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动画专业造型基础课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12-17 02:54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动画基础内容

郑 亮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造型基础训练作为高校动画专业的必修内容之一,无论其课程名称如何制定,都是作为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学习的首要内容而设置的,其目的都是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培养学生对形的感知、塑造能力。对于动画专业来讲,造型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发展空间,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评判以造型能力作为十分重要的依据,这一点来说,造型课的地位已十分重要。造型能力基于学生对形体结构、透视空间的理解控制,决定了学生今后对于动画角色(人物、动物、夸张想象形象)和故事空间的表现能力,以及在其中的艺术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否成为高素质动画人才的重要基础。在动画制作中,好的色彩,创意能力都需要出色的造型能力作为基础,失去造型的色彩与创意都是毫无意义的。

以往高校艺术专业均开设统一内容的素描造型基础课,既不论学生今后的专业如何划分,素描教学基本上无差别,基本是在考前素描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教学,课程作业时间更长,刻画程度更深入,教学内容多为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像、半身像、全身像等传统内容。该种课程内容体系由于比较成熟,学生接受与教师操作起来不会有太大难度,课程基本围绕着造型、结构、透视、线条、明暗调子展开,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殊专业需求,以及专业意识在课程中的培养。由于动画具有独特的属性,在课程设置上应与行业接轨,而不应该故步自封停留在以往的现成课程体系之上。造型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基于原有的传统教学体系之上,同时必须与学生的必备技能相联系,在传统内容中加入与动画相关的内容,形成新的体系,同时必须结合当下网络环境与资源开发,为课程讲授、师生交流创造新的环境,使学生在新的教学内容下体会到与考前模式、传统课堂完全不同的趣味。

一、动画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定位依据

动画造型基础课程,其本质目的是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期打下必要的基础,使学生明白具体的基础能力需要和意识转变,而并非为了创新而创新。通过完整和科学的造型基础训练,使学生的素描能力真正为未来各自相关专业创作和设计做好必要准备,这也是动画造型基础教育的使命[1]。动画专业与传统艺术专业的区别在于更注重应用性与商业性,艺术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重复的概念性与情节表达得到了重视。这使得基础课程知识领域更广泛,内容要求更加开放,新的课程内容必须打破原有课程界限,对课程进行取舍与重组。

首先,动画是一门讲究独特趣味性,注重想象力与故事表达的商业艺术,它与传统艺术学科的明显区别在与其广泛地应用于传播功能,绝不是束之高阁的纯理论学术研究。学生大多经过考前模式的训练,可能对传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了解动画的独特思维与视角,所以在训练中动画意识的培养建立是重点。其次,课程的构建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手段,否则学生将感到无所依靠,所以如何以传统教学为依托,实现新内容的介入与融合是关键所在。再者,如何利用新兴网络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主动将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习手段,这些是课程的重要依托。只有将这三点完整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方能谈得上有所依据、有所侧重、有所创新。

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一)学生经过考前艺术训练,大多具有基本的造型能力与实践经验。然而应试教育下学生很善于应对一两种既定的造型处理模式,而非自我、理性的造型经验,也谈不上个性化的表达与抒发。何况动画专业对造型的要求具有特性,并非对传统内容的一味沿袭,造型的生动趣味与特有概念表达,使得对学生要求既有传统造型能能力,又不拘泥于此。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原动画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以及一系列制作软件的学习应用中才能够摸清方向,把握专业与行业脉搏。造型基础课程必须担负起承上启下的功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必要能力与意识的基础。

(二)动画是一门有趣的艺术形式,在基础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有趣的一面。更加有趣的课程构建会使学生感受到动画本身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与个人探索实践。课程必须设计成多样的、有趣的模块,学生在模块中既可以强化个人的造型能力,又可以进行有趣的实验与尝试,以一种玩味的形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摆脱传统课堂的沉闷与死板。

(三)动画专业的学习脱离了学生的自主自发性是不可想象的。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即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个性化的资料收集与素材准备,而不是统一僵化的要求其做到千篇一律。不论是自发性的准备阶段,还是自发性的动手与自发性的思考,对于动画专业的学习都是极其必要的。在传统素描中加入动画中常见的元素,鼓励学生运用力所能及的手段进行带有动画元素的创作设计,必须提前运用多种途径进行素材收集,多方位汲取灵感,其目的是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对素材灵感的捕捉的良好习惯。

