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内涵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12-15 13:20张鄂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

张鄂

摘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之一。经过近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实现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及其内涵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征,提出了提高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建设;高教改革;科学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14-02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之一。经过近三十年来的恢复与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实现民办高校及民办高等教育科学地发展,是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之一。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8—2007短短10年间,我国民办高校已经从20多所增加到297所,在校生从2万多人增加到180多万人。教育的层次也有所提高,目前,全国民办本科院校已有40所。近些年来,在教育部和国家学位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还陆续批准了一批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民办高校,其他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也在探索之中。改革开放后,一大批民办高校的诞生与发展,不仅使我国高校办学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丰富了高等教育办学类型,而且还创造了灵活的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恢复、兴起与发展是中国教育体制最重要的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教育办学实践表明,它已显示出如下方面的办学特点和优势。

1.招生上:民办大学主要实行“宽进”的原则。所谓“宽进”,主要是指学生入学受升学分数的限制较少(特别是在高职专科类招生上),尤其是对很多高考落榜生和社会上有志求学深造的青年给予了上大学的机会。学生可在规定的三年学习期间内通过专业课程考试获得相关文凭。这种体制增加了社会上落榜生和青年的入学率,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实用性专业人才,又为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有益贡献。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一大批本科民办高校的涌现及建设,它已成为我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专业设置上:考虑到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它是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教育机构,因此民办高校是按照社会职业及其需要设置专业和课程,培养以社会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为目标的各种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需要。紧贴社会需要,专业设置灵活,并紧随社会需求而不断变化,学生社会适应性强,这是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上的一大特点。

3.教学方法上:不同于公办大学以及国家研究型大学,民办高校基于国家急需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其教学法上采用了以应用需求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实训为主体目标,将实际工作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情景启发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法教学”、“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4.学生管理上:与我国公办高校不同,我国民办高校的学生成份复杂,是一个多样性突出的群体,他们既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对此,民办高校一直注重研究和探索与学生思想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期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目前,较多的民办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实施了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制,近些年来一些民办高校(如西安外事学院)还实行了“书院制”以加强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即通过“书院”将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生活、科技创新、创业与就业,使之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二、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征

追根溯源,“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提出,在由他和英国学者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伦敦商学院教授)于1990年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文中对其“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系统。”毫无疑问,核心竞争力具有广泛的迁移性。迁移到高等院校,则其核心竞争力是指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于学校内质中的,学校独有的,能给学校带来价值的,支持学校过去、今后和未来的竞争优势,使学校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客观地讲,由于民办高校在我国新时期的恢复与创办时间还不长,因而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一所民办高校通过创新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高校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所仿效的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持续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的综合能力。总结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主要如下:特色性;整合性;创新性;价值性;动态性。影响和制约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经费、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生源质量、社会声誉等方面。

三、提高我国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之对外开放的步伐的不断加大以及众多国外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青睐,使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要使各个民办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培育和打造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培育和构建核心竞争力对各所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以社会需求、市场导向作为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就主要是指要从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当前我国适龄人口逐步下降、生源供给逐步减少的前提下,社会和家长、学生之间的选择性会大大增强,而这种选择是残酷的。民办高校要在此背景下生存,能否不断提升民办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将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民办高校所在区域的人才市场需求,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也就是说民办高校要办出特色,要办出生机和活力,就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面向市场,研究市场,围绕市场办大学;围绕市场设专业;围绕市场,培养所需的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2.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众所周知,现阶段相对于公办大学,我国的民办高校十分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因此,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一个始终影响甚至决定其生存、发展、壮大的核心问题。为此,要提高民办高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建立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则要求教师要具有“双师素质”,即自身要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还应有相应的实践经验。其次,要注重教师队伍专、兼职的良好结合,对于本校的专职教师需要不断进行相应的外出进修和实践实习两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兼职教师,则可以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选聘,使学生的学习与市场、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实现更密切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总的来说,要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逐步打造出了一支质量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激活教职员工的“自我超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为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特色培育是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民办高校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特色培育是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一所办学特色十分鲜明的民办高校,一定会受到社会、市场、学生、家长的欢迎。而在特色培育中,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一所大学的生命在于其学科建设。而一个学科的生命在于特色,学科特色优势是构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民办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要不断重视和加强其学校的学科建设,创建优势、特色学科是高校发展的明智选择。经过多年来办学实践经验证明,那些注重并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民办高校的特色培育主要可以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社会声誉、专业设置等众多方面进行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影响的逐步加深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个民办高校间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因此,提高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既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民办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则应重视发展自身的特点及优势,这就要求务必从民办教育的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可持续地科学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

[2]周国平,胡一波.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初探[J].民办教育研究,2006.

[3]唐云.民办大学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