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之以文 齐之以武——圆形团队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

2015-12-17 21:13欧阳旺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将帅圆形孙子

欧阳旺

(安徽大剧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合之以文 齐之以武——圆形团队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

欧阳旺

(安徽大剧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孙子悉心要打造一支王霸之兵,故对团队建设高度重视,因为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是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孙子兵法》对团队建设和军队治理的阐述,虽零散碎片似的分散在十三篇中,但其逻辑是严谨的、理论是系统的。孙子在《九地篇》中提出了团队建设努力实现的目标:“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孙子又从多方面阐述打造一支圆形的团队对取得战斗胜利所发挥的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并提出了打造圆形团队的实施办法:“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即使团队齐心要采用政治、道义、仁爱等引导教育“文”的方法,使团队步调一致要运用军纪、法规等强制硬性“武”的手段,文武并用、软硬兼施、恩威齐下,这样的团队才是能打胜仗的团队。

孙子;《孙子兵法》;团队;齐勇若一;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兵法》是一部研究战争驾驭术的专著。战争是政治集团间以政治为目的的军事对决,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是决定战争胜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孙子兵法》十三篇,虽没有独立的一篇撰写团队建设,但其每篇的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孙子对团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孙子在《九地篇》中提出了团队建设努力实现的目标:“齐勇若一,政之道也”。[1]即三军将士齐心协力英勇杀敌犹如一人,这是团队建设的努力方向。《孙子兵法》自春秋末期横空出世以来,历经二千五百多年,业已成为历代名将统兵治军的宝典,同时也是各行各业特别是工商企业团队竞争取胜之道。

一、孙子十分推崇打造一支圆形的团队

孙子对团队建设和军队治理的阐述,分散在《孙子兵法》各篇章之中,虽未独立成篇,但其思维是缜密的,逻辑是严谨的,理论是系统的。孙子十分推崇打造一支圆形的团队,并从多方面阐述圆形团队对取得战斗胜利所发挥的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孙子所期望的圆形团队表现是多方面的:一是在与敌作战的排兵布阵上要保持圆形的阵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势篇》)[2]。即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在纷乱的战事中要设法使自己的队伍严整不乱;旌旗招展、金鼓雷鸣,在与敌撕杀的恶战中要保持圆形的阵势,首尾相连,应对自如,才能不致于失败。保持圆形的阵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取得胜利之可能;二是在团队间相互支援的协调性上如圆之形首尾相连。“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九地篇》)[3]。即擅于领兵打仗的将帅,就要使部队如同率然一样。率然是常山的一种蛇,打率然的头部,其尾巴来救援;打率然的尾部,其头部来救应;打率然的腰部,其头和尾都来救援。常山之蛇率然,在受到敌方攻击时,迅即划出的首尾相援的圆形弧线,堪称最优美的一条团队协作之弧线。团队之间就应像率然一样团结协作相互支援;三是在团队征战过程中展现出的圆形的行为状态。“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4]。即圆形的团队在行动迅速时就如狂风一样急骤,行动舒缓时就像森林一般俨然不乱,向敌人进攻时犹如烈火燎原之迅猛,实施防御时俨如山岳岿然不动,战前隐蔽时如浓云密布阴不可测,发起进攻时似迅雷而不及掩耳。孙子对圆形团队行为动态的美感描述,充盈着对圆形团队的要求和期盼;四是在团队行为心理上如圆石一般充满活力。充满活力的行为心理对一个团队来说十分重要,孙子特别看重这一点,并不惜笔墨加以强调和渲染。“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势篇》)[5]。即能够充分利用良好作战态势,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个个都会成为能战之兵,就像转动木料与石块一样。木料与石块的特点是:置于平缓之地就静止不动,放在高危险峻之处就会滚动;方形的木石易安稳静止,圆形的木石才能做到灵活滚动。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就是要将木讷呆滞的、不爱动的、没有活力的方形团队,打磨成一个灵活机智、不安现状、勇于拼搏、活力四射的圆形团队。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所要营造的有利态势,就是要将团队打磨成圆石一样,在最重要的危急关头发挥其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就如将圆石置于万丈高山之巅,然后翻滚直下而形成的所向披靡不可阻挡之势。正如孙子所说:“故善战者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篇》)[6]。

