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课堂教改中作用及措施的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为例

2015-12-17 02:54段明会
文教资料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奥林匹克人文

段明会

(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背景

尼采为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写下一部格言体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在书中,尼采肯定人性指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使得人类变得更优秀,精神更自由;但他也精锐地批评和讽刺了人性的弱点和缺陷。

斯泰因的文章是针对大学培养人给出自己的判断,其认为大学有责任招收更多人文专业的学生,一些科学类专业也必须给大学生提供更多人文学科的教育,大学不开人文学科的教育就像偏废人性的恶与善一样,也对学生人性的全面发展造成偏废。大学缺失人文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是“完整的人”,而是残缺之人。

人文学科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传统的人文学科,其主干可以现成地用人们常说的“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指称,或者再加上艺术。较广义的“人文学科”则可以包括诸如现代语言和古典语言、语言学、考古学,乃至含有人道主义内容并运用人道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虽然社会学科在现在的高校是一种热门专业,但是人文学科教育应该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专业性强的大学如南京体育学院在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培养方案不难发现人文学科和通识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很低。

大学是否重视人文学科,重要的是看大学是否把人文学科的知识融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而不是因为学生所学专业限制人文学科在整个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所占比例。用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跟学生选择的专业没有太大关系,责任在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在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强化的今天,大学能否培养一个“全面的人”跟专业的培养方案息息相关。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以培养能创造性解决新世纪新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搜索相关大学教改方面的文献资料,试图寻求到人文学科与体育专业教改的融合点。

2.2.2 实地调查法

通过对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调查及其参与该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2.2.3 访谈法

在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请教了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专家,通过他们的论证对本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3.“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课堂教改中作用分析

3.1 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高等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其要求就是让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走出高校后既会做人又会做事、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高校素质教育推广过程中,从专业知识发展到人的全面发展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在高校素质教育执行过程中,由于传统思想和原有路径选择的影响,因此人的全面发展还没有完全得到推广。人文学科的缺失在南京体育学院的培养方案中很少得到重视,还是把专业技能和实用主义看成整个本科生培养和教育的中心工作,其指导的思想还没完全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精髓,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和本科教育的价值理解还是以实用主义为主,强调的是学生离开学校的就业率。

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课堂教育中的缺失,对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阻碍,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结合才能使得体育专业的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可以获得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上的认可,而且能在为人处世和个人涵养上得到他人的认同。

3.2 培养合格的市场需求人才作用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而言,毕业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开始,从其人生发展阶段来说,“学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检验一个大学能否向市场输送合格人才的检验。从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看出,很多学生的认知,都以在校内的“考试分数”为主,“考试分数”被过分强调,大部分的学生社会实践处于“真空”地带。面对这种现象,高校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熏陶,使其能快速地在陌生集体中与人交流无障碍。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在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时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适应社会创造相应的素质条件。

现有的把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的培养理念存在急功近利、轻做人重做事、轻做人重成才,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如何实现“德”与“才”兼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南体奥林匹克学院在未来培养方案中需要修订的地方。《资治通鉴》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从“德才”关系的辨析中,可以看出“德”是“才”的灵魂,从南体奥林匹克学院培养人才的角度看,学生应该先有“德”,否则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难以融入社会市场活动中,或者在竞争中因缺乏基本的人文素养而被拒之门外。《论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也就是强调先学会“孝”、“悌”、“信”、“爱”及“仁”等做人的基本道理。在实践做人的最基本道理之后,才可以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本领。

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看一个大学生,“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坏才。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文学科的科目设置和学习,不能使人文学科在体育专业学习过程中偏废。

3.3 观念创新作用

观念影响和决定人们的精神和素质,不同的观念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行为也就不同。观念的创新对体育专业课堂教学具有很大挑战性。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以社会学类的科目为多,人文学科相对缺乏,这对一个以发展人的全面性的学科来说是偏颇的。很多经验证明了一个好的创意首先是在人的脑中形成的,然后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实现,而观念的形成需要很多人文学科的知识作为支撑。

