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在琼库都克铜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2015-12-13 09:30王有平
新疆有色金属 2015年5期
关键词:含矿激电硅化

王有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哈密839000)

电法勘探在琼库都克铜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王有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704队哈密839000)

新疆哈密市琼库都克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博格达—哈尔雷克铜多金属矿成矿带东段。2010年新疆有色地质704队在该区进行异常检查工作时发现了两条含Cu、Pb、Ag等多金属的含矿硅化破碎带,初步分析两条硅化破碎带,均表现为规模较大、矿化较强的特征,反映出较好的寻找与次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通过近几年初步勘查,以及钻探验证,矿(化)体与激电异常相吻合,因此,电法勘探在此勘查区的效果较好,是非常必要的找矿手段。

地球物理可控源极化率电阻率

1 矿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准噶尔古板块北天山弧盆带博格达—哈尔雷克晚古生代岛弧东段。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在附近与其聚敛交汇,形成一个以金、银、铜多金属矿产为主的矿化集中区。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亚组(C1y2)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火山碎屑岩,岩石组合为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等。区内构造总体呈一背斜,背斜轴走向近东西,沿背斜轴次级断裂、裂隙发育。次级断裂、裂隙斜交背斜轴呈SN向延伸。其中本年度圈定的银多金属矿体、铅锌矿体、铜矿体主要位于该地层中,受次级断裂的控制,矿体呈近南北向展布。岩浆岩分布于测区西部,主要为华力西中期花岗岩。

2 地球物理特征

标本采集遍布整个测区,局部标本为槽探揭露地方所取,并针对异常位置地表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为异常解译提供依据。勘查区内闪长玢岩、晶屑岩屑凝灰岩、石英脉、安山玢岩电阻率较高(ρa>103Ω·m),而这几种岩性所对应的极化率也较高(ηa>1.5%);花岗岩、斐细斑岩电阻率较低(ρa<103 Ω·m),极化率相对较低(ηa<1.5%),由此可见,根据岩性的不同两个电参数大体表现为高阻高极化、低阻低极化。同一岩性在不同的地段表现的电性特征也有所不同,主要是断裂破碎带、矿化和围岩蚀变所引起。仅从标本测定结果可以认为,本区高极化异常主要由围岩蚀变和矿化形成,高阻主要为基性-中性岩,而低阻主要为酸性岩,根据电性特征大体可以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

综合物性参数统计数据,中-基性岩体电阻率幅值变化较大,差异明显;极化率幅值变化并不大,对岩性区分不明显。根据岩性不同,标本电参数特征可以分为两类:①高阻高极化,主要为中-基性岩,电阻率多在200Ω·m以上,极化率均在1.5%以上。②低阻低极化,主要为酸性岩,电阻率多在200Ω·m以下,极化率均在1.5%以下。据统计结果而言,电阻率最高为闪长玢岩,常见值为672Ω·m,最低为斐细斑岩,常见值为90Ω·m。极化率最高为安山玢岩,常见值为2.05%,最低为斐细斑岩,常见值为0.85%。石英脉的极化率值最高,为6.27%,这主要是采集到的标本在硅化破碎带处,矿化蚀变较好(表1)。

表1 标本电参数统计表

3 异常特征

3.1 激电剖面测量

主要位于测区中部硅化破碎带、西部花岗岩体及岩体接触带附近,为了使异常面积、形态、规模更加直观,将剖面测量数据做成等值线平面图,在Ⅰ号硅化破碎带南段获得了1个中阻高极化异常,异常连续性好、分异清晰,且与含矿地质体吻合较好。

Ⅰ号硅化破碎带南段激电组合异常特征:异常总体走向25°,平面呈北东发散、南西收敛的不规则带状,极化率异常按1.7%圈定,长280m,宽50~90 m不等。该异常具峰值高,浓集中心明显,存在着三个较为显著的异常浓集中心,中心峰值分别为2.98%、2.36%、3.02%。对应极化率分布地段电阻率多在3500Ωm左右,高、中阻异常梯度带与极化率异常吻合较好,该异常与目前区内圈定的Ag-①号银多金属矿体的分布位置吻合良好,通过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该组合异常为矿致异常(图1)。

图1 1∶2千物探激电等值线平面图

3.2 激电测深

激电测深工作主要针对测区中部Ⅰ、Ⅱ号硅化破碎带、花岗岩及花岗岩接触带开展工作。各矿体对应的激电测深异常相近,现将典型的P-2线激电测深剖面成果介绍如下:

P-2线位于Ⅰ号硅化破碎带南段,地表硅化破碎带中孔雀石化、硬锰矿化、软锰矿化、硅化、碳酸盐化发育,局部见有少量钾长石,围岩为含角砾晶屑岩屑凝灰岩。

激电测深成果显示:地表含矿硅化破碎带与物探异常吻合较好,异常向东侧伏,且随深度的加大,异常峰值增高、规模变大,呈“凸”字型分布。矿化集中地段极化率1.5%~2.3%,电阻率1000Ω·m~1600 Ω·m,为中低阻高极化异常。激化率、电阻率两组曲线均表现明显、异常完整,总体反应出该异常连续性、均匀性较好,异常明显、突出。通过前期深部钻探验证,认为该异常为矿致异常(图2)。

图2 激电测深断面图

3.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

CSAMT测深主要针对测区中部Ⅰ、Ⅱ号硅化破碎带及花岗岩开展工作。现将典型的Ⅰ号硅化破碎带中CSAMT测量成果介绍如下:

Ⅰ号硅化破碎带的分布地段与CSAMT测量中高阻异常过渡带对应较好,其电性参数在1500~2500 Ω·m之间,结合P-8、P-4、P-2、P-0、P-1线电阻率二维反演成果及以往激电测深成果,研究认为中高阻异常主要对应含矿硅化破碎带,而硅化破碎带是该区银多金属矿体的找矿标志,且硅化破碎带的形成与构造密不可分,因此,采用CSAMT测量来间接的找寻铜多金属矿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针对P-2勘探线开展的CSAMT测量成果(图3)显示:该剖面深部存在2个高阻异常,每个高阻对应2个中高阻异常过渡带,结合前面推论认为,中高阻异常过渡带与含矿硅化破碎带关系密切,且钻孔剖面方向中高阻异常过渡带对应Ⅰ号硅化破碎带南段,为含矿硅化破碎带,第二个中高阻异常没有进行深部钻孔验证,地表也没有相关硅化破碎带,因此深部是否存在含矿硅化破碎带有待于进一步综合研究。

图3 P-2勘探线剖面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比图

4 结论

激发极化法与可控源音频电磁法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及勘探成果直观等优点,成为寻找Cu、Pb、Zn、Ag等有色金属矿的主要方法,用此方法可直接或间接找矿,所得资料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探测矿体的埋深、形态、规模;

(2)探测矿体的位置分布。

通过实验生产,发现该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虽然激发极化法探测面积大、功效高,但在探测深部隐伏矿体时,由于受功率影响,勘探深度有限。

(2)非水平地区工作,考虑到地形改正的精确度问题,给测深的定量解释带来不便。

[1]宋洪柱,李守春,张素梅.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古墓探测中的应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4(2).

[2]刘国兴.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揣立刚.新疆巴里坤县小瑞江铜多金属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特征分析.新疆有色金属,2012,5.

收稿:2015-02-06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5.011

猜你喜欢
含矿激电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含矿地质体体积法在山东五莲七宝山地区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