孙子不仅是军事战略思想家,而且是个军事指挥家。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孙子不仅提出“齐勇若一”的团队建设的目标,而且倡导圆形团队组织形态,并提出了打造圆形团队的具体实施办法,《孙子兵法》之不朽也正因如此。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孙子的实施方案是:“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7]。即使团队齐心要采用“文”的方法,使团队步调一致要运用“武”的手段,这样的团队是一定可以打胜仗的。所谓的“文”,就是以政治、道义、仁爱等引导教育软性的方法来统一官兵的意志;所谓的“武”,就是用军纪、法规等强制硬性的手段来整饬规范队伍的行为,文武并用、软硬兼施、恩威齐下,从而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团队。

二、孙子“合之以文”之法

孙子“合之以文”,以软性方法使团队齐心、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道引领

孙子在《孙子兵法》开篇《计篇》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民不畏危也”。[8]“道”是使命、是目标、是愿景、是民心向背,有了这样一个“道”,三军将士上下一心,同生死、共患难。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9]。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此“道”受到人民的拥护,百姓的支持,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就是以道引领,从而上下一心前仆后继,最终取得了胜利。

孙子在《势篇》中指出:“故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10]即擅于用兵打仗的人,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作战态势、创造能够战胜敌人的条件,而不是一味地去苛求下属责怪士兵;让将士们在良好的态势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只要营造好有利的战势,士兵们个个都会成为能战之兵。一个全力营造良好态势而不苛求下属,同时又能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体现自身价值的团队,是一个充盈着温馨的团队,是一个负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抗日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不利态势下,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后方去,发动人民、依靠人民,建立根据地,让日本帝国主义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就是求之于势,也胜之于势,敌人愈战愈窘,我军则愈战愈强走向胜利。

(三)善于授权

充分授权是团队之间相互信任的表现,也是团队之中领袖与将帅、将帅与士兵关系融洽的体现,这有利于团队战斗力的提升,甚至在关键的时候决定着战斗的胜负。做到善于授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留住人才——要能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篇》)[11]。即将军您采纳了我的计谋,并授权予我去付诸实施就一定会取得胜利,我就留下来。将军您不采纳我的计谋,而又让我去领兵打仗其结果一定是以失败告终,那么我就只好离开。采纳计谋是识才,授之于权是任用,只有识才而任用才是真正地尊重人才,才能留住人才;第二个层次:有限授权——赋予属下战场的机断处置权。任用人才就要相信人才,相信人才就要授予适当的权力,这样才能提高人才的忠诚度。孙子在《九变篇》中指出:“君命有所不受”[12]。即君王(上级)的有些命令是可以不执行的。将帅身处作战一线,最了解战事情况,战场瞬息万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因敌而致胜”,因而赋予将帅战场的机断处置权,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这也是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最高层次:充分授权——发挥高端人才的智慧和能力。对于高端人才要用人不疑,以信任为本。“将能君不御者胜”(《谋功篇》)[13]。即将帅具有带兵打仗的职业才能,德行多高、能力多强就授予多大的权力,充分授权而不过多的干预限制,充分发挥其才能,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善于授权的三个层次是团队人才战略根本保证。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刘邦任用萧何、陈平、韩信为要职,并充分授权,因而由弱到强,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汉室王朝。反观项羽刚愎自用,身边只有一个亚父范增而不能用,因此由强转弱,最终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以悲剧结束一生。

(四)有效激励

有效激励是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孙子在《计篇》“五事七计”中有一计是说:“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14]。即比较哪一方赏罚更为公正严明,我以此就可以判定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公正严明的奖赏是有效的激励,如何才能使激励更为有效,孙子提出了四种有效激励方法:一是因事而赏——激励要有针对性。“取敌之利者,货也”(《作战篇》)[15]。即要想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必须要用物资来奖励。因事而赏,激励的针对性就增强了,激励就更为有效。二是因功而赏——激励来源于绩效。“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作战篇》)[16]。即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那个人。因功而赏,其功在“先”——在团队中具有争先示范作用;其功在“量”——缴获战车十辆以上,数量可观,功不可没。三是因忠而赏——激励特殊的岗位。“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用间篇》)。即三军之中没有比派往敌方的间谍最亲近信任的了,赏赐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了,军机事务没有比间谍更为机密的了。间谍是极其特殊的岗位,“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用间篇》)[17]。即这是用兵的一个关键环节,三军要依赖派往敌方的间谍提供的情报来部署军事行动。间谍身系三军将士的安危和国家存亡,其“忠”是最重要的,赏也应该是最优厚的。四是因危而赏——激励在危急关键的时刻。“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九地篇》)[18]。即在决定胜败的关键时刻,实施超出惯例的奖赏,颁布打破常规的命令,那么指挥三军将士就像命令一个人一样。然而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激励虽对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极为有效,但不能过多也不能过滥,过多过滥就会走向愿望的反面。孙子说:“数赏者,窘也”(《行军篇》)[19]。即一味犒赏将士,说明身处窘境,没有其它可用招数了,“数赏”是不可取的,因为没有做到有效激励。

