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河道治理工程1号橡胶坝地质评价

2015-12-16 08:25
山西水利 2015年2期
关键词:滹沱河橡胶坝坝基

卢 兵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概况

滹沱河流经代县城区南部,为兴利防害、美化城市环境,县政府拟对城区段滹沱河河道进行治理,设计拟在主河槽修建3条橡胶坝,拦河蓄水,三条河堤将现河床一分为二,主河道改流于南侧,宽100m,为行洪区,蓄水区位于北侧,宽约150m,并对滹沱河两岸现有堤坝进行整治。河道治理段属滹沱河上游,主河道宽约15~30m,现有河床宽约250m,由东向西流过代县县城南部,长约2.2 km。

2 工程地质条件

1号橡胶坝位于东桥东200m处,坝址穿越主河道,地表高程 850.6~852.8m,地势平坦,北岸河堤高于河床 2.0~2.5m,坝轴线走向 N43.2°W,坝长均为150m。

坝基地层岩性在地表为厚约0.5m的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浅褐色低液限粉土,该层由南而北逐步变厚,至坝北端厚度达到2.4m,其下主要为级配不良砂,中粗粒,稍密—中密,饱和,中部及南部砂粒较均,在坝基北部河床地面下约4.5m处夹有厚约3.5m的低液限黏土透镜体,呈可塑—软塑状。坝址区地下水位埋深 1.5~4.2m,水位高程 848.6~849.7m。

3 地质问题及评价

1号橡胶坝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地震液化、坝基渗漏、坝基渗透变形稳定、基坑涌水等。

3.1 地震液化

1号橡胶坝在坝北部布置ZKD08-6号钻孔,在坝南端布置ZKD08-5号钻孔。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液化判别公式,当 N63.5<Ncr时,判定为液化土。判别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地基土多具液化性。

表1 1号橡胶坝地基土液化计算表

3.2 坝基渗漏

勘探深度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级配不良砂层,相对隔水层深度以30m考虑,1号坝基渗透系数为8.53×10-5cm/s,即 0.0737m/d,属弱透水层。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坝基松散层渗漏量为19.2m3/d。

3.3 坝基渗透变形及渗透稳定

渗透变形型式一般有管涌、流土、接触冲刷等,其中以管涌和流土最为常见。

坝基地层岩性为全新统冲积级配不良砂层,蓄水后构成蓄水区渗漏通道。砂层在水位差形成的渗透压力作用下,可能引起渗透变形甚至渗透破坏。根据不均匀系数及细粒含量两种方法判别,坝基土可能产生的渗透变形类型以流土为主。建议产生流土的水力比降总体按0.5考虑。坝基土产生流土变形的允许水力比降为0.25。

3.4 坝基土承载力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并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考虑,坝基级配不良砂的承载力地质建议值为 100~120 kPa。

3.5 临时开挖边坡

坝地基主要由低液限粉土、级配不良砂等组成,坝南北端堆积有人工填土,开挖时由于受岩性、坡高及地下水等的影响,存在边坡稳定问题。临时开挖边坡建议值:水上人工堆积物为1∶0.75,由于地下水位高,基础开挖时易形成涌砂、流砂,造成边坡失稳,建议采取必要的降水及边坡支护处理措施。

3.6 基础底面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结合工程经验,坝基础底面与不同地基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地质建议值如下:与砂层地基 0.40~0.45,与低液限粉土地基 0.25~0.30。

3.7 施工涌水

坝址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各坝址坝基标高均低于地下水位,施工时存在基坑涌水问题。建议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基坑开挖,按丰水期地下水位近于地表时考虑。基坑开挖长150m,宽8m,水位降深2.0m,静止水位至坑底深度为2.0m,渗透层平均厚度30.0m。基坑边坡地层与底部地层均为级配不良砂,渗透系数取0.0737m/d。

基坑可采用井壁、井底同时进水非完整井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计算得坝基基坑涌水量约为1711.74m3/d。

4 结论

1号橡胶坝主要存在地基土地震液化、坝基渗漏和渗透稳定及基坑涌水等工程地质问题。建议采用碎石桩消除坝基级配不良砂地震液化问题,与蓄水区水平防渗统一考虑采用土工布进行防渗,确保蓄水区蓄水和坝基处于渗流稳定状态。

猜你喜欢
滹沱河橡胶坝坝基
寇河橡胶坝群蓄满保证率分析
滹沱河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土石坝坝基覆盖层动力参数的确定方法
平班水电站坝基渗漏排水卧式泵裂纹分析及处理
临泽县红山湾水库工程坝基处理工程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原平县滹沱河畔水源地资源评价解析法计算
基于模糊数学的水资源价值评估及应用:以滹沱河流域河北段为例
临沂滨河景区橡胶坝群的调度运行管理探讨
基于WINCC的多级橡胶坝联合控制系统的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