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基于韶关学院的实证分析

2015-12-14 03:05周新成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韶关幸福感学院

周新成(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交往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
——基于韶关学院的实证分析

周新成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韶关学院学生的幸福感信息进行收集,从交往理论视角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学院学生大部分比较幸福。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学校、自身性格等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人际关系、学生性格、学习状况、自我成就感都与幸福感紧密相关。幸福感的来源主要是自我的满足、家庭的和睦、学习的进步、朋友的帮助等,要提高学生幸福感就要从父母、学校、自身心理等方面来加以改变。

幸福感;交往理论;大学生;韶关学院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1]。交往理论强调幸福感会随着时间的变迁、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其身心健康发展状况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他们的幸福感影响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未来的心理发展,其身心是否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笔者以韶关学院为例,问卷了解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从交往理论视角探究影响学生幸福感的相关因素,寻找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进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一、韶关学院学生幸福感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回收率为93.1%。调研对象为韶关学院大一到大四的学生,本研究用excel对数据进行了统计(见表1),其中基本信息为男213人占44.9% ,女生262人占55.1%,大一学生124人占26.1%,大二学生102人占21.4%,大三学生134人占28.2%,大四学生115人占24.3%,其他的数据包括性格、家庭环境、目标清晰度、学习情况等也进行了收集。本研究主要探究学校、家庭、自身性格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影响幸福感的其他因素,交往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寻找出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一)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韶关学院学生年级差异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如表2,整合数据可以知道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幸福感比大二与大三学生的低,分析其原因有:第一,大一新生刚刚进入新的校园,还没熟悉新的校园环

境,对此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第二,新生进入新的环境后,周围的朋友变少,离开家里父母不在身边,易产生空虚不安的心理,降低幸福感。第三,大四的学生临近毕业面对就业问题,心理上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就业的不确定性造成大学生心理情绪的不安。交往理论研究表明,处在从学校到社会转型期间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应激和压力,而且当就业率低时,毕业生与失业的年轻人有着同样的应激和焦虑水平,因而降低幸福感[3]。第四,大二与大三的学生已经熟悉了校园的环境,已经有固定的朋友圈和较好的朋友,在生活上能够独立,心理的成熟度已经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所以幸福感会比较高。

表1 韶关学院学生幸福感调查数据统计

表2 学生年级差异与幸福感的相关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学习成绩往往是衡量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其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与大学生幸福感相关(见表3)。大学生的学习不只是追求分数,而且关注所学到的知识是否对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有帮助,因而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对专业越满意的学生幸福感就越高。

表3 专业满意度与学生幸福感的相关性

(二)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

在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下,大学生会形成不同性格、不同处事方式、不同的人生观,因而对其幸福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交往理论研究发现,家境状况使学生心理幸福感形成差异。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其生活满意度低于平均收入或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4]。笔者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表4的数据,由表4可知家境越好的大学生幸福感相对越高,家庭状况好的学生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能够无忧无虑的享受生活;相反,家境较差的大学生时时会为生活而烦恼,会因为高额的学杂费而担心自己是家里的负担,甚至出现比别人低一等的心理暗示,产生心理的自卑感,他们对生活感到焦虑,所以幸福感往往不高。

表4 家境状况与学生幸福感的相关性

根据表5可以知道,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大学生

的幸福感相关,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比较大。家庭民主型与放任型的教育方式下的大学生的幸福感会高于溺爱型与权威型。家庭教育是民主型的大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度比较高,容易适应社会,对未来的规划比较好,幸福感比较高;而家庭教育是放任型的大学生,做事比较大大咧咧,按照自己的思想行动,思想比较自由,幸福感也较高;相反,家庭教育是溺爱型的大学生,不容易融入人群和适应环境,心理成熟度会比较低。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周围的人不迎合自己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幸福感会降低;家庭教育是权威型的大学生,父母会帮孩子安排好生活,安排好道路,这种学生往往没有主见,做事被动,目标不清晰,他们的幸福感也比较低。

表5 家庭教育方式与学生幸福感的相关性

(三)自身因素

交往理论指出幸福感来源于自我的满足感和心理的幸福,产生于内心,所以幸福感与自我的感受密切相关。自我的感受通常受到身边朋友与自我性格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幸福感。

交往理论发现朋友圈的大小、交际圈的宽广、与朋友的相处情况影响着大学生的幸福感,相关调查数据见表6。朋友圈越广,朋友越多的大学生幸福感会比朋友圈窄、朋友少的大学生高,与朋友相处融洽的大学生幸福感比相处不融洽的大学生的幸福感要高。每当他们有快乐的事时,与朋友分享会使快乐加倍;有伤心的事时,与朋友诉说会使伤心减半。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好的朋友就如另一个亲人,使其心理有所依靠,增加快乐感。

表6 学生交际与幸福感的相关性

性格体现大学生的个性、生活方式与处事作风,大学生的性格与幸福感相关。根据表7数据可以得知,热情外向型的大学生幸福感比其他的都高,其次是文静内敛型,最低是内向腼腆型。热情外向型的大学生对生活比较有热情,性格开朗、阳光,遇到困难与挫折后容易自我调整,幸福感会比较高;内向腼腆型的大学生对生活没什么激情,朋友较少,不容易展现自我,遇到问题时常会憋在心里,不与别人倾诉,容易害羞,这种性格的大学生幸福感往往会比较低;文静内敛型的大学生介于两者之间,做事有条理,心里开放度一般,会与朋友分享但不是所有。

