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讨式:教师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襄阳市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2015-12-17 02:54马仁海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研讨培训教学模式

马仁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培训。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是襄阳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而且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有效推进课改,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技术与理念的整合

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主题丰富,类别多样,精彩纷呈。目前,襄阳市的教师培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技术派,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对学科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把握,于是出现了与中小学开设课程配套的学科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和课程分段教学方法的培训;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培训;关注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另一种是反思派,认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因此,师德、班主任、名师研修等专题培训,专门关注专业成长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从实效性看,上述两种理念基础上的培训需要有机整合才能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渊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教学,是为集中培训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其环节包括分组一抽取主题一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一教师点评,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符合技术派以科学为本的哲学基础,如治校的、带班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强,教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另一方面符合反思派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教师学会了从教育本源的角度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融合,形成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们各有倚重,互有融通,学用结合,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

二、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中,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随机分组

依据培训学员的地域、学校层次和性别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个组的成员构成保证有来自襄阳市区、襄州区、经开区、南漳、谷城、保康、宜城、老河口等区域的学员构成。学员随机抽取1-10号,签号相同的学员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发言人、自夸人和记录人,各组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讨论、记录及协调等工作。

2.抽取主题

教师将事先拟定好的题目制作成题签,各学员组长现场抽题。这些题目均来自前期的培训调研,有些题目直接是学员提供的。所拟定的主题必须覆盖面广,且保证各组讨论不同的主题,以免影响整个培训的课程设置容量。

3.小组讨论

各组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析主题,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展开讨论。教师随时巡查各个小组讨论的状况并适时控制讨论的进度,讨论过程中每个学员必须发言,每个主题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各组的记录人将讨论的结果用记号笔书写在大白纸上。

4.展示成果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也可由主讲教师依据巡查时学员参与的情况临时指定小组的发言人,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上讲台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详细阐述对课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原理、并演示分享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同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与答辩。

5.教师点评

针对小组展示的讨论结果,由主讲教师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讲解与总结,揭示主题背后的教育规律。此过程中也可采用小组点评的方式,由各小组的学员(或是自夸人)对所应用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补充、批判或分享自身成功的案例,有效促进学员理论与技能的提升。

三、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及辨析反思,帮助教师最终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主题明确

通过前期调研,收集与整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得讨论的问题来源于一线,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对接。培训主题基本是平时工作的内容,具有朴实性、典型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员比较感兴趣。实际上解决了问题就是解决了学员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培训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培训学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

2.双向互动

培训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增强了交流沟通的现实感,营造了现实的对话氛围,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主题与学员教育经历相结合,学员有话说,知道怎么说,保证了讨论的方向和效果;小组内学员的参与面广,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授、学员坐听”的局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激起每一个受训者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

3.平等合作

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校本培训,还是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主讲教师“一言堂”,即使安排了每半天一个小时的讨论,也大多是流于形式,往往被主讲教师回答一两个学员提问占领,主讲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员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问题研讨式形式的培训过程中,学员既可以是主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又可以对主讲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与主讲教师面对面对话,实现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与合作,达到共同提升。

4.操作简便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清楚,操作简便。教师可以兼顾每个小组讨论的过程,巡视学员参与程度,及时调整学员讨论的进程,讨论的时间可长可短,展示的成果便于保存,培训的内容信息量不断增加,等等。实践证明,问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比较适用于校级培训,市、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乃至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

四、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注意事项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利于学员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不宜过大或过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分组以6-10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少,则讨论的问题可能不能兼顾学员的知识经验;如果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员没有机会参与,成为“旁观者”。同时,组内成员的结构应事先设计,采用分层抽样形式进行,确保各组的学员知识、能力的同质与均衡。

2.主题不宜过于抽象褊狭

讨论主题既可以是专业学习领域的知识点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又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困难;既可以是案例、课例,又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反思。主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解决的策略必须具有普适性,切忌过于生涩和单一。同时,讨论的主题不宜过多,教师重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否则,不能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削弱培训的效果。

3.创建问题研讨式校本研修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因此,可以聘请专家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讨式培训。各地中小学可以广泛收集教师在工作之中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之后,提前发给襄阳市区中小学知名的教育专家,再集中时间组织这些专家“送培下乡”,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观念上改变只有走出去或坐下来专门办班才算进修、才算培训的认识。应结合学校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为主导,以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培训,既体现了以师为本的理念,又尊重了个体和学校的具体差异。校本培训省时省力,保证培训获得本土化的吸收、消化和改造,使教师专业化培训特色得到彰显。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6-258.

[2]徐振方,孟艳花.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5):247-248.

[3]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20-21.

[4]程远国.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创新构想[J].师资建设,2011(5):56-57.

[5]李世能.对构建“创新型”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184-186.

猜你喜欢
研讨培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