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贯通、多元协作”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2015-12-15 22:30张宇常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创新研究教学

张宇 常春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人才要求以强化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采用系统论的思想,把学生置于系统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多元协作,在理论教学中,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工程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17-02

一、引言

本项目的实施面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包括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该学科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依此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基础知识,还具备较高的实践和实际动手能力、产品开发和协作创新能力、迅速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能力。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能在通信领域、信息领域从事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实现校企双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理实贯通”结合“多元协作”进行教学创新的意义

1.对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调整,形成操作性强并适合我校信息与通信学科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打造课程群的协作教学平台,探索基于协作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理实贯通的协作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创新,建立基于理实贯通的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

2.转变教学模式,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调动多发教学资源,运用各种培养途径,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时既知道学了什么知识,又知道在将来的工作中能有什么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理实贯通”的思想,实现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与能力评估的转变。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知道应教的知识,还要知道课后如何进行评估教学质量。

4.教学过程中以“理实贯通”为培养原则,采用多元协作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并重,总体优化教学过程。

三、“理实贯通”结合“多元协作”进行教学创新的实施计划

1.教学过程中以“理实贯通”为专业培养原则,改革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将原有的独立式课程设置,如各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与有企业参与的岗位能力课的教学课程结合起来,相互协作,建立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课程群的协作教学平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想学,愿意学,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教学中建立融合性、系统性、扩展性和成长性的开放式实践体系,打破原有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壁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合各种课程知识,实践教学模式将基础知识、前沿技术与技能结合起来,进行协作创新,提出以项目为驱动的“课程群项目设计”环节,加强学生运用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研究理论课的任课教师与校内/校外项目导师相互协作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时,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加强校企合作,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创造学生接触实际项目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更快地成长,并让项目中的学生走上讲台,分享项目经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心得体会,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

4.研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创新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紧密协作,通过学校的“凌云计划”、“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加强师生、学生间的交流。学生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术气氛,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5.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从掌握课堂理论知识、设计课程群项目、参与校内与校外各种科研项目实践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各个方面考虑,进行综合评价。

四、“理实贯通”结合“多元协作”进行教学创新的应用

我校目前采用按教学模块独立进行教学的方式,基本上是课堂到课堂(或实验室),接触不到本专业岗位的要求,这种培养模式在前两年课程学习时,学生完全不知道“学后有什么用”,致使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不易被激发,而且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教学培养方式如图1所示,它是一种序贯式的教学模式,每个阶段的学习各自独立,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学阶段,基本上是课堂到课堂(或实验室),接触不到本专业岗位的要求,即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这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易被激发。

本项目采取的“理实贯通,多元协作”的教学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各教学阶段均围绕岗位能力需求展开,要求每个课程的学习阶段均通过一定形式的教学体现与岗位能力的关系,如在公共基础课阶段,在课程教学中穿插一些与通信学科相关的应用实例,安排一些讲座介绍通信专业等,体现岗位对公共基础课的文化需求;在专业课教学时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体会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二是理论与实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植根于每个教学元素(即教学环节),其目的就是实现“理实贯通,多元协作”。三是每个教学环节在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提供知识的同时,要求对上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评估,以实现整个教学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五、结论

本文探索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学创新研究,基于“理实贯通”的培养原则,手段上采用“多元协作”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总体优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这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更符合社会对岗位的需求,这对促进电子信息类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研究成果可推广到其他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冬梅.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13,(2):43-46.

[2]候建国.科教结合 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38-40.

猜你喜欢
创新研究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