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合作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5-12-15 08:04刘广杰谭敬胜胡金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刘广杰 谭敬胜 胡金红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现阶段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后普遍感到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践脱节,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进入角色比较缓慢且适应期长。从卓越工程师的视角看,“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够加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变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封闭“填鸭式”的教学现状。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53-02

一、吉林省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调查

1.基本情况。吉林省目前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有吉林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工商学院、北华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等十所。工程管理专业下设有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专业方向,多数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课”的课程结构体系。教师以高校自有教师为主,教学内容多数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采用现场操作与模拟教学的方法,学制为4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士”学位。

2.存在的问题。从总体看,吉林省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的间断式教学层面,尚未形成较高水平、全方位的长效运行机制。制约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既有政府层面的因素,又有高校与企业层面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①校企信息沟通不顺利。②政府激励机制的缺失。③科技投入不足。④缺乏“产学研”合作教育政策法规体系。⑤师资队伍创新能力建设不足。

二、中交二航局订单式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实践

通过对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深入地分析,结合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开展的中交二航局国际工程管理班六年的办学经验,构建了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与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相比,中交二航局的用人需求主要来源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用人需求,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清晰,完全体现了“定单”的精髓。培养目标是中交二航局与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在认真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管理类岗位用人需求及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卓越工程师”的办学特色和中交二航局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用人需求,即“订单”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可以归结为厚基础、宽知识、高能力、多素质的复合型、外向型工程管理人才,即具有扎实的工程类基础课程功底,软硬结合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锻炼体验和职业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外向型工程管理人才。简言之,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而经济技术与工程技术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基本素质。

2.学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一般为四年学制,前三年为理论课程在校学习,最后一年为校外毕业实习、校内毕业设计及就业时间,即传统的“3+1”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时间比例为3∶1。国际工程管理专业或方向的培养模式,4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践学习和做毕业设计,即“4+1”模式,时间分配比例为4∶1。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采用“2.5+1+0.5”的合作教育学制,中交二航局在第五学期(“2.5”)结束时完成招聘工作,按照用人单位需求,在第六、第七两个学期(“1”)同时开设专业课程和用人单位定制课程,用人单位的定制课程可以安排在周末或假期空余时间,最后一个学期(“0.5”)在用人单位实习实践,毕业后直接上岗。

3.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需要建立“宽口径基础课程(学校为主体)+专业方向课程(学校为主体)+企业定制课程(企业为主体)+定岗实习实践(企业为主体)”的并行式课程体系。为了能够制定合理而实用的课程体系,中交二航局人力资源部在广泛征求下属的海外工程项目部用人需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海外工程管理人才的培训基本需求,由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制定出培养方案和课程架构,再由中交二航局人力资源部提出修改意见并确定最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长春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按照教学内容选择配备具有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确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教材由中交二航局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多数课程采用内部编写的有实际案例和工作手册的教材,有一半课程采用英文教材。“工+管”的课程结构符合中交二航局的用人要求,注意与学生既有的课程结构紧密衔接过渡,同时兼顾学生就业后所需要的技能开发。在这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中交二航局人才需求的变化,实时增减课程和授课时间,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教学方法。多年来,工程管理专业一直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教授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毕业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以致考”的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较差。在中交二航局国际工程管理班教学中,《现代沟通与礼仪》、《国际工程口语》课程主要以现场模拟教学的方式进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国际工程合同与索赔管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国际工程招投标》都采用案例法教学,即时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模式将采用“传统+开放”相结合的复合型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思考能力等工程能力,全面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素质。

5.教学效果评价。由于国际工程管理班有别于普通的工程管理班,是单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以国际工程管理人才素质为核心组织教学,因此使学生从零就业基础向胜任工程职业转变,赋予实践教学新内涵和新要求。充分利用中交二航局教学设施和实际岗位,采取现场实习、工艺实训、顶岗锻炼等方式,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毕业设计和现场考核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根据课题组对第一期的学生进行的电话反馈调查,第一届40个学生,现有5人离职,人才忠诚度高达88%。学生毕业后在项目部主要从事现场管理、工程造价、合约与经营管理等工作,任职于现场副经理、技术员、施工员、造价员、合约主管、经营部经理等职位,3~4年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技术岗位转向管理岗位,平均年薪12~18万。

三、改进措施与建议

1.建立“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一个学校、企业、学生共同的沟通交流平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合作领域从人才培养扩展到科研服务,吸收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产学研”合作的动态实时信息,如人才需求信息、技术难题、科研项目等进行在线发布,及时地为合作各方提供所需的信息。实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扩大丰富信息和智力资源,促进校企紧密结合。

2.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企业、学生要以互惠、互利、互信为合作基础,积极建立“三赢”的合作机制,学校以培养合格人才来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知名度,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优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动向,使人才培养较好地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企业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人力资源质量与员工的忠诚度;学生提升实践技能,增强操作能力,及早进入角色,零距离就业。

3.校企联合规范管理和督导。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采用“产学研”合作的“订单式”教育模式,需将企业纳入高校的教学监控队伍中来,建立由企业负责人与学院领导组成的校企合作、联合监督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队伍,共同负责整个教学过程及每项教学工作的决策和设计,共同研究决定有关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文件,定期开展教学和管理交流活动,共同确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合审定有关的教学制度和实施方案。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队伍可以深入教学一线课堂,通过听课、了解情况、收集和反馈教学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管理部门,并参加有关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考核。

参考文献:

[1]陶沙.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2]杨彦,林德宏.系统自组织概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周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

[4]张炼.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5]郑丽华.美日等发达国家产学研结合的经验及其启示[J].市场周刊,2009,(3).

[6]王小虎.产学研合作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0,(9).

[7]束洪春.工科大学生“订单式”培养方案优化与教学质量监控[J].科技创新导报,2008,(09).

猜你喜欢
工程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面向建设类执业资格考试的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