在很多欧美国家,热门的专业中有医学、法律和商学,这些学科在研究生阶段的入学挑选过程中要求很苛刻,名额少,竞争激烈,而这些科学性强的学科会挑选很多具有人文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很多科学专业如医学专业有意招收一些非科学专业的学生,因为在招考过程中,要考查学生的解题思维、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科知识贮备,很多人文学科的学生在三个方面(除了学科知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体育学科属于教育学类,在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之后,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科,亦属于社会学科,社会学科如果缺乏人文因素,不懂得与人沟通、给予关爱、理性分析和思考,在服务他人时就会显得干涩,光靠技术很难打动你的服务对象,所以在体育专业的课堂教育中多加入一些人文类的课程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观念创新。

体育专业人才整体素质与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水准有密切关系,学生在大学接受人文类科目的学习和通识教育,使他们有可能成为观念的创新者和发明者而不只是技术。正如斯泰因所说:“人文学科还会不断产生改变人类一切的革命性观念。”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普遍人权、民权运动,都是观念革命的成果,只要人文学科充满活力,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观念革命就一定会在未来继续发生。

3.4 促进体育人的全面发展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在体育类高校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个体教育价值、社会教育价值、本体教育价值和工具性教育价值的有机结合。高等教育首先关注的是受教育者身心能否实现全面发展,融入整个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中,其次就是个人特色素质的发展,更集中的专业素养的发展方面,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加之专业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符合个人教育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全部得以实现。

人文学科培养学习,可以从心灵上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理想和信念决定了其才能的使用,如果价值观都偏颇了,那么其才能的使用可能会危害到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党和国家提出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这就需要时代的引领者带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国奉献。所以实用主义在高校的普遍化需要加入更多人文学科的内容净化学生人性,使学生有深厚的积淀,把中国传统的美德体现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4.“人文学科”结合体育专业课堂改革措施

4.1 增设人文学科通识教育科目

体育专业课堂学习中需要增设更多人文学科的科目,如历史、文学和艺术鉴赏类的课程,增设此类课程的安排,可以根据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实际开课情况设置。比如在学校可以开设面对全校学生的“人文大讲堂”,以专题形式在社体专业、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康复专业、运动人体专业的学生中宣讲,把这种讲座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得各个专业的学生都能受到人文知识方面的熏陶。在此类课程设置中坚决功利化,让学生从激烈的运动过程中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

4.2 课程安排“动静结合”

课程安排需要“动静结合”,体育类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如社体专业其动的部分课程所占比例很大,这是由于专业的需求。社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服务社会人,所以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还需要加入更多人文因素的培养,便于在未来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仅在技术上给服务对象深刻印象,而且改变世人对体育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传统印象。

4.3 培养人文类学科的社团

社团在大学是学生群体中重要的组织形态,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在体育类院校,其社团的形态与综合性大学社团类型比较的话显得单一,以体育项目为主建立的社团占体育类院校的主要部分。所以在体育类院校中,如果可以加入更多与人文因素相联系的社团,也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比如说可以把某一个知名作家的著作研读作为一个群体的兴趣,成立一个兴趣小组或者成立一个文学社,在文学社中分不同兴趣小组,如话剧、小品、舞台剧等。总之,可以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组织的力量把学生的课余时间从沉迷游戏等不良的嗜好中解放出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4.4人文因素融入校园硬件设施

人文因素是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这种意识形态的物化对于校园建设非常重要。在南体奥林匹克学院的校园硬件设施中,有很多标示都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意识在激励着学生,在课堂的墙画布置上可以粘贴悬挂更多的名人名言等,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学生的潜意识中的人文基因,让人文素养成为体育类院校学生的精神食粮。

5、结语

德才兼备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特别在体育类院校,人文学科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技能的学习体现的是“才”,而“德”不是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就可以获得,“德”的存在是对体育学院大学生的内心的一种共鸣,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需要人文因素的介入,而人文学科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分析、学会辨别是非,这些作用恰好可以抑制冲动、任性和不理智。

[1]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F.),杨恒达,译.人性的,太人性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1.

[2]赖天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3(1):10.

[3]郁建华,苏娟.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36.

[4]张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改革措施[J].学校体育学,2014(04):36.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奥林匹克人文
“人文价值再思考与中国的人文学科体系构建研究”专题研讨会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人文绍兴
头脑奥林匹克
人文社科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头脑奥林匹克
人文学科实验室建设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