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2015-12-17 08:37严慧英
企业导报 2015年23期
关键词:体制风险民营企业

严慧英

摘  要: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融资难及融资中产生的风险一直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就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从命硬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面探讨了造成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体制;风险

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已经达到43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交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并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和吸纳了76%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最近,国务院专门就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措施,可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面临种种困难,资金不足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成千上万篇探讨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性或对策性文章发表,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办法。

当前情况下,通过银行融资是民营企业获得外部资金的最重要手段。但是,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提高收益,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似乎显得并不积极。这使得民营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缺少银行信贷的支持,仅靠自身投入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国内、国外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显得更紧迫。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分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的,举例来说,2007年全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中,乡镇企业仅占2.1%;2011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24.4%,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较多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间接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易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根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来源过于单一,有65.7%的企业融资主要是依靠各类金融机构贷款,企业的权益性融资占33.3%,其他来源融资占16.4%,债券类融资最少,仅占1.8%。

从央行公布的《201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以银行性机构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主要融资工具融资总量4.97万亿元,其中贷款融资金额达到3.99万亿,占比达78.9%,继续居绝对地位。从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的变化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居民储蓄存款一银行贷款给企业一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

(二)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难度大。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意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而且银行的贷款条件比较苛刻,大都要求有担保和抵押品,为了防范借贷资金风险,我国的银行整体上对中小民营企业不发放贷款,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同时民营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为66.6%和38.9%。信用贷款比例较低,仅为22.8%。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第一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第二民间贷款。从亲戚或者这种“地下钱庄”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第三互相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是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是,所承担的贷款额边作为出资额,从而将被担保方的债权转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银行贷款是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资金匮乏同样是困扰重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企业总感到告贷无门或是融资渠道不畅。综合起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中国的担保体系是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为主题,以政府出资为主,民间资本介入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付盈亏,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性质,有可能使担保规模过大,是担保变为福利。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内多个城市己经建立了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但是,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截至2011年,我国的担保机构累计仅为28717户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

598.18亿元。在保企业户数仅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仅

304.83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

(二)金融环境的不健全。首先,近年来商业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信贷市场占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实现体制转变后纷纷实行“双大”(大城市、大企业)战略,对大企业、大客户偏爱有加,市场定位于大企业、大客户和大项目,无论大小银行,都在争揽大客户、争做大项目,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企业的比例高达90%以上,而对中、小企业重视不够,相对忽视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因为中小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率低。在贷款过程中,中小企业也不愿意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银行缺乏有关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估。这也是银行惜贷的原因。

(三)民营企业自身资信度不高,信用观念淡漠。有些企业贷款时好话说尽,信誓旦旦,还款时却用种种办法逃债。有的转移银行资产;有的多头开户或以重组、改制为名,悬空、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讨债,有时只能回收大批的设备或货物,被人戏称为“废品收购站”。对于信用环境,在接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调查的千余家企业中,评价为“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企业总数的14%和22.1%,评价为“好”和“较好”的企业分别只占8.7%和19.7%。