表7 学生性格与幸福感的相关性

(四)影响幸福感因素的数据分析与整合

问卷表明大学生认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根据问卷数据整合得出图1结果,部分大学生感到不幸福的原因主要有精神空虚、就业压力大、缺乏成就感以及没有奋斗目标;根据图2可以知道幸福感的来源有: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认可、在一个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成就、融入团队协作完成某项工作、和谐的家庭以及和知心的朋友在一起。综合分析可以得知降低幸福感的原因主要是感觉自己的能力没有被认同和缺乏目标等;可以提升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能力得到认可、有明确的目标以及有关系好的家人与朋友等。

图1 影响幸福感因素的数据分析

图2 幸福感来源因素的数据分析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研究可以知道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是大学校园生活、家庭环境和自我因素。要科学地提高大学生幸福感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对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我因素的正确认识,提高他们对这三种因素的正确认识,能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正能量,从而科学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感。

三、大学生幸福感提高的策略

(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社会对大学的支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各级政府应该切实履行本应承担的教育职责。政府部门应保证教育政策可以得到落实与实施,保证上级政府下达的教育方针能够贯彻到底,保证一定的教育经费,并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地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安稳的学习环境。其次,企业与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大学校园的关注,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为高校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如提供实习的机会、职前培训和就业心理指导等。再次,教育部门应对教育的管理更加科学与民主,主动地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调查,积极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教育提供一个公平、公开的平台。教育部门应该满足社会的需求,努力改善教育机制与改善教育方针,为学生幸福感培养奠定好基础[5]。

(二)学校支持

改善学校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生活环境,从而形成良好的大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首先,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大学生有充沛的活力、精力与求知欲,而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让他们长期浸泡在文化氛围好的校园环境中,可以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大学生活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生活内容也丰富多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6]。学校可以通过举行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艺术节、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让广大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接受学校的文化气氛,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氛围,使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提升其归属感。

其次,高校应该构建能够涉及最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让每个人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保持生活最佳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免疫力与抵抗力,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7]。校园里应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站或者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每学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查,收集其数据并存档,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应马上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引领其心理恢复正常。学校应多开展心理咨询的讲座、座谈会等,教育学生如何在自己感觉不好和情绪有问题时对自己进行调整,使其摆脱负面情绪,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学校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免疫能力与抗挫能力提升,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心理素质。

(三)家庭教育的改善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和孩子坚持以幸福为人生目标,坚持以幸福为教育目标的整个过程[8]。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家长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方向。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榜样,所以家长应该首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有规可循、有人可依。根据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家庭和睦的大学生幸福感会比家庭不和睦的学生的幸福感会高,和睦的家庭可以给学生提供温暖的感觉,让学生感到幸福快乐。

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性格特征的形成,也影响到孩子的幸福感。交往理论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是民主型的大学生幸福感最高,民主型的家庭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当发现问题时会首先与孩子进行沟通,对孩子错误的想法也会及时地纠正。让孩子参

与到家庭的决策当中,令孩子充分感受到自己也是家里的重要一员,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快乐成长。

(四)自我提升

幸福是自身感受的体现,来源于自己的主观感受。交往理论研究表明幸福感可以通过自我调整,自我确定和自我提升来提高。

首先,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体魄就等于拥有坚实的幸福资本。所以大学生应该加大对健康的关注,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注意饮食,提高睡眠质量和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不要忘记培养心理健康,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自己对负面心理的抵抗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适当释放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使其幸福感提升。

其次,大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泛结交朋友,多与不同的人交流、沟通,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朋友之间真诚相待,尊重他人,灵活处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制造出良好的人际氛围。问卷调查表明交际圈广、朋友相处融洽的学生幸福感水平会比较高,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大学学生会,大学生社团以及各种活动来扩展自己的交际圈,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人,分享自己快乐的事,分担自己不愉快的事,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gical bulletin,1984,95(3):542-575.

[2]刘祥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技术研究,2008(2):90-94.

[3]周新成.地方高校大学生现代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现状与培养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3(3):35-39.

[4]严标宾,郑雪,邱林.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2):117-119.

[5]崔华春,李春辉,杨海荣,等.958名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4)359-362.

[6]叶晓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9(17):585-588.

[7]陈桂兰.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6):27-29.

[8]杨军丽.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170-173.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Happines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haoguan University

ZHOU Xin-che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ve Affairs,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Taking Shaogu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used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o the Shaoguan University students'sense of happines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to collect relevant data and information,results show that Shaoguan University students most happiness.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sense of happiness from the aspects of family,school,their own personality,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personality,learning,self fulfill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happiness.Source of happiness is mainly self satisfaction,family harmony,learning progress,friends,to improve the students'sense of happiness from the parents,the school,and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to be changed.

happiness;communication theory;college students;Shaoguan University

G64

A

1007-5348(2015)01-0095-05

(责任编辑:陈景增)

2014-12-0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 “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 “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现状与培养研究”(GD12CZX03);韶关学院一般教改项目 “交往理论视野中的大学生幸福感研究——基于韶关学院的实证分析”(SYCXCY2013)

周新成(1969-),男,湖南耒阳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韶关幸福感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学院掠影
福彩公益金 传递温暖情 韶关福彩: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西行学院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