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园林文化艺术展现生态创新技术
——武汉园林博览园观感

2015-12-17 09:30本刊主编
安徽园林 2015年4期
关键词:园林特色生态

本刊主编

弘扬园林文化艺术展现生态创新技术
——武汉园林博览园观感

本刊主编

中国第十届(武汉)园林博览园于2015年9月25日开幕,以“为民办会”的宗旨,体现“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主题,坚持“创新、转型”原则,集中示范“用自然生态改善城市格局和社会生态”,综合治理和着力消化城市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打造了中国中部新的生态地标。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日期间,笔者考查了该园博园。

一、集中展现了园林艺术成就

武汉市园博园位于城市硚口、东西湖、江汉三区结合部,占地约2平方公里。规划实施“一园多点,一点全域”战略,结合园林绿化大提升三年行动和城建攻坚五年行动的计划,依据园区地形特征按照“北掇山、南理水、中织补”的总体设计方案,构建起山水“十”字双轴。建有港澳台地区及城市展园82个、创意园9个、大师园4个、国际园10个、企业园1个、众乐苑6个、主题园4个、湖北园1个,共计展园117个。主体建筑是:园林艺术馆、长江文明馆、汉口里、汉江塆等4个。在造园手法上侧重创意,特色鲜明,风格各异,荆风楚韵尤为浓郁,成为武汉市新的城市名片。

建园初期空前困难,内有780亩、总量达500万立方米的垃圾场,地表附着物繁杂,土地权属复杂,拓展区域狭窄。由于主办方举全市之力,园内办会,园外互动,全城行动和运用一流世界眼光和现代科技,化腐朽为神奇,变废地为宝地,再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荟萃了国内外园林艺术多种流派,终于建成了一座高品质、高品位的永久性公园。

二、现代园林创新理念和科技的展现

园区展园,是博览会体现园林创新的核心组成部分,各种园林流派在这里传递着对历史和未来的尊重,体现了对乡土诗意的眷恋。园林是传统文化与生态的有机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世界语言,联系着世界人民的友谊纽带。正如汪菊渊老院士生前所言:“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行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在这里通过风格各异、不同特色技法营造的景点,很好地体现了“生态园博、绿色生活”的主题,倡导出一种绿色幸福生活的模式,彰显了生态文明与绿色福利为全民共享的人文特色和环保理念,实现了生态安全和景观效益的最大化。

在宏观上,园区结合水系径流种植的水岸植物,突显出特色水岸的景观,形成四条特色花溪,让昔日脏乱差的垃圾变成看得见的山、望得见水的生态景观带,同时也为周边数十万居民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园中长江馆是园林与生态科技的主题馆,其建筑结合山体打造成生态覆土型绿色节能建筑,以“长江之歌,文明之旅”为主题,围绕“走进长江”、“感知文明”和“最长江”三个部分内容设计成序厅、自然厅、文化厅、体验厅和临时展厅,全方位、立体地展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长江文明。园林艺术馆的建筑则以“旅程”作为理念,集对游客服务、园林展示、艺术交流为一体,展现出各大园林流派特色及代表人物,展示了世界不同地域的著名园林景点。在布置方式上以“汇聚园林、共筑美梦”为主题,透过园林与城市、园林与文化、园林与生活三个板块,弘扬了园林艺术,传递了绿色覌点。

为了结合我国当前倡导的海绵城市、节约型生态园林的举措,园区建设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和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园区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解作用,使建成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建设前。探索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有效缓解城区内涝、削减城市径流、减少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达到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参考。例如绿地采用下凹式、雨水花园、植物自落办法,广场与道路的渗透采用透水铺装、花园加树池、周边绿地等措施。具体方法上更是多样,使大地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具有良好的弹性,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和利用更多的自然力量排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实现补给地下水和供应绿化景观用水的目的。在节约园林方面,创新和废弃物的利用上更体现了艺术手法的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富有艺木创意,水平极高,令人耳目一新。

三、展现了我省的园林成就

近两年,我省开展城市绿化提升行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省内新的园林城市不断涌现,绿化精品工程层出不穷。在这次园林博览会上,不仅“合肥园”继续亮相,而且后起之秀的滁州市首次以“山水亭城”的园林风貌特色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滁州园”占地2400平方米,是这届园博会的开篇展园,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创新的建设风格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建设中新材料大量应用和废弃旧料的利用,在减省开支的前提下搭建起一个充慲历史韵味的城市展园,呼应了这届园博会所倡导的“生态”、“节约型园林”特色。如:入口处的山水抽象形态雕塑和园内的山石抽象元素的几何图案的重复组合,以及后现代不锈钢的镜面水池等,展现了现代化都市城市面貌的剪影,表达和提炼出城市的气质,也对滁州市地理环境“环滁皆山”作了交代。尤其名闻天下的欧阳修“醉翁亭记”文和号称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的呈现,使滁州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崭新城市面貌有机融合,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合肥园则已多次亮相全国园博会,均由全国首批一级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合肥绿叶园林绿化公司承建,所以施工较精细,尤其在植物造景上一届更比一届强。绿叶园林企业曾在2013年北京举办的园博会上获得建筑小品优秀奖和室外展园金奖,尤其,武汉园博会的植物造景更胜一筹。其植物品种更丰富,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搭配、观花与观叶搭配的更合理。特别是注重植物株型和乡土树种的应用,甚至草皮也做到耐践踏与冬季常绿草种的间作,达到了四季均有景可观的效果。在总体布局上,合肥园还能依托地形现状和地貌特征,通过亭、阁、桥、牌坊和水体的合理布局,达到背山面水、天人合一、开合成趣的完美融合,同时巧妙地将城市历史、现状与未来融合到一起,以“徽韵”为表现形式,“清风”为文化内涵,弘扬了合肥是包拯故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的悠久历史和城市特色。打造出既具有传统徽派风格,又具有现代园林手法相结合的特色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参观结束前,在园林艺术馆最后一幅展墙上是我国自1992年至2014年,20多年间开展“园林城市”评定以来的各批次城市名单。合肥在展墙上紧随首都北京名列榜首,马鞍山市列在1996年第三批的榜首,清楚的表明全国在只有八个国家级园林城市时,安徽竟占了四分之一,可见园林曾经的辉煌史永远是安徽人民的骄傲!希望这样的成就能展现在安徽土地上的展馆里,更好地激励安徽人民奋发进取!

猜你喜欢
园林特色生态
特色种植促增收
“生态养生”娱晚年
清代园林初探
住进呆萌生态房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生态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