同时, 民营企业的财务资料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缺少精通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许多企业出于不同目的准备了不同的财务报表,设立三套账,报给税务部门一套亏损账,报给银行一套乐观账,留给自己一套真实账,甚至存在舞弊与欺诈行为。银行无法弄清其真实的财务状况,不敢发放贷款。另一方面,在经营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又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即财务管理的强弱对融资能力有较大影响。中小企业有较小的组织规模,有利于财务决策集中及降低管理费用,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存货管理及债权债务管理方面随意性较强,缺乏有效控制;往往不像大中企业那样设立了健全的内部银行,企业内部资金调度能力相对较弱;在投资发展方面,往往不考虑外源融资数量,而将营运资金盲目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必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收益分配上,长远打算不够、积累不够。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还关系到劳动就业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工程,既要治标,更要治本,从而需要政府、银行、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1)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首先,政府应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民营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伴随着民营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规模小和结算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为大中型企业服务。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民营企业上,他们应有很强的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倾向,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因此,可以引导地区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地区性的中小银行与民营企业有着更和谐的联系,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政府应该对地区性商业银行加以引导,使之成为民营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来自宁波银行的数据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截至2011年末,宁波银行民营企业授信客户达3778家,占全部企业客户的94.8%,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人民币186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92.9%。宁波银行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在宁波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中占14.9%,而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只有0.37%。其次, 应该促生民间金融机构,发挥民间资本市场功能。民间金融的发展为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机构格局,有助于构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产权结构和促进原有金融机构的创新与发展,形成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富于竞争性的金融体系,自然也有助于整个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的融资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金融市场在减少民营企业资本缺口和债务缺口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统计,继国家商务部批准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之后,又有200多家获准开业。目前,全国已有2000家典当行,注册资本金达到约170亿,为民营企业通过典当融资带来便利;同时融资租赁规模也不断扩大。因此,应充分发挥民间金融在民营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民间金融市场的管理。(2)建立和完善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和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成功典范,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也是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等的重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债权人约定以保证的方式为债权人提供担保,当被担保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进行代偿,承担债务人的责任或者履行债务的一种行为,它是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补充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润流和剩余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完善并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服务。(1)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的银行创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多种金融服务产品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等,既比较有效地缓解了民营企业的“信贷缺口”,同时也在相当程度内保障了银行资金的安全。因此,在应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时,银行方面在保持贷款安全的前提下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推出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是增强对民营企业业主的信用评级;二是开办保本理财业务;三是对一些民营企业试行商业性的信用风险。在这方面,深圳发展银行在全国创新性地推出的“自偿性贸易融资”服务可给我们启示。“自偿性贸易融资”不再片面强调授信主体的财务特征和行业地位,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对授信主体的孤立评价做出信贷决策,而是真正注重并结合其真实贸易背景。如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达不到传统的信贷准入标准,而其上下游企业的实力较强,贸易背景真实稳定,银行又能够有效控制其资金流,这家企业就可以获得该行的信贷支持。基于该服务理念,该行已经系统地提供了20余项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差别化需求。(2)与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在市场经济中,银行和企业都是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它们均以市场为导向,以利润为目标。银企之间的交易是按等价原则进行的,其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基础上的平等、互利、合作和相互选择的关系。银企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也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对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为实现银行收益的稳定实现,和企业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非常重要。参照日德模式中的银行制度,使银行成为企业部分股权的所有者,引导银行所遵循的资金分配和使用应当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唯一的标准,使银行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同时也使银行直接参与企业的长期管理和监督,解决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避免控股公司的权力滥用,协调公司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同时,银行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取得信誉和发展壮大,银企双方各有所获,使之呈现双赢的局面,此时社会整体效益也达到最大状态。具体到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企业应当从什么钱都要,转变为十分关注融资渠道、关注融资成本、关注企业治理结构、关注成本—效益分析,从而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结构和资产负债结构。只有精通国内外有关法律制度、熟悉财务、金融业务的人员才能提供一流的服务,高度专业化要求高素质的人,要加强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银行业的市场地位和作用,逐渐发展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3)对民营企业的设备投资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租赁融资的优点在于:①限制条件少,能迅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发行股票、债券或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相比,受到体制、企业规模、信用等级、负债比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的限制较少。②融资风险小,中小企业有权选择自己最需要的设备,掌握设备及时更新的主动权。由于租赁期内设备所有权属于出租人,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有购买或归还租赁设备的选择权,设备过时的风险就由出租人承担了,有效规避了设备的无形损耗风险。中小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无力交付租金时,出租人只能收回设备。与债务融资下的破产清算相比,融资租赁融资的财务风险更小。③保持中小企业财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一方面,避免了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过多占用,增强了中小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与股权融资相比,融资租赁融资可避免对股权的稀释。④能够产生节税效应。按照我国税法的规定,租赁设备的折旧由承租人提取,承租人支付的租金中所包含的利息和手续费均可从税前扣除,从而使承租人得到了减税的好处。(4)民营企业应提高对其他融资方式的认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在力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筹资外,还应了解、认识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金融组织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补偿贸易等。

(三)民营企业自身的突破。(1)健全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素质。与大企业比,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在于企业不规范、信誉低,造成金融机构和其他资金因为担心风险而不愿进入。在私有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完全有可能隐瞒财务信息,藏匿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决策的管理和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潜在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保护投资者的作用。而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方式,如果没有特殊的安排如抵押、担保等,债务融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民营企业要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入手,完全指望银行是不可能的。(2)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更好的使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出合理、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贷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3)扩大企业资本金,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民营企业要树立企业持续发展的理念,打破暴富思想,降低个人消费水平,扩大资本积累比例。其次,打破家族企业和手工作坊管理模式,采取吸收合伙资本,以及吸收社会闲散资本,利用企业合并等形式进行股份改造。其实民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使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和交易,从而有利于外部融资。还可以利用资本经营来扩大企业资本金,通过投资入股、股权转让、股权受让和兼并吸收等方式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扩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出现放缓的迹象,而我国经济年增长率仍超过8%,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民营企业功不可没。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市场基础不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思维定势,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己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本论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剖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找出了解决策略。相信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民营企业会得到一个更加公平的融资环境,也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涛,王秀萍.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工业技术经济,2011(5)

[2] 卢凯.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分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3卷,2011(4)

猜你喜欢
体制风险民营企业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