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全球金融监管对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5-12-14 12:13南小英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监管金融财务管理

南小英

浅议全球金融监管对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南小英

目前我国的主要监管模式是分业监管,受国际金融监管的影响,我国的监管模式在逐步向混业经营监管过渡。国际金融监管的发展大趋势,促使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在监管模式和制度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目前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监管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不断吸取别国的经验,不断改革发展我国的金融企业,并且我国金融企业的各项政策应该努力向国际金融的制度靠拢,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

国际金融 监管 金融企业 财务管理 影响

当前全球金融监管的发展分析

1.全球金融监管概述

全球金融监管的理论发展始于一些专家对金融监管发展情况的归纳与分析。通过这些专家的研究可见,全球金融监管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理论,而是一个需要研究者将其理论与现实实务情况共同研究,才可以准确地掌握全球背景下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各国的金融监管实践中得出适合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好对策。

2.统一监管与功能监管同等重要

功能监管是对于金融机构里不同的业务有专门分工的监管人员和与之相对应的监管政策进行的监管。功能监管对于金融企业有利有弊,优点是管理中存在的很多不易察觉的问题能够被发现,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此种监管协调性很高,对于多个机构造成的管理混乱也能很好克服。缺点是由于监管过程比较复杂,调节过多,它对于金融风险的判断速度较慢。现在计算机已经在金融领域普及,功能监管的缺点得到了充分的弥补。与此同时,统一监管的形式就可以灵活地处理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无人监管”,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金融监管过程融会了激励相容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激励相容的监管理念有着很好的诠释,比如,协议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风险管理框架,如果一个金融机构所具有的资本金较少,那它就应该选择难度较大的管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协议中,机构对于管理框架的选择要适用于自己,并且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机构制定的监管要求也是不同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监管发挥有效的作用,使金融机构能够健康良性的发展。

4.风险监管能力已经成为监管重心

以前监管的重心是对业务的管制,现在的监管重心变成对风险管理能力的管制,在有特殊情况发生的状态下,机构不得已采用审慎性管理方式。目前监管的资源应该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监管的重点应该发生转移,从对负债表的审查转移到对风险管理能力的考核上。

5.成本收益权衡得到重视

先行者一号作为首款中国移动5G试验产品,还将点亮更广泛的5G行业应用场景,如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制造、远程医疗等,在社会经济生产各领域提供超高带宽、超低时延的智慧连接服务,满足海量设备实时控制需求,助力智慧中国。

金融监管的成本由很多方面组成,主要有行政成本还有为了达到监管要求产生的各种合理的以及不合理的成本。从事实上来讲金融监管有时候会对整个系统带来损伤,比如不合理的管制会对创新的发展和产生起到抑制作用,还有频繁的管制会破坏竞争的作用。

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金融企业流动资金的管理程度较高

本论文选取了从1995-2009年的各项资金管理的有关数据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对其中十四年内的所有研究对象223个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来更加清楚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与目前发展现状,如下表1所示:

表1 1995-2009年各项资金管理数据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所占比例百分之七十的资金结算管理所占比重是最高的,每一个项目都保留自身的独特之处。流动资金的管理范畴比较广泛,包括采购付款、存货管理还有应该收的账款等,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流动资金的管理程度很高。

2.我国金融业由单一功能向混合经营转变

以前传统的银行只向客户提供存贷业务,而现在混合经营后金融企业向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金融理财、支付清算、融资等项目。目前保险行业和证券行业也开始与银行进行合作,各种新的合作项目也就应时而生。在这种跨行业的经营中,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十分复杂的,往往会造成有些业务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管,这就给金融企业的经营造成了高风险。

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比较陈旧

现在金融企业的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他们仍在沿用陈旧的管理方式,一直停滞在这种状态下将会被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淘汰。在管理的模式上各种管理目标不明确、职权滥用等现象使管理陷入混乱的僵局。

2.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队伍尚未构建

目前,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已经比较习惯依据较守旧的工作形式,在有些工作上几乎是机械式的进行,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也被忽视了。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金融企业没有重视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二是有的招聘了相关专业人才,但是忽视了后期的培养,缺少了应有的专业培训。

3.财务管理上缺乏创新

众所周知金融企业的经营水平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就目前国内的相关调查来看,多数金融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创新上与理想状态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在理念上缺少创新。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坚持传统的,这也导致他们在管理的方法上就缺少创新,没有新的构想。第二方面是整理财务管理的系统不够健全,也没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整体的不完善也导致了没有精力创新,只能一味地循规蹈矩。第三方面是整体的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少,而创新型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

金融企业并没有构建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最终可能形成不规范的管理局势。在我国,一些金融企业虽然有控制制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力度没有做到位。第二点,金融企业里对人员的调配缺乏科学性。第三点,目前金融企业普遍有时在核算一些项目的时候,会计就会比较随意,企业到底亏盈如何很难确定其真实性。

5.金融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不够科学

对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来说,对资金的管理就是核心,现在很多金融企业的高层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企业没有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手段,这就导致资金的运转停滞不前。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点,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资金会导致资金不运转或者流失,这也就使得财务控制的风险提高。第二点,金融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和资金最后的流向出现了偏差。第三点,金融企业没有事前对资金的使用作出周密的计划,没能从长远的角度审视资金以后如何使用。

金融监管背景下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提升对策

1.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

我国过去的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一直都是“一行三会”,这种模式适合分业经营。目前混业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适应改革浪潮,做到与时俱进。集中统一是现在最适合混业经营的监管模式,它能有效地从整体上掌握金融企业的良性发展。在我国,集中统一的监管者是中国人民银行,它从宏观方面调控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从宏观上防范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金融行业的稳定。

2.加强监管制度,防范金融风险

我们总结以往的金融危机,可以得出致使金融机构破产的杀手是流动性风险。什么是流动性风险呢?是各种风险长时间的累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防范金融危险最先要做的就是处理好流动性风险,要处理好流动性风险就要做好事前的工作,要做好各种风险的预测和防范。

3.加大监管力度,为全球金融制度构建作出贡献

目前我国为全球金融制度构建作出的贡献已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的金融企业的监管模式应该做到逐渐向国际金融的制度靠拢。我国应向混业经营的模式转变,应主要从三方面努力:一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二加强监管制度;三完善监管制度。

[1]巴曙松:《劣币与良币的角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5-219页。

[2]张斌:《论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现代管理》2012年第9期。

[3]彭善利:《分析如何规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9期。

[4]姚冬梅:《新时期下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中国金融》2011年第9期。

作者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

猜你喜欢
监管金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监管
P2P金融解读
监管和扶持并行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