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15-12-17 02:54李晓梅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孩子

李晓梅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李晓梅

(江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通过对某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如下问题:在学业上,有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这些诚信问题的出现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关,又受到当代社会现实的错误导向,以及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 诚信教育 诚信缺失 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那么,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实施诚信教育的策略有哪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为了调查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笔者对某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统计发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当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在学业上,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作业临时抄袭、论文依靠百度、考试各种小抄等不诚信行为较为严重。更有甚者,某些大学生代考代写论文,成为所谓的“职业枪手”。这其中学业考试作弊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得最普遍。调查数据显示,约10%的大学生每次考试都会作弊,20%的大学生有过几次作弊的经历,30%的大学生在实在没有复习好的情况下有过作弊的经历。这些学业诚信趋势现象不仅会对大学生本人的学业造成影响,而且将破坏整个学校的学风。

(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好,2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一般,4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差,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非常差。学校是个小社会,在与这个小社会的交往过程中,某些学生开始急功近利,为了利益不顾其他。在简历上制造虚假经历,肆意夸大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档次。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随意撒谎,不恪守承诺,只想到自己的事情。找工作或者做兼职的时候,当有更好的岗位和待遇时,便不顾之前签好的合同和协议而以各种借口毁约甚至直接切断联系。还有少数学生在网络上填写虚假信息,随意通过网络发布或转发不实事件的传闻。

(三)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认为约我国已经相对富裕,贫困生的贷款几年,不还也可以理解。大约30%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事关个人的信用,必须如期归还。约2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贷过,不清楚贷款的事情。约14%的学生表示以前没听说过贷款不还的,即使没有什么强制性,自己也会主动还贷。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能够如愿上学,而制定的由政府贴息,无须抵押,以大学生个人的诚信为依托的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学生应本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努力回报国家,可是不少学生却借此虚报家庭状况,恶意贷款用于吃喝或高档消费并且在还款期限内迟迟不还。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教人诚信、一言九鼎的例子,可由于长期饱受剥削阶级糜烂的、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贪图自己享受等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有些人的潜意识便发生变化[2]。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下,人们的话语权受到限制,上层阶级严格控制百姓的言语表达权。

(二)当代社会现实氛围的错误导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源源不断涌入,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带着利益的面纱一起进入,我国又正处于社会的转型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体现它提高社会生产力、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市场经济本身自发性趋利避害的缺陷,而当代大学生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选择越多,思想就越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和特点。某些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却不如不诚信者得到的回报多,这不得不使许多人对传统的诚信原则和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动摇,甚至丧失诚信原则。大学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人生的塑造期,在他们看到这些种种的负面情况后,一些人很可能造成三观的扭曲,从而开始怀疑哪种观点才是自己应该坚守的。

(三)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

这里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够,甚至有的教师带来负面的效应[3]。如有的老师上课不守时或者答应学生的事情未能兑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好的暗示,也容易助长学生不守信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直接和最初的影响。如某些家长为孩子进名校拉关系走后门,甚至纵容并且支持孩子考试作弊,教孩子作弊的手段,为孩子提供各种作弊工具。另外,一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甚至自身作风不正,在孩子面前做不诚信的事情,给孩子错误价值观的暗示。比如,和朋友违约,为自己工作不诚信获取的利益而四处炫耀等行为[4]。无形中让孩子觉得不诚信没什么,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诚信这个问题,只要不损害到自身利益就好,在面临相关自身利益的选择时,将毫不犹豫地抛弃诚信原则。

三、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从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建议[5]。综合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培养学生诚信的素质和形成学生诚信品质的目的。

(一)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我们要以积极的和谐的社会诚信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视野和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入WTO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诚信程度的肯定,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平台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诚信理念,谨遵各项规则,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申请加入时的承诺办事及处理问题。同时,我们要打造诚信社会,包容互鉴,在学习西方优秀的诚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诚信经营,依靠合法劳动致富,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诚信体系;其次,诚信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体现个人道德意识的规范,更应该将其纳入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中。自古以来,诚信被认为是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没有法律的约束,并且对于不诚信行为,法律没有明确的惩罚手段或者惩罚过轻,让一些人索性不理会诚信在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导致不诚信思想和行为的扩散,继而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诚信既然作为法律追求的目标,就需要法律保护和维持,社会应该通过严格执法打击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再次,要把诚信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诚信的和谐氛围[6]。法制约束力始终是有限的,相比之,道德则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一旦它内化为人的个人意识,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就能做到慎独和诚信。因此,社会应加强对诚信行为的宣传,作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之一,对诚实守信者进行鼓励和推广,对违背诚信者进行批评和教育,逐步引导人人踏上遵守诚信原则的道路。通过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和诚信习惯的引导,让大学生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诚实守信。在社会中惩恶扬善,鼓励诚信,打击不诚信行为,让大学生看到诚实守信所获得的收益更多且更安全,更进一步坚定诚信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8]。

(二)加强学校诚信体系建设。

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诚信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学校要把诚信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开展关于诚信建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入诚信教育的专题,通过小品演出,辩论赛等加深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呼吁学生从日常生活到社交的各个方面都要形成诚实守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和意识[9]。以和谐的氛围带动优良的学风,号召大家诚信考试,诚信学习,诚信做人,共同创建诚信校园。其次,要加强师德队伍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建立教师诚信评价机制。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有不诚信思想和行为时要及时引导。可给每个老师建立诚信档案,记录教师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定期开展诚信评价,由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诚信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职称、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给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完善个人资信档案。全面把握并记录学生诚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学生诚信状况评分,并作为学生参评其他奖项、入党、保研的参考因素,力求公平,让学生意识到不诚信要付出代价,讲诚信将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对诚信的影响具有永久性,并且是潜移默化的,是我们接收诚信的开始。父母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以下方面探索适合诚信教育的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诚信氛围。首先,父母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单纯只培养孩子才能方面的观念,不断加强对孩子诚信的培养。要认识到诚信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发挥作用,一个具备诚信的人是他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前提;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道德的楷模。一个品德高尚,做事、说话讲诚信,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父母,那么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10]。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没有时间、地点、场合、方式的限制,在有意和无意中进行。家长以自身实际的行为随时随地地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诚信行为带来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感。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一起做好诚信,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总之,父母从小就应给孩子创造培养诚信的良好条件,孩子从小培养成的习惯和行为,长大后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在诚信的氛围里长大的大学生,纵使在后面的生活中看到身边人的不诚信行为,也不会轻易地走上诚信的下坡路,在他的内心和行为中都会有诚信的表现。父母要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活教科书。

(四)增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意识。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氛围和教育都需要学生自身能够接受和消化。做人做事诚实守信,光靠他律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学生必须有自律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要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就必须从根本上出发,依靠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身边的道德模范,以及社会上诚信人士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有效地进行矫正;其次,要呼吁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真正参与诚信建设,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找出自身与社会实践中不相适应的言行,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以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自觉地把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培养诚信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诚信教育,不仅内化了诚信观念,更外化了诚信行为[5]。意识活动与实际行动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大学生才能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并且在相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1]张颖香.基于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18-121.

[2]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3-134.

[4]焦治.高校学诚信生缺失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5-16.

[5]关雪婷.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6]邹绍清,董娅,刘维.当前大学生政治诚信情况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4):61-64.

[7]蒋璟萍.建构诚信的社会体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76-79.

[8]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9-131.

[9]邵建华.当代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6-158.

[10]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3):57-58.

猜你喜欢
诚信大学生孩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大学生之歌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