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2015-12-10 07:18陆海龙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宁波深圳因子

陆海龙

(宁波市统计局,浙江宁波 315010)

调研透视

宁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比较研究

陆海龙

(宁波市统计局,浙江宁波 315010)

本文拟通过一定时期来,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经济总量的比较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宏观地研究其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要素贡献和运行质量等的差异性,初步寻找出相关副省级城市发展的亮点,为深化研究作宏观层面的铺垫,同时也为借鉴相关城市发展经验作必要准备。

副省级城市;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宁波,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发区域,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先发优势。但宁波的发展明显面临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格局,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经济总量在十五个副省城市中的位次连续后移,宁波特有的产业结构所面临着转型发展压力尤为突出。为寻找出相关副省级城市发展的亮点,借鉴其发展经验,有必要对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发展环境、产业结构、要素贡献和运行质量的差异性。

一、宁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的主要总量指标比较

(一)副省级城市基本情况对比

副省级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者,而区域之间自然、历史和经济、社会条件的不同,导致其经济发展的差异。从地域面积来看,东北地区明显占优,其中哈尔滨最大,达5.3万平方公里,其次是长春2.1万平方公里;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相对较小,宁波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排名第9位,深圳和厦门分居后两位。人口是也反映城市经济聚集程度的重要标志,2013年成都以1429.8万人的常住人口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广州以1293万人居第2位,哈尔滨、深圳、武汉常住人口也均超过1000万人。宁波2013年常住人口766.3万人,居副省级城市第12位。

从GDP总量来看,东南沿海城市的先发优势突出,广州、深圳分居前两位,分别为1.54万亿元和1.45万亿元。宁波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7128.9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0位。财政收入与经济总量基本相对应,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最多的是深圳和广州,分别为1731.3亿元和1141.8亿元,宁波为792.8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9位。

(二)宁波主要总量指标排名变化情况

对比2006年和2013年15个副省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5个总量指标排名变化情况,宁波在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总体呈下降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在2006年达到最高的第5位之后逐年回落,2013年落至第10位,先后被成都、武汉、南京、大连、沈阳超越,其中成都、武汉均上升了4个位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06年的第4位落至2013年的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第5位滑落至2013年的第12位,与成都、大连、沈阳、武汉等投资超过6000亿的城市拉开了明显的差距;进出口总额排名深圳、广州之后,列第3位,保持了外贸大市的地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小幅上升一位,但仅仅名列第10位。与

其他副省级城市相比,宁波除了外贸仍保有优势之外,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投资等已无优势可言。

表1 2006年和2013年宁波主要指标排名情况

二、宁波与其他副省级城市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涵盖城市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不仅包含经济总量的增加,还应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民生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基于上述理解,同时考虑指标数据的可取得性,我们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从规模、结构、效益、民生、持续发展等方面选取以下12个指标。

X1:GDP;

X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X3:外贸进出口总额;

X4:投资产出率;

X5:人均GDP;

X6: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

X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X8:全员劳动生产率;

X9: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10:城镇居民收入;

X11:恩格尔系数;

X12:万元GDP能耗。

其中恩格尔系数和万元GDP能耗为逆指标。

为综合分析评价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我们这里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

(二)副省级城市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我们通过副省级城市交流数据平台收集了2013年15个副省级城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之后,利用统计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

对因子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 0.05;KMO值为0.693,大于0.6,均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变量进行主要因子的提取,从方差解释反映出的情况看,前4个主因子特征根大于1且前4个主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6.5%>85%,说明前4个主因子反映了原始数据提供的足够信息。

确定主因子之后,对所有变量进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转置,使各个主因子的含义更加明确(表2)。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第一主因子:各变量系数绝对值普遍较大,说明其集中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可理解为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反映。

第二主因子:相关变量系数较大的主要有外贸进出口、投资产出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元GDP能耗等指标,代表了城市发展能力的高低,可理解为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反映。

第三主因子:相关变量系数较大的主要有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城镇居民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投资产出率等指标,代表了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和消费能力,可理解为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反映。

第四主因子:相关变量系数较大的主要有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收入等指标,代表了居民生活水平,可理解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反映。

