关于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究

2015-12-10 03:02许海洋
财会学习 2015年18期
关键词:会计报表变动报表

文/许海洋

关于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究

文/许海洋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合并活动日益增加。合并后的企业,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合并,但是根据实践经验,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经常会出现一定问题,为此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经济全球化给国有企业带来发展契机,但也使我国国有企业面临更多竞争压力。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的今天,企业合并引起的会计报表合并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文章指出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合并过程中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不断对会计报表合并进行规范,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一、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系也日趋复杂,给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目前,尽管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合并会计报表时,要遵照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即将超过半数的表决权作为确定会计报表合并的主要依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即间接表决权和直接表决权。但是,针对间接表决权而言,目前其计算方法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也就是说选择“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会产生不同的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二)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变动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主要有4种变动方式:首先,为进一步扩大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很多企业可通过收购其他企业部分或全部股权使其成为自身的控股子公司,进而使企业快速摆脱亏损经营的状态。其次,若想有效缩小会计报表和合并范围,可将自身控股的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继续转让给其他企业,实现盈余管理和产业转型。再次,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刻意曲解新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并出现随机更改会计报表合并的范围。最后,通过资产置换方法,将业绩不佳的子公司换成比较优质的

资产,进而改善自身经营状况。以上4种方法虽然均能够改变合并范围,但是极易导致会计报表编制及主体范围确定过程中出现严重偏差,进而导致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失真,且财务信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三)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存在问题

新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其编制过程须将重点财务报表作为编制基础,且同时要将通过间接控制方法而获取超过半数表决权的企业纳入到合并报表的范围中。但是,由于新准则中尚未对这部分纳入报表合并范围的股权结构及股权具体层次进行明确规定,因此若仅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合并方式(一次合并或逐层合并)对企业报表中全部合并对象进行分析,均能够完成会计报表合并。但是,针对一次性合并报表编制而言,若企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合并编制工作将会逐渐增多,因此很难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照成本效益原则,且易出现编制失误和遗漏。

二、国有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认为若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对合并企业未来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问题的改进策略

针对我国国有企业而言,要想有效解决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须首先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及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依据和确定方法,进而更加科学准确的掌握多层控股下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及其编制工作,以此减少我国企业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其次,根据合并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间接表决权的计算原则,可在子公司持有实质性控制权的基础上而选择加法原则,进而更加正确的计算权益资本。针对非控股子公司,可在报表合并实际编制时选择乘法原则。第三,在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应对多层控股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控股占比、交叉控股状况进行真实披露,进而为经营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全面详实的会计信息和资料,同时也为投资者掌握企业总体经营情况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保证相关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于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动问题,首先要正确选择控制标准,进而详细、准确、科学的规划出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采用定性标准、定量标准判断控制标准的存在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要对相关控制准则进行不断完善,进而能够在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情况时,根据标准来判断变动的准确性,及时规范会计造假行为,并对会计操纵行为做出有效裁定,及时对失真的会计信息做出修正。其次,对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主要变动状况进行及时披露,同时披露企业新纳入子公司或退出子公司的相关财务信息,详细分析报表合并范围出现变动后可能对企业经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正确的决策意见。最后,合并范围发生变动后,可对会计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导致报表中信息缺乏安全性和真实性,因此要不断强化对会计师的监督和审计工作,进而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三)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编制过程的改进策略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在开展会计报表合并过程中,往往采用逐级编制方法,采取这种方法的主要原因在于逐渐编制能够体现出合并报表中相关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且这种编制方法也能够促使原有编制方法突破个别报表的束缚,进而将子公司合并报表视为编制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在进行实务操作时,要为其提供更多具有价值的理论根据,针对相关准则,要明确逐层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同时,采取逐级合并方法,将一次合并方式作为备用方案,科学、合理详细的界定报表合并对象和范围。例如,在采取逐层编制时,若企业持有子公司下属公司股权,则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如何正确抵消直接性股权和间接性股权。

三、结束语

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确定是国有合并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正确分析目前国内国外经济形势,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报表合并范围确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能动性,采取最为合理的会计报表合并方式,进而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突破创新,改进报表合并范围确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注重财务风险管理,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不断进步,为国有合并企业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1]马敏.编制集团化财务管理母公司合并报表的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4,10(36):639-640.

[2]郭晶.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20):1203-1205.

[3]钟洁宇.投资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10):60.

[4]刘欣.关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合并范围问题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5,04(09):223-225.

[5]财政部:2014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J].冶金财会,2014,06(25):103.

[6]郝雯芳.国内外视角下可变利益实体模式对我国会计准则合并问题方面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4,12(14):371-373.

(作者单位:大连国有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会计报表变动报表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会计报表附注与表外信息问题研究
论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事业单位会讣报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变动的是心
镇长看报表
月度报表
如何分析合并会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