(五)仁爱待兵

孙子十分强调团队的和谐,注重官兵之间感情的融洽。孙子在《计篇》中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20]。仁爱是将帅五种最主要素质之一。将要爱兵,为将者你给士兵多少爱、你给士兵怎样的爱,士兵就会拿自己的鲜血或生命来回报你、回报所在的团队。“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地形篇》)[21]。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将帅,你对待士兵像对待婴儿一般去细心呵护,士兵就可以与你共患难赴险境;你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那么士兵就可以与你同生共死。团队的凝聚力因爱而产生,团队的战斗力因爱而倍增。然而事物都有两面,爱兵也是如此。关爱但不能溺爱,爱要有度,要有原则,要讲究方法,否则不能成器难以大用。“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地形篇》)[22]。即一味地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宠爱而不能约束教育,违法乱纪又不能惩治,这样的士兵就如娇生惯养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与敌作战的,这样的团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古之名将爱兵如子的案例很多。《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写道:“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羸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23]。吴起与士兵同甘共苦,将帅爱兵则士兵用命,团队的战斗力足以让敌人胆寒。

按照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部署,广西梧州市龙圩区税务局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

(六)日常培训

团队精神是团队全体成员共同形成的一种集体意识。团队精神中的大局观念、协作精神和服从意识是靠平时培养、教育和训练出来的。特别是在与敌作战的队伍中,训练官兵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行军篇》)[24]。即平时就训练士兵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用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士兵就会心悦诚服,否则相反。平时就养成了令行禁止的习惯,将帅与士兵之间关系就会十分融洽。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因此大幅提升,这样的军队才能无敌于天下。

总之,“合之以文”以引导教育等软性方法使团队齐心、统一团队成员的意志,以道引领、求之于势、善于授权、有效激励、仁爱待兵和日常培训等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团队更加具有向心力。

三、孙子“齐之以武”之道

孙子的“齐之以武”,则是以军纪、法规等强制硬性的手段来整饬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使团队步调一致,听从指挥。其具体操作办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搭好组织架构

团队的编制架构是实现团队目标的组织保障。孙子《计篇》中阐述战略的五大构成要件“道、天、地、将、法”,其中的“法”就是组织架构规范化系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25]。即所谓法制,就是军队组织编制,各级将官的职责划分和军需物资后勤保障。而且孙子特别强调“知之者胜”,即知道“法”的重要性者才能取得胜利。组织架构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团队的组织基础和管理方法。“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26]。即管理人数众多的大部队和管理人数不多的小部队其办法都是一样的,只要做好编制、分层管理、职责清晰就可以了。孙子还进一步说:“治乱、数也”(《势篇》)[27]。即要治理团队组织内部的混乱现象,还是要靠组织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强化团队控制力,做到编制架构合理、职责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管理有序,这是团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统一指挥

一个与敌作战能打胜仗的军队,一定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定是统一指挥、令行禁止的军队。孙子在《势篇》中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28]。即带领人数众多的大军队和带领人数不多的小部队与敌作战其办法都是一样的,依靠的是统一号令听从指挥。曹操注:“旌旗曰形、金鼓曰名”[29],后人多从之。古时将帅指挥作战以旌旗金鼓为号令,士兵们视旌旗而进退,闻金鼓而攻守。《军争篇》中引用《军政》之语:“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30]即将帅的命令士兵无法听到,故设金鼓为令,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将帅指挥的手势士兵无法看到,故设旌旗为号。用金鼓和旌旗是为了统一士兵的视听,听从统一指挥。“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31]。即做到了统一指挥,勇敢者不得单独冲锋,胆怯者不得独自后退,带领部队与敌作战离不开统一号令服从指挥,唯如此才是制胜之道。