计算各主因子的得分,并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其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综合得分,排名结果如表3。

表3 2013年副省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排名情况

1.各主因子得分情况分析

发展现状。深圳、广州、大连等城市经济总量、生产效率、市场化程度、国际化水平较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强;杭州、宁波等城市由于近年来发展减速,总量规模优势丧失,发展水平只处于中偏后位置;西安、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的经济效益、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发展动能。深圳、厦门等城市投资效率高,外向型经济发达,能耗水平较低,在发展动能上优势明显,而中西部城市更多的是依靠投资来拉动经济,从发展动能来说,所受制约相对较多。

发展协调性。副省级城市产业协调性普遍较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43%,人均消费也处于较高水平,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都超过了2.5万元,其中广州最为突出,三产比重和人均消费均为第一,分别达64.6%和5.3万元。

居民生活。宁波、杭州、成都分居前三位,恩格尔系数较低。

2.综合得分情况分析

从综合得分来看,深圳和广州处于第一集团,经济发展水平高,得分领先优势较为明显;大连、武汉、南京、沈阳、青岛得益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跻身于第二集团;杭州、宁波、济南、成都处于第三集团;厦门受制于规模劣势,与哈尔滨、长春、西安一起处于第四集团。

(三)宁波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1.发展现状处于明显劣势

“十一五”以来,宁波总量指标排名在副省级城市中不断下滑,与标杆城市深圳的差距更是愈发明显:2013年宁波人均GDP为15046美元,排名副省级城市第六,仅相当于深圳2010年的水平,GDP、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当于深圳一半左右,外贸出口总额更是不到深圳的1/ 5;投资产出率只有深圳的35.9%,劳动生产率只有深圳的81.7%。

2.创新驱动动力不足

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载体,近年来宁波自主创新能力正在稳步提高,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升较快,但横向比较来看,与深圳、大连、杭州等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R&D占GDP的比重也落后于多数副省级城市;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6.8%,与深圳的63.7%相差

26.9个百分点。

3.经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与深圳产业发展已进入服务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不同,宁波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2013年宁波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3.6%,排在副省级城市倒数第4。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中规上工业又占全部工业的70%。工业经济运行相对困难是宁波经济增长滞后于其他的重要原因,2013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3,外部需求疲软和我市特有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是造成目前工业经济低迷的主要因素,无论是从稳增长的角度还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更加紧迫。

4.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宁波居民生活水平与深圳基本相当,在国内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但从生态环境来看,存在较大差距,深圳I级空气质量比宁波多出一个月,2013年宁波灰霾天数为市城区灰霾天共138天,占全年的37.8%,比2012年增加了42天;深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1%,超过宁波6.9个百分点;深圳污水处理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均明显超过宁波,万元GDP能耗也只有宁波的76.8%。

三、促进宁波赶超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拓内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和港口资源是宁波发展最大的内源动力,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转换发展优势。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抓手,以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为重要方向,扩大产业转型、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重大战略平台、居民消费、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投资,增强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促进一批新的支柱性和主导性产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努力培育消费增长点。创新消费模式,积极发展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购物和连锁经营。

(二)调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生产智能化、装备自动化水平。加大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业态的政策支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休闲旅游、社区服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高端商务中介、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集聚发展。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农产品为重点,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强创新,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创新驱动核心在于人才、科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创新资源统筹配置,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人才、成果、资本对接平台。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引进体系,培养和引进海洋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急需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四)提信心,夯实微观经济基础支撑

强化政策扶持实效,全面落实好国家、省和我市已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有市场、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中小企业的信贷、技术、人才等支持,逐步建立起功能完善、规模高效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其生产能力、经营能力。加大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走访调研力度,进一步为企业解困排难,提振发展信心。

[1]黄南,李程骅.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实证分析[J].珠江经济,2008(09).

[2]郭叶波.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学习与实践,2013(03)

[3]李明秋,郎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10(12).

[4]周亚越等.继续保持宁波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N].宁波日报,2011-02-15(12).

(责任编辑:牛域宁)

猜你喜欢
宁波深圳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一图读懂宁波
影响因子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