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探索

2015-12-17 02:54陆维维陈霞红张麓麓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毕业生时代大学生

陆维维 陈霞红 张麓麓 王 磊

(1中国计量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2中国计量学院 计量测试工程学院;3中国计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SWOT分析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探索

陆维维1陈霞红1张麓麓2王 磊3

(1中国计量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2中国计量学院 计量测试工程学院;3中国计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高校就业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就业工作的对策。

新媒体 高校 就业工作 SWOT分析 对策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和手机引领的规模空前的传媒革命使人类进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成为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新媒体的发展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高校教育质量重要衡量指标的大学生就业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毕业生就业与否、就业质量高低,都深刻影响毕业生和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影响毕业生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以更好地开展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具有平等性与交互性、即时性与快捷性、开放性与共享性、虚拟性与匿名性等特点。

新媒体种类很多,微信、微博、博客、QQ、BBS、人人网、飞信、手机短信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典型。受学校条件制约,大学生所处的媒体环境主要由手机、网络与传统媒体共同构成。其中,网络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喜爱的媒体。

(二)新媒体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

随着大学扩招,中国高校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媒体时代好像一个大漩涡,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浪潮,毕业生及社会对高校就业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传统就业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就业工作的需求,大学生就业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面临严峻挑战。但是,这也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年代,在新兴媒体技术出现的初期,高校已经做出了可能的快速反应,许多就业工作者对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如何寻找高校就业工作的突破口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和转变就业工作观念、手段、渠道。总之,新媒体的发展既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观念更新的革命,新媒体对于高校就业工作来说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现状分析——基于SWOT分析视角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指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挑战(Threat)进行综合研究,以制定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根据新媒体的特点,运用SWOT分析法明确新媒体时代开展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与劣势,认清遇到的机遇与挑战,对更有效开展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优势

首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验资源,可以较好地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和革新。而高校就业工作的创新要求与新媒体的发展是相契合的,随着新媒体的常态化使用,高校就业工作实现了工作载体的转变,形成高度信息化的新局面。

其次,大学生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对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学习探索和接受能力,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吸引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参与和使用,大学生已经把网络和手机当做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的高接受性和参与性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一大优势。

2.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劣势

首先,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认识、参与、掌握新媒体的过程中显得更为积极主动、反应迅速,而高校在运用新媒体时有时显得时效性不足、吸引力不足、手段单一等,高校在新媒体的使用上与大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部分高校就业工作者缺乏主动、深入利用新兴媒体的意识,更多的时候仅仅将新媒体作为信息发布的工具,而忽略了发挥新媒体在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

其次,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质量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能力弱化,媒介素养水平欠缺,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鱼龙混杂,不良信息充斥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大学生容易被一些负面新媒体信息误导,因而需要更多、更专业的、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就业工作正确引导学生。但实际上,大部分高校就业工作人员人数紧张,更缺乏熟悉新媒体技术的就业指导教育型人才,限制了就业工作展开的深度和效果。

患病羊在发病过程中会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腹泻症状,这时可利用磺胺类药物或者抗菌素对其实施具体治疗。具体而言,就成年羊来讲,可利用百分之十的黄安嘧啶注射液20到30毫升左右对其实施肌肉注射操作;就羔羊而言,也可以利用此类药物10到15毫升进行注射,并应以天为单位,2次/d。倘若患病羊表现出腹痛症状,则可利用百分之十的安乃近4到6毫升,对其实施肌肉注射操作,同时,利用鞣酸蛋白2到5克对其实施灌服操作。

3.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机遇

当前,毕业生最愿意利用新媒体获取就业信息,实际上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大途径确实也是新媒体,新媒体为毕业生们提供了不计其数的就业信息,实现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及就业信息的有效对接,极大拓展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渠道。

新媒体的平等性和交互性,加强了就业工作人员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了大学生对就业工作人员的信任感,增强了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此外,新媒体“视听说写”功能有机结合,极大丰富了就业工作的形式、手段、方法和平台,大学生可以跨时间跨空间更方便、快捷、有效地接受就业咨询和指导,从而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给高校就业工作也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播模式冲击了传统就业工作的观念、形式、内容、平台,对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就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和老师具有平等性,而且学生可以匿名形式面对老师,所以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就业工作弱化了传统的就业工作指导老师的角色,降低了老师的权威性,自然也影响了就业工作的效果。