(四)动画的行业特色便是流水化的生产制作,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需要彼此之间协作沟通,单单依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可以说这与传统的艺术创作有本质的不同。学生经过考前美术学习,往往养成了独立完成的学习创作习惯,并不注重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从基础训练开始,便要让学生明确要改变这一习惯,养成与他人沟通协商合作的习惯,在以项目为基础的分工协作中寻找个人意义与价值,为今后的项目化教学与实践工作创造条件。

三、造型基础课程构建实施

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由于既要基于传统教学,又必须顾及新课程特性的体现与反应,这便要求在传统式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从专业实际需要与学生的角度出发,减少依靠学生单独完成作业教师只是简单辅助的模式,而是重视教师以任务形态布置的教学设计,使学生通过诱导与兴趣激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辅助以项目协作的形式自主学习。

(一)从教学的实际需求来看,单一的教材很难满足新的造型基础课程的需要。传统造型教学往往以一到两本学院素描教材为主,无法适应动画专业本身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既需要传统教材,又需要将多途径的资源加以利用,形成一个多元化的教材库。教师通过素材库的设计使用,必须使学生开阔思维,明白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标准的狭隘之处,了解当今动画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思维意识多方面的要求,深化其对基础造型能力的理解。动画是一种以情节取胜,以造型为先,以特有趣味吸引人的艺术形式。因此,动画作品中的造型特点与规律在基础造型教学中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动画在现实中多元的应用,电影、广告、宣传、游戏等方面都是可以拿来作为基础教材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将传统的空间、造型、透视、人体骨骼肌肉、常见动物造型等内容,整体融合在动画特性之下,将其整理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内容,将动画对造型能力的要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二)在课程的形式设计上,教师应预先给出预习的内容,简单明了地介绍单元内容,并先做出规范标准的完整示范,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内容的形式与规范,包括不同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范例,个性化地完成课上作业。教师的讲解务必使学生明白考前训练的局限与不足,使其具有学习的紧迫感。单元内容临近结束,教师必须将学生集中,针对作业与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特别是画面的思维意识问题着重加强讲解,使优秀学生的成功经验与较差作业的失败教训贯彻到每一位学生,使其学会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提升基础教学的意义。

(三)在课程内容上,每个章节的内容必须既有明确的基础能力的训练,又包含动漫思维意识的培养。例如:从几何体静物开始让学生养成用线条塑造空间透视的习惯,为动画场景打下基础;从石膏像写生开始让学生特别留意不同造型的外貌五官特征,以及在此之下的形象性格揣测,并能够理清外貌五官与性格表现之间的基本规律;从人物骨骼肌肉开始,让学生记住掌握相关内容之外,特别要按照动画造型的常见模式,进行骨骼肌肉的夸张与记忆,以更加简便概括直接的形式将其精华牢记,而非面面俱到地背诵地其名称;在速写过程中,特别加入动画模型写生的环节,学生可以在传统速写与动画造型之间感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加强多角度大透视的写生,改变以往平视角度居多的绘画习惯,为动画镜头角度转换的绘制打好基础;最后要求学生将本学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完成动画角色与场景的设计,要求学生必须运用所学形体透视、骨骼肌肉等知识,并多方寻找素材,适度发挥想象,以动画的视角将基础造型学习的成果展现出来。

总体来讲,造型基础课的课程构建,需要在动画特色下注重学生个性的激发,让学生通过基础训练挖掘自身的特性,为今后的专业发展寻找方向。学生多数是“90后”的青年,思想敏锐,观点独特,充满自信心,有比较强的艺术感受力[2]。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精神,同时注重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使他们通过造型学习,在巩固基础的同时还能弥补专业意识不强的不足,并能在集体中寻找个人的满足感与存在感。

[1]钱明钧.大师素描——动画创作的源泉[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6).

[2]王珉.论素描教学创新与设计创新的关系[J].美苑,2010(06).

猜你喜欢
动画基础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主要内容
我是动画迷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