(三)加强律法约束

“齐之以武”,曹操注曰:“武,法也”[32]。就是用纪律、制度和法律手段来整肃队伍,规范官兵的行为。孙子在《计篇》“道、天、地、将、法”五条战略经线中“法”是其中一条;在检测战略实施的“七目”中又有两目“法令孰行”、“赏罚孰明”与“法”有关,并强调“吾以此知胜负矣”。即敌我双方哪一方的法令更能切实得到贯彻执行,哪一方的赏罚更加公正严明,我以此加以比较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孙子还提出了将帅必须具备的五大基本素质“智、信、仁、勇、严”,“严”列入其中,治军要严、军纪要严、执法要严,这样的军队才能无往而不胜。岳家军精忠报国以治军严而著称,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大败金兀术屡建奇功。金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四)治军四要诀

团队的战斗力来自于团队成员所形成的合力,团队个体成员的战力靠得是一股“精、气、神”,人没有“精、气、神”就跨了,团队没有士气也就完了。正如《百战奇略·气战》所说:“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盛也,鼓也”[33]。圣人孔子也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34]。即军队宁可失去主帅,但不能丧失士气。然而士气不是静止不变的,士气盛与衰是可变的,孙子作为军事思想家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军争篇》)[35]。意思是说:三军盛锐之士气是可以挫伤衰竭的,将帅的意志和决心是可以设法动摇的。即然士气可以衰竭,决心可以动摇,那么就要治,因此孙子在《军争篇》中提出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治军四要诀。

第一要诀:“治气”。治气是针对战场上士兵的士气而言的。人的生理之气是有其规律的,“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军争篇》)[36]。意思是说人的精神状态早晨是最好的,到了中午就逐渐开始衰退了,到了夜幕降临之后人的生物钟告诉你要休息了。在战场上军队的士气也是有周期性的,是有高低盛衰变化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军争篇》)[37]。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要避开士气旺盛之敌,要待敌方士气枯竭时再进行攻击,这是掌握士气而用兵的方法。治气也是孙子在气战上的避实而击虚。治气就要调气,当敌人士气枯竭之时,而要把我方的士气调至最高最盛,在士气上做到以石击卵取得胜利。早于孙子的军事思想家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后于孙子成书的《尉缭子》写道:“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这些与孙子治气之法是完全一致的。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就是治气之杰作。

第二要诀:治心。所谓治心是针对战斗意志而言的。孙子说:“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军争篇》)[38]。即以严整有序之师,对待混乱不整之敌;以沉静镇定之军,对待喧哗噪动之敌,这是掌握敌人心理而用兵的方法。秩序和规范是团队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秩序严整、行为规范则军心稳定,反之则军心涣散。心散则意紊,意紊则阵乱,阵乱则兵败如山倒。孙子打的是心理战。张预给治心作注:“善治己之心,以夺人之心”。治心就是要设法努力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坚定官兵的战斗意志,强化将帅和士兵们的必胜决心,从而打破敌人的心理防线。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前秦皇帝符坚“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贻笑千古。项羽被围垓下,韩信作“四面楚歌”涣散其军心,瓦解其斗志,这个个都是治心的经典战例。

第三要诀:治力。所谓治力,就是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提升己方战力形成优势,而同时设法削弱瓦解敌方的战力。孙子说:“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行军篇》)[39]。即设法让部队就近占领阵地以迎战远道奔袭之敌;以修整安逸之师去迎战劳师疲惫之敌;以粮饷充足之师迎战饥饿不堪之敌,这是提升自身战力同时削弱敌方战力的方法。围点打援、打伏击战,就是“治力”之战法。

第四要诀:治变。所谓治变,就是依据战时情况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军争篇》)[40]。孙子告诫说:不要去迎击旗帜齐整、步调一致的敌人,不要去攻击纪律严整、士气饱满的敌阵,这是掌握战场机变而用兵的原则。战场瞬息万变,要善于应变,要分析能不能打、可不可以战。遇到强敌,能够“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谋攻篇》)[41],这也是自我保全等待时机歼灭敌人的万全之策,只有生存下来才有打败敌人的机会。毛泽东《论持久战》就是治变的杰作。

治军四要诀,是孙子在治气、治心、治力、治变上避实击虚以石击卵的制胜法则,提升团队战斗力离不开治军四要诀,走向胜利应从治军四要诀开始。

(五)置三军于死地

孙子“齐之以武”中最狠一招就是置三军将士于死地。孙子推崇险胜论。在《孙子兵法》中,死地、亡地和险地其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在《九地篇》中孙子不惜篇幅,阐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道理。何谓死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即进退无路,只有采取从速决战才有存活的机会,反之就会是灭亡之地,就叫死地。故孙子提出“死地则战”,即将士只有身处死地才会齐心协力决一死战。孙子还认为作为一名将帅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将三军聚集起来然后设法投之于险地。“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甚至为了实现将三军“投之于险”的目的,不惜欺骗愚弄士兵,孙子因此饱受诟病,但孙子用自己的理论加以诠释,不得不让人信服。

