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所引争议看公民规则意识的养成

2015-12-15 15:03刘景琪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规则意识高考培养

刘景琪

摘要: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造成这种争议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则是公民规则意识的淡漠和缺失。为了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基础条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的规则意识:通过科学立法提升公众对于法律的认同感;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遵规守纪的社会楷模;严格法律实施树立法治权威;畅通救济渠道引导公众依法维权;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高考;作文;规则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18-02

一、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及引发的争议

1.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的内容。在2015年的高考中,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等省份)出了这样一道材料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引发的争议。就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所受关注及引起的争议而言,和往年相比,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总的来看,在这林林总总的争议当中,以下两类观点最为引人注目:一类观点是认为这样的材料作文写作立意困难,为难学生,容易使他们陷入“正义与伦理的纠结”陷阱。对此,似乎从专家学者的争执中也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印证。如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认为给违章父亲写信应倾向大义灭亲;而作为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的叶匡政老师则认为可以从注重人伦、法律不应伤害亲情的方面来立意。这两种观点如此对立而且又都难以说得上全面深刻,专家的意见尚且如此,让一个中学生作何选择呢?另一类观点声势更大,即作文素材的城市化倾向明显,对农村学生不利。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报道,甘肃省临洮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崔浩老师就认为:“命题者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认知感受,没有考虑到生活经历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作文题目对农村学生肯定有影响,由于没有这样的生活阅历,对他们来说有失公平。”[1]

二、从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引发的争议看我国公民的规则意识缺失问题

2015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考题引发的争议还远不止上述论及的范围,但就所涉争议的整体情况来看,有一个基本共同的特点,即大多不从敬畏法律规则的角度去着眼。记得高考一结束,各种媒体上立刻疯传一篇以陕西户县农村考生的口吻撰写的一篇所谓“零分”作文——《给老师的一封信》,信中以调侃甚至愤懑的口气抒发着对于命题老师的不满,说自己父亲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户县的农民,家里只有一辆从祖辈传下来的架子车,自己走过的路只有乡间小道,最好的路也只是镇里的马路,从未目睹过高速公路的芳容,材料如此陌生,令自己无从下笔。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内心共鸣和极大同情,也给予了“对农村学生不利”论者以“有力”的支持和回应。平心而论,这则材料从社会热点出发、旨在引导考生树立规则意识的意图是再明显不过了的,它不仅源自于真实的新闻案例,更重要的是它切中了国人规则意识匮乏这一弊症,因而无疑是一个好的写作素材。它之所以遭到如此戏谑恰恰是公众规则意识缺失的真实写照。在这封信中,作者对于开车时接打电话影响交通安全这一常识性问题的熟视无睹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在规则意识缺失的情况下,尽管作者在信中也两次提到要遵法守纪,但只是停留在了口头的层面上,一旦联系实际就会将受到的法纪教育抛到九霄云外,造成自我迷失,写作时无从下笔进而怨天尤人也就不足为怪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据《河南商报》报道,高考刚刚完结,作为作文材料题来源的新闻人物原型即被人肉搜索出来了,遭到了大批据说是高三学生的恶语相向和言论攻击。如此不反思自己,反倒无端发泄的网络戾气,恐怕就不是简单的规则意识问题而是要升格为违法甚至犯罪了。而此种恶行,如果真是正值青春年少、国家未来的高三学生所为,则从另外一个方面反映了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任重和道远。

三、我国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1.我国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必要性。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方略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持续深入发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重大决定》)。在法治国家建设不断全面深化的情势下,公民规则意识的养成就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因为,公民规则意识的养成在整个法治国家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属于关键性工程,它不仅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具体进程,还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法治国家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公民的规则意识得不到切实的提升,法治国家建设是很难想象的。为了实现法治梦并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就必须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措施切实提升全体公民的规则意识,夯实法治文化的观念基础。

2.我国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基本途径。根据《重大决定》等的精神,促进我国公民的规则意识的养成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1)通过科学立法提升公众对于法律的认同感。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已经实现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无法可依到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巨大历史跨越。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自身法律体系的艰巨任务。目前,我国的一些立法存在着不够科学的现象,“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重大决定》语),有的重要法律至今还没有制定出来。就法制建设的总体来看,也还存在着重外国法移植、轻本土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的倾向。因此,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的过程中,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坚持移植外国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于自身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要最大限度地倾听民意、反映民声,把法律立在百姓的心坎上,以赢得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对于法律的拥护。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感情问题,才能拉近公众与法的心理距离,增强法的亲和力,从而为全体公民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创造基础条件。

(2)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做遵规守纪的社会楷模。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乃至琐碎的日常言行都会对周边的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产生深刻的影响,他们释放的能量无论是正还是负都会很快传递给周围的人们并被无限放大。因此,在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做遵规守纪的社会楷模,自觉使自己的规则意识修养处于远高于一般社会公众的水平,努力养成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尽职履责开展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这就要下大力气彻底解决“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现象”。总之,在全民规则意识养成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更重的责任。

(3)严格法律实施树立法治权威。“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促进公民规则意识养成的过程中,要坚决摒弃“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旧思维,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原则切实落到实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任何人的犯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追究。同时,要加大以公权为重点的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各种不法行为。总之,要通过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让全体公民真正感知和体会到法制的权威和尊严,进而逐步形成人们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愿违法的规则意识和法治环境,自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畅通救济渠道引导公众依法维权。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人民群众在应对矛盾、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过程中,不走法律途径,采取了诸如跳楼式维权、堵路式维权、医闹式维权等不合法、不理性的方式。对此,必须坚决予以制止,不能迁就姑息,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让当事人明白如此维权的路子行不通。与此同时,要积极完善各种诉讼和非诉讼救济方式,畅通合法的救济渠道,引导人民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5)积极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制度化的形成机制。推动全体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必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期紧抓不懈,并不断探索形成一种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对此,应该起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克服以往法治宣传教育重形式、轻内容、搞活动、走过场,一条横幅一挂或者几组宣传版画一布置即告完成的形式主义倾向,形成一种真正的常态机制。第二,明确普法的重点对象,虽说普法要面向全体公众,但应该把其重点聚焦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因为前者是“关键少数”,后者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正处于自身素质全面形成的重要阶段。第三,在普法内容上,应该坚持法律权利和义务并重,以避免只偏重于义务宣传,容易让公众产生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张鹏.一道高考作文题引网络论争 题材被指为难农村考生[EB/OL].[2015-07-2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610/c7073127130291.html.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10-29.

猜你喜欢
规则意识高考培养
略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