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物理课堂还给学生

2015-12-10 16:57王蓓楼松年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高效课堂主体

王蓓 楼松年

摘 要:新一轮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逐步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本次课改的目的是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有创造性地发展。本文借用“功率”这节课论述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主体;高效课堂;自主认知;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1-0041-4

金华市开展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内容为 “功率”。全市各校派一位教师轮流展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笔者听后深受启发,现将其中精彩的部分呈现给大家。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新课引入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位教师采取了直接导入法,即回顾上一节“功”的概念及公式后进入新课。少部分教师采用PPT多媒体形式以图片展现:生动形象地说明做功有快慢之分,转而回顾上一节的内容进入新课。

评析 直接导入法虽无科学性错误,但是平淡无味,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图片引入法,虽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学生主体参与程度较低,未能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和幸福感。

深入的思考 能否设计一个精练的小实验导入新课,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既能打破常规的平淡导入过程,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设计 导课小实验:桌边放两桶水,请两位学生(男女各一)将水桶尽快地提到桌面上。

师:同学们,在提水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生:水量相同,水被提升的高度相同。

生:水被提起所用的时间不同。

师:做了相同的功,时间却不同,原来做功也是有快慢之分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吧!

设计评析 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小实验导入新课,学生能体会到学习“功率”这个物理量的必要性,增加了学习物理知识的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和幸福感。

2 数理结合,活化思维——功率数学表达式得出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位教师通过讲解或让学生阅读教材的方式直接得出功率的表达式。少部分教师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初中功率的相关知识,再直接从数学的角度推导出功率的表达式。极少部分教师借用“速度”“加速度”这两个物理量,引导学生从类比的角度去思考并推导出功率的数学表达式。

评析 依托教材的直接呈现方式,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P=■这个数学表达式。用类比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学生只能突兀地接受这样的类比过程和思维方式。

深入的思考 用什么样的方式指引学生思维,使学生自主地得出功率的数学表达式,并在思考的道路上自行前进呢?

教学设计 课前片段:教师带领数位本班学生开展一项体能测试,从一楼上升到四楼,并记录每位学生的质量和所用时间。制作表格,课上PPT呈现,如表1所示。

表1 体能测试原始数据

师:这是同学们昨天的数据,我们一起算出自己做功多少,已知层高3米。(最后全部呈现,如表2所示)

表2 体能测试数据处理

师:如何比较这三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呢?(已找出做功相同的三位同学,并标记出)

生:他们的做功相同,比较所用时间。

师:这三位又该如何比较呢?(已找出做功不同,时间也不同的三位同学,并标记出)

生:把做的功除以所用时间,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师:做的功除以所用时间,再比较数值,也就是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我们引用“功率”这个物理量去描述,那么功率的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P=■。功率描述的是做功的快慢,速度描述的是什么物理量的快慢?加速度描述的又是什么物理量的快慢呢?

设计评析 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们的数据非常感兴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简入深的挖掘和分析,引导学生自发的思考,并自己能够得出最后的数学表达式。

3 辨析概念,升华思维——讲解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数教师轻描淡写地口述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少数教师补充讲解如何从平均功率过渡到瞬时功率。再附上相应的练习,巩固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评析 教师采用直接口述方式,对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不能起到强有力的冲击作用。

深入的思考 能否将平均功率过渡到瞬时功率这个过程形象化或者量化?

教学设计 如图1所示,某位同学用2 N的力推书,书静止在桌面上,它的质量为0.2 kg。试求:①2 s内推力的功率;②1 s内推力的功率。

图1 情境图

师:请两位同学告诉大家这两道小题的答案分别是多少。

生:第一小题是20 W。

生:第二小题是10 W。

师:为什么答案会不同呢?

生:因为在运动的过程中,推力做功的功率是在变化的。

师:那我们算出来的功率是该段时间的什么功率呢?

生:平均功率(齐声说出)。

师:那我们接下去再计算0.5 s内推力的功率是多少?

生:5 W。

师:答案依旧不同!如果我们接下去计算0.1 s内推力的功率,0.01 s内推力的功率,甚至0.001 s内推力的功率呢?这个时候,平均功率将非常非常接近该时刻的瞬时功率了。平均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某个力做功功率的平均值,而瞬时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某个力做功的功率。

设计评析 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领着学生思维的活动,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平均功率过渡到瞬时功率的情景图。

4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辨析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数教师先口述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定义,再通过PPT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一般教师最多只能呈现出某机器铭牌的图片,并指出额定功率的大小。

评析 教师采用PPT图片的形式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深入的思考 其实学生对这块内容并不难理解与掌握,因为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很贴近现实生活。可以实物形式或者视频形式呈现在课堂上。

教学设计 播放一段汽车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功率的视频,并突显出整个过程中的汽车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P-t图像

师:通过这个视频,我们可以得到什么?

生: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功率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随着实际情况在变化的。

师:我们把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但它小于等于机器的额定功率。额定功率是指机器在正常工作中的最大功率,一般在机器的铭牌上面标出,如图3所示,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8 kW。

图3 汽车铭牌

设计评析 让学生通过视频观察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并设计将抽象的物理量定量化的环节,这样既促进了学生感性认知这个物理量,又使知识的学习过程充分地内化为自主认知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实验操作,逻辑推理——对公式P=Fv理解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数教师先通过公式P=Fv讨论三者之间的关系,再例举说明与讲解。少数教师通过播放汽车保持功率不变爬坡的视频,呈现P=Fv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相应的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巩固。

评析 物理课堂中,最生动、高效地传授知识的方式必定是实验。实验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接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做出最直接的铺垫,使学生感受倍深。

深入的思考 如果能采用新颖有趣的小实验开展这个环节,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

教学设计 将实验仪器摆放于教室前,先介绍仪器,再开展实验过程,如图4、5、6所示。

图4 实验整体图

图5 方向控制盘 图6 功率控制键

师:先将小车发动机的功率调节到一个适当值,使小车在水平轨道上行驶,并保持发动机的功率不变,让小车接着行驶到倾斜的轨道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发现小车有什么变化?

生:小车在倾斜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小于在水平轨道上的速度。

师:注意,在两个运动过程中小车的功率是保持不变的!小车上坡时,由于受力情况的变化,所需要的牵引力增加,小车的速度只能减小,正如我们所看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经验的驾驶员通常采用换挡减小速度使得汽车爬坡成功。

师: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可知P=Fv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评析 物理教学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利用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理解知识、总结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6 体验过程,提升方法——课堂小结的过程

这一环节,多数教师采取自我小结,少部分教师采取PPT简单框架式呈现。

教学设计 教师让两位学生归纳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并再让二至三位学生加以补充和归纳。

设计评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情况和感受,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梳理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更有利于将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反馈给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任明.优质课比赛后的思考[J].中学物理,2014,32(2):23—24.(栏目编辑 罗琬华)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高效课堂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