孙子首先分析了置三军于死地之后,士兵们心理产生的变化。“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42]。即士兵们深陷绝境,反而变得无所畏惧;无路可走了,军心反而变得更加稳固;越是深入敌境,部队的凝聚力就越强;到了穷途末路,将士们就会殊死战斗。然后孙子又进一步分析了将士们由心理变化而导致行为方式的转变。“是故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43]即置三军于死地之后,士兵们不用提醒就会主动加强戒备,无需强求就能主动完成任务,不加约束士兵之间就能亲如兄弟,不用强迫命令就会自觉地听从指挥。

置三军于死地,士兵们由此产生了心理变化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从而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战斗力的提升从五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体现在队伍的战斗意志上。“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44]。即深入敌国险地作战,士兵专于进攻,意志坚定;二是体现在队伍宁死无畏的精神上。“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45]即置三军于无路可走的险境,举目无亲,只有死战,宁死不退。三是体现在队伍奋力拼杀的战力上。“死,焉不得士人尽力”。[46]即陷于死地,士兵岂能不尽力拼杀。四是体现在锻造出了无数战斗勇士上。“投之无所往,诸、刿之勇也”。即只要置三军于无路可走的死地,士兵们个个都能成为像专诸、曹刿一样的勇士。五是体现在打造了一支团结协作的团队上。“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47]即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设法置官兵于死地,使其不得不战,那样三军上下就会团结协作像一个人一样。孙子置三军于死地险中求胜理论是争议最多的理论,甚至颇受诟病。然而“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之战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项羽破釜沉舟就是经典战例。

四、结语

《孙子兵法》被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孙子“齐勇若一”确定了团队建设的努力目标,“合之以文,齐之以武”理论不仅是带兵治军的法则,也是各行各业经营管理之道,更是增强团队凝聚力迈向胜利的之路。《孙子兵法》问世二千五百多年来业已成为“百业兴废圣经”。

[1][2][3][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4][25][26][27][28][30][31][35][36][37][38][39][40][41] [42][43][44][45][46][47]孙武.孙子兵法(春秋)[M].刘国华,评注.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113,40,113,66,41, 41,89,18,41,2,77,18,1,10,10,134,115,88,1,102,102,89,1,40, 41,40,66,66,66,66,66,66,66,66,18,113,113,113,113,113,113.

[8][29][32]孙武.孙子兵法·三十六计[M].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3,56,116.

[23]司马迁.史记(汉):第六十五卷[M].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09:395.

[33]马骏.马骏解读《孙子兵法》[M].北京:中华书局,2015:253.

[34]孔丘.论语(春秋)[M].陆建华,评注.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5:109.

Unity by Education,Uniformity by Discipline——The Circular Team is a Victorious Team

Ouyang Wang
(Anhui Grand Theatre,Hefei Anhui 230001)

Sun Tzu,the ancient master of military crafts,devoted himself to creating an invicible army,so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eam construction,because a victorious tea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for winning a war.Sun Tzu’s Art of War,his masterpiece,elaborates on team building and army administration.Although scattered like fragments in the thirteen chapters,the ideas are logical and the theory is systematic.In the Chapter“Jiu Di Pian”,Sun Tzu proposes the goal of team building as“The Righteous Way of Politics is the Unity of Uniformity and Bravery”.From various aspects,Sun Tzu argues the decisive role of creating a circular team in winning a battle,and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method for building a circular team:“Unity by Education; Uniformity by Discipline”,i.e.the unity of a team lies in education of Politics,Morality and Love while the coercive Discipline,military rules and laws,will bring the team under uniformity.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Discipline will produce a victorious team.

Sun Tzu;Sun Tzu’s Art of War;team;unity of uniformity and bravery;unity by education; uniformity by discipline

C93-0

A

1671-5101(2015)06-0111-06

2015-09-09

欧阳旺(1961-),男,湖南隆回人,安徽大剧院副总经理,工商管理研究生学历。

(责任编辑:孙雯)

猜你喜欢
将帅圆形孙子
朋友之间要讲信用
孙子壵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孙子列传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孙子垚
孙子垚
圆形变身喵星人
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