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与对策

2015-12-15 22:01耿竹南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可持续发展对策

耿竹南

摘要:本文回顾并总结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过程与意义,针对我国基本国情从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经济与环境、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实施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058-02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其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正确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力求达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提出过程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我国仍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向未来,与长期发展相伴的人口的压力、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不仅是始终困扰着世界科学家与政治家的重大问题,也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1992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代表中国政府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发展与环境大会上,与100多个国家的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起为谋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自己的责任和做出自己的贡献。1994年3月25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经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3月第八次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把可持续发展正式确定为中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此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长远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突破,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实践证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和实施21世纪议程的国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人口众多给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资源短缺和超常规利用对发展产生了很大压力;环境污染直接危及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区域不平衡的加剧;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需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三、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路径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持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要求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全面发展。

1.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按照“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的动态调整原则,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全方位逐步推进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国民经济体系。

2.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即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人口爆炸式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致使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合理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5.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中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为更好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有必要正确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把握和处理好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适应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方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6.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众多是中国国情的最大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棘手的一大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要把控制人口放到重要位置,更要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对策

1.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理论,增强全民意识。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相对不足,技术经济、生产工艺相对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一些重要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通过宣传要使全民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与每一个人、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2.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红利。正确处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中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生育率不断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等现状,必须认真执行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必须把计划生育同发展经济、扶贫开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医疗养老保险、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普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起来,切实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着力提高人口素质红利,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3.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将更为严重。然而我国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使经济发展本身难以持续。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而且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

5.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动力。当前资源生态环境方面的部分问题是传统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直接结果,其解决还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要通过科技进步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渗透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符合国情的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6.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为保障,我国已建立了一些法规制度,但还不完善。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需要修订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中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法规体系,使我们能够沿着法制化的轨道走向可持续发展。

7.强化政府职能,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才能有效实施,取得成效。各级政府和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协调性和可预见性,以确保国家战略有效实施。政府还应不断提高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特别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会基层的环境工作质量,从严执法,强化监督,切实保障各级政府正常行使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王毅,苏利阳.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201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概述[J].科技促进发展,2014,(2):11-19.

[2]牛文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3).

[3]崔海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成与初步实施研究(1992-2002年)[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4]杜鹰.中国可持续发展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3).

[5]王辉耀.以开放的人才政策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4).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可持续发展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