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渗透于英语教学中

2015-12-15 13:20张惠邱杨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英美文化专业教学语言

张惠 邱杨

摘要: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如此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当的语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在日常交往中,还是难以实现用英语进行流畅沟通的目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而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真谛,从而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因此,英语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融于课堂的教学中。

关键词:英美文化;专业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95-02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的传授和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的培养上,如此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相当的语言知识与基本技能,但在日常交往中,还是难以实现用英语进行流畅沟通的目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而难以真正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真谛,从而在交流中产生误解。

所谓文化背景知识,是指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地理、人物、历史事件、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能事半功倍地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正如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所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加大文化渗透的力度,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其文化底蕴,提高其语言沟通能力。笔者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英语专业课程教师,曾任教英语精读、英语词汇学和英美报刊阅读等专业课程。因此,本文将以中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如何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渗透于英语专业教学的不同课程中。

一、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融于精读课

众所周知,精读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谈到精读课的教学目的,人们往往只想到听、说、读、写、译这几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因而长期以来,精读课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的讲解上,使得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过分注重语言中的遣词造句,并且很容易把词句作为孤立的个体学习,而忽略了文章的结构布局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因素,一旦离开了课文的语境,学生就不知该如何使用这些已学过的词句。因此,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融于精读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引入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内涵,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枯燥与单调,帮助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下面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编英语教程1》为例,说明如何将文化背景知识引入精读课以及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编英语教程1》第六单元的“Reading I Stamps and Postage Stamps”(印花与邮票)是一篇较难的课文,介绍了印花票与邮票的来源。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讲词汇与语言结构,这堂精读课将会非常单调与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在课前介绍一下何为印花,说明其与邮票的联系与区别,消除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在课文内容的讲解上,也应该把文化背景知识贯穿始终。当讲解到“Stamps taxes were used by the Dutch as early as 1624...”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为什么印花税票最早在荷兰产生,当时的荷兰发生了什么事件以及印花税票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其实在公元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当时执掌政权的统治者摩里斯(Maurs)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但又怕人民反对,便要求政府的大臣们出谋献策。众大臣议来议去就是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妙法来,于是荷兰的统治阶级就采用公开招标的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印花税就是从千万个应征者设计的方案中精选出来的“杰作”。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将背景知识介绍得生动有趣,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接下来,课文提到“The famous British Stamp Act of 1765,requiring the American colonists to purchase and affix government stamps to all legal and commercial papers and to pamphlets and newspapers,was a leading cause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这句话较长并且涉及到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因此教师除了讲解语法结构外,还应说明为什么英语1765年颁布的印花法案会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导火索。在教师说明了英国与美国的殖民关系、印花法案对美国的影响、波士顿倾茶事件以及最终的美国独立运动之后,学生才能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

实践证明,在略显枯燥的精读课上,如果教师能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增强其沟通交流能力。

二、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融于词汇学习

现代语言学有很多分支,语言学中研究英语词汇的分支叫英语词汇学。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也是语言系统中赖以存在的主要支柱。掌握词汇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单词的发音和拼写上面,这就使得学生对词汇的学习是片面的,许多学生只会机械地记住每个单词的拼写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汉语,他们能够背出大量的词汇来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却并不会使用这些词汇,也不知该如何用这些词汇与人沟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对词汇文化内涵及其背景知识的讲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现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英语词汇学教程》为例来看看教师应如何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于词汇教学中。

例如“Watergate”一词,意为“a political scandal reminiscent of the Watergate incident”(水门事件式的政治丑闻),中国的学生可能不了解美国的历史,因此无法理解水门与政法丑闻的关系,所以在单词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说明这是理查德·尼克松在1972年总统竞选时,共和党争取连任委员会有关人员潜入华盛顿的水门大厦(Watergate)——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而被捕,以至于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而“水门事件”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事件之一,这就是“watergate”的来源。而后,“-gate”也由原来的简单意义“门”演变成一个组合形式,表示类似“水门事件”的丑闻,如“Irangate”是指1988年布什担任美国总统时,报界揭露出来美国向伊朗出售军火一事。英语中还有很多的词语,包括一部分特殊的语言形式,如习语、谚语、成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或历史密切相关,若不经讲解,只从字面意义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例如“the sword of Damocles”,字面翻译为“达摩克利斯的宝剑”,这样翻译的结果使学生仍无法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于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故事:公元前4世纪西西里东部的叙拉古王迪奥尼修斯(公元前430-367)打击了贵族势力,建立了雅典式的民主政权,但遭到了贵族的不满与反对,这使他感到虽然权力很大,但地位却不可靠。有一次他向宠臣达摩克利斯谈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形象的方法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三、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融于英美报刊课程

英美报刊通常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轻松地阅读外报外刊。近些年来,外报外刊已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重要工具。高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若想轻松自如地阅读外报外刊,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外语基础,还必须熟悉外刊相关文化,因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许多外刊理解困难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因此,熟悉外报外刊所涉及的文化对理解其内容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掌握了大量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并将其用于课堂中,才能指导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并帮助他们解决语言使用上的困难,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李观仪,梅德明.新编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端木义万.大学英语外报外刊阅读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郝英.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5]张宏瑜.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绥化师专学报,2003,(6).

[6]于波.“英语精读”课中的背景文化教学[J].唐山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英美文化专业教学语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浅析英文电影在传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化大学英语拓展课改革综述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