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5-12-17 07:34朱书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政治课辅导

朱书祥

[摘要]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出发,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研究心理辅导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探讨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以帮助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正确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适应压力。

[关键词]心理辅导思想政治课必要性意义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59

1985年随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恢复,心理辅导在我国从无到有发展起来。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压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所以在此阶段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一、心理辅导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相关概念论述

(一)心理辅导界定

1.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从以上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心理辅导主体包括辅导者和受辅导者,并且心理辅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它主要是辅导者帮助受辅导者了解自己、纠正错误的观念、获得情感支持,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获得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

2.学校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

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辅导者运用自身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行为科学等相关的知识,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家庭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脱困境,促进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念及性质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从概念的界定上,我们可以知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的内容,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四个板块,选修部分是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内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公民道德和伦理常识等六个板块的内容。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组成的双边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教学也是传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播知识。

(三)高中生及其心理特征的研究

在我国,进入到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统称为“高中生”,它包括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此我们主要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进行研究,他们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学制一般为三年。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阶段连接初中和大学,是通往高校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此阶段的学生,大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李小林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在此阶段智力飞速发展。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具有自主意识强、倾听意识弱、表现意识强、人际适应难、参与意识强、合作能力差、社会意识强、责任感不足、探索意识强、持之以恒难等特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性别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心理断乳”。这个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各种心理品质正逐步趋向于稳定,但是在思想品质和行为上容易表现两极分化,性别意识逐渐加强。高二的学生处于“断层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到的关注比较少,因此孤独感增强,同时面临着分文理科,重新分班重组,这对这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高三的学生情绪情感状态趋于稳定,但是由于要承担升大学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因此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高三阶段的学生要特别留意进行心理辅导。

二、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国家层面

我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做了相应的调查,然后他们建议国家在中小学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很多条件允许的地区做出了尝试,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9年教育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规定,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于2012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作了相应的修改。由此可见,国家层面非常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社会层面

德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是属于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辅导则是我们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教育手段,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当今社会,随着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都开始出现,被称之为“焦虑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人们在与之磨合的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生活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很多人不能与之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当然除了这些来自于人类本身的压力之外,还包括了各种自然环境压力,比如交通拥堵、噪音、环境污染等。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要承受这些来自社会的压力之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期望,加上他们的心智不太成熟,所以非常容易处于一种内外的矛盾状态。过高的社会期望和过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三)学校层面

心理辅导在西方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但是我国近几年才普遍意识到在学校中进行心理辅导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提升,学校在近十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学校面向学生进行心理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学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有的学校借助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不仅如此,有的学校还培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生完善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个人层面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中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焦虑神经症、恐惧神经症、疑病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等神经障碍。根据对某地区某中学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1.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存在轻度心理障碍的人占45.61%,存在中度心理障碍的人占5.5%,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占0.4%。其中有10个方面因子,分别是强迫症状因子68.5%,学习压力因子67.9%,情绪平衡性因子66.7%,焦虑因子64.7%,适应不良因子60.5%。另有几项因子存在问题的比例也不低,人际关系因子达55.1%,抑郁因子为52.3%,敌对因子最低,但也达到了38.3%。由此我们发现,高中生群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亟须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辅导,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实施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毋庸置疑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间段,学生的身体心理快速发展,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逐步发展定型,已经具有批判性的思维,因此及时地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性时期,这个时间段,他们情绪起伏大,人格和品质尚未完全养成,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此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抵制各种思潮,确立良好的人格和品德。

(二)有助于完成课程目标,实现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我国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它包括:思想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素质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有助于实现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总的教育目的。因为通过心理辅导,高中生的情绪情感得到调节,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最终提高成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走向成功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但是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从幼稚到成熟,从感性到理性,我们的人格、气质、性格、精神面貌逐步形成。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品质,能为他们以后适应大学、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生最终能否走向成功,取决于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内化的能力,因此外界的教育极其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心理辅导,不仅有利于高中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从而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四、心理辅导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一)提高对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视

1.学校重视

当前,虽然政府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生源质量比较差,学校为了提高效益,以“升学率”为指标来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语数英挂帅,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忽视,更谈不上实施心理辅导,因此有必要引起校方的重视。

2.教师重视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心理辅导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频率;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对当前学生的普遍心理状态和心理现象作分析,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应。

3.家庭重视

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因此学生家长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与学校教育相配合,与教师多沟通,共同做好高中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二)聘用和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1.招聘环节

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品质进行考查,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我们可以优先聘用懂心理学知识,尤其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或者具有心理咨询方面实践经历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这样不但可以承担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能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2.培训环节

教师在我国被定位为专业技术人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它是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训练、学习和实践所得到的,因此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我们不仅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还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只有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在教学中善用心理咨询方法

1.个体心理咨询法

个体心理咨询是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个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存在心理问题的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治疗焦虑和恐惧的系统脱敏法,治疗烟瘾和网瘾的厌恶疗法,改变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法的认知行为疗法,还有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2.团体心理咨询法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它是用于解决集体的共同心理障碍,运用团体动力学的原理,对求助者进行心理辅导。由于高中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有其共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法能够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高中生加深自我了解,加强班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进行心理辅导,我们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摆脱传统教学的困境,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心理学知识;可以运用讨论教学法,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宣泄情感;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灵活地呈现心理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等。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基于当代我国高中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2]赵海燕.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单春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视角[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4]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二级[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政治课辅导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