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例句的非自然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12-15 13:20杨春卫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例句

杨春卫

摘要:非自然输入由Krashen的输入假说发展而来,强调以词汇、词组为输入核心,让学生背诵大量可理解的词组、搭配和句型来提高英语的说、写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课文遴选一定数量的词组、搭配和句型,配以精心选择的英文例句,供学生背诵,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

关键词:输入假说;非自然输入;例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91-0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要对精读课文中的词组、搭配和句型等语言点熟练掌握。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以致熟读能诵之外,教师还应该把相关语言点从课文中专门挑选出来,配以例句,让学生背诵,以达到增加课堂知识传授密度、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加深对文章理解的目的。本文试从输入假说这一理论视角出发,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分析非自然输入这一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教师在选择例句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输入假说与非自然输入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性输入是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胡壮麟,2002)输入假说将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现有外语水平用“i”来表示,经过一段学习之后的较高水平用“i+1”表示。为了达到“i+1”的水平,输入的难度要稍稍高过学习者所处的“i”水平,此种输入即为可理解性输入。可理解性输入在“i”水平与“i+1”水平的壕沟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推动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不断前进。Krashen以输入假说为基础,倡导自然输入法。他认为,学生只要通过自然输入法,大量接触听、读、语篇方面的可理解性输入,复用(说写)能力便会自然产生。王大伟教授在自然输入法的基础上提出非自然输入法这一概念。他认为,背单词、词组、句型也可以视为一种输入,这种与自然输入不同的输入方式可被称为非自然输入(王大伟:1997)。Krashen的理论背景是外国移民在美国用自然法习得语言,从而导致其将输入局限于自然输入。而非自然输入法则是立足于在中国学习英语缺乏语境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例句及其选用原则

例句是教师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述语言点行之有效的手段。例句将独立的词组、搭配等语言点放置在稍大的语义场中,对其用法进行生动、形象、透彻的示范说明,有助于学生形成长时记忆,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非自然输入教学法的开展,离不开例句的使用。选择好的例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例句的选用原则方面,应遵循Krashen输入假说的基本原理。首先,在例句的选择上要达到量的要求。因为只有可理解性输入足够充足时,“i+1”的语言能力才能得以实现。自然输入法要求教师的言语输入应创造类似于母语习得的环境,并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篇章阅读。例如王大伟老师所教授的六级实验班,大大加强了听和读的量,学生一学期内的输入量相当于正常班级的两倍以上(王大伟:1996)。同样道理,非自然输入法也不能忽视量的要求。教师应该从大学英语教材中挖掘出尽量多的词组,配以例句,供学生学习。非自然教学法下的英语学习也应该是沉浸式的。当然,仅靠课堂时间不可能完成所有例句的记诵,学生必须在课后投入更多的英语学习时间。其次,所选例句必须是针对班中大多数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是可理解性的输入。例句难度太高,学生就不能吸收。同时,过于简单、空洞乏味、语言知识含量太低的例句也应摒弃。再次,根据输入假说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王大伟:1996):

以例句为载体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要经过感情过滤,即语言输入即便是可理解的,学生也会自动滤出或排除他们感情上不认可的输入。只有在感情上认可的语言材料才能进入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最终发展成为语言能力。因此,在英文例句的选择上,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降低学生焦虑为出发点,减少学生的感情过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所输入的语言材料处于一种开放、吸收的状态。为此,教师的例句选择不能照搬教参或照抄词典,而应该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搜集高质量的例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高质量的例句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具有启发教育功能。教师不但传授知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起着示范引导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将一些寓意深刻、思想高尚、富于哲理的例句用到课堂上,会起到好的效果。第二,能够进行文化传递。包含中西文化元素,折射出中西文化异同的例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第三,时新性。能够反映当前时事与时尚,展示科技知识与前沿信息的例句可以把学生带到奇妙无穷的现实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与校园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例句让学生感觉学习后就能立刻用得上,将英语教材与生活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五,例句本身在语言结构或传达的意思上具有趣味性。

三、非自然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本节中,笔者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1册第二单元“Study Online”为例,说明非自然输入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从本单元四个主要部分“Lead-in”、“Dialogue Samples”、“Passage A:Internet and Education”、“Passage B:Kelly McKee”中分别找出若干词组,给出它们的中文,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找出对应的英文,之后教师提供这些词组的英文例句,学生主要利用课下时间背诵例句。在下一堂课中,教师给出这些例句的中文,要求学生进行口头翻译。翻译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巩固所学的语言点。以课堂重点讲解的Passage A为例,现摘出文章前三段的语言材料,如下图所示(宁春岩:2007):

基于例句的非自然输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背诵大量的英文例句,记忆大量的词组和短语,能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这种教学方法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要想为学生提供足量而又能提起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例句,教师首先要拓宽视野,广泛搜集,甚至要补充公共外语学生各专业的知识以便于因材施教。这些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93.

[2]宁春岩.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2.

[3]王大伟.“输入”新论[J].外语界,1997,(4):43-48.

[4]王大伟.用“输入法”提高大学英语6级通过率[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6,(1):100-104.

猜你喜欢
例句
意思大不同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情感与情绪
月份、星期相关俚语
望文生义,谬以千里
看懂00后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