新媒体在信息发布上具有自由性,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低下,容易被一些不真实的就业信息和社会舆论误导,造成就业观念的偏差,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定位就业目标,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同时,就业信息量过大及信息的不确定性,也会让毕业生茫然、无所适从,产生新的焦虑和压力。有些毕业生过度依赖新媒体找工作投简历,对各类招聘会参加较少,造成实际的应聘技能、面试经验缺乏,反而造成就业难度增加,易引发就业心理危机。另外,毕业生就业诚信意识在新媒体自由性的影响下呈淡薄趋势,一些毕业生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成绩、能力,甚至伪造各类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现象频发,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对毕业生、对学校都造成恶劣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对策

(一)加强新媒体基础建设,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利用新媒体推进就业工作已是当前趋势,高校应把就业工作当成一项系统工程做,把新媒体建设纳入学校的基础工作中。要加强新媒体基础建设,加大资金、设备、场地、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沟通用人单位的新媒体体系,充分发挥校园网、微信平台、微博、博客、QQ群、短信平台、飞信、BSS、宿舍楼和教学楼的LED电子显示屏等功能,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画兼备,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快捷有效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咨询。

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对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校中就业工作人员主要由学校的就业办老师和各二级学院的辅导员构成,就业办老师和辅导员人员编制紧张、工作强度大是普遍的客观情况,所以为了能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就业工作,应努力吸收一批理论水平高、新媒体技术水平高、热爱学生就业工作的人员充实到就业工作队伍中,同时要有计划、针对性地对就业办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新媒体技术的培训,以转变原有就业工作观念,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就业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学生媒介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软硬实力。

媒介素养是正确认识和使用媒介的一种能力,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对媒介信息独立思考和研判、去伪存真,能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发现、鉴别真正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防止受到不良媒介信息的误导和影响。高校应加强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辅导、专题讲座、专栏、案例访谈等方式开展此项工作,使学生养成文明上网、正确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和能力。

在新媒体环境下,保证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的根本还是毕业生就业软硬实力的提升。就业硬实力主要包括学历、资格证书、专业技能、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外语能力等,就业软实力主要包括态度、经验、人脉、个人形象、获取情报能力等。高校应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培养计划,尽量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和平台,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平时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渗透诚信敬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创新发展等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及正确的就业观念。

(三)畅通信息交互渠道,做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反馈。

高校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发挥好桥梁的作用,通过各个渠道迅速发布就业信息并进行相关指导,并做好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后续跟踪并反馈给毕业生,以使毕业生积累经验、取长补短、有效调整、顺利就业。同时,高校可以在学校的对外就业平台上,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展示毕业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方便用人单位了解和挑选;还可以建立历年来用人单位的信息库,供毕业生查阅,促进毕业生了解以往就业情况,明确就业定位。

要做好就业工作,高校需了解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办学和培养人才,所以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保持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诊断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客观依据,达到提高高校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最终将促进就业工作的提升。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业学院建设。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更是扩大大学生就业的重大举措。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之一,势必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推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可设置创新实践学分,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举办各类创业讲座;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成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技能培训、测评创业能力、参观创业企业,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等;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给创业学生提供场地和多元资金支持,如引进银行低息无抵押贷款。

目前,广东已经约有40家高校设立创业学院,占省内高校总数的1/3,多所大学也已探索用创业替代学分,以此对学生加以鼓励。2015年8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推进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到2017年全省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学院。推进创业学院建设,可以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创业团队。

四、结语

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就业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高校只有正视和理解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研究和探索新媒体时代就业工作的对策,调整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媒体在就业工作中的功能,才能在新媒体时代从容前行。

[1]沈敏.试论新媒体时代扩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途径[J].出国与就业,2011(19):18-19.

[2]高曙先.浅谈新媒体视阈下的“90后”高校毕业生就业[J].北京教育(高教),2012(4):71-72.

[3]孟超,王刚,杜宁,聂鸿彤.新媒体时代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策略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31-34.

[4]李芹燕.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2(2):89-92.

[5]林美兰.新媒体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J].高等教育,2013(8):147-153.

[6]张胜龙.基于SWOT方法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51-55.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新探索”(项目编号:Y201329597)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毕业生时代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