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豌豆1号新品种选育及耐热性驯化技术研究

2015-12-18 21:01王彩萍郭鹏燕侯小峰赵吉平郭兆萍左宪强成玉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耐热性亲本豌豆

王彩萍,郭鹏燕,侯小峰,赵吉平,郭兆萍,左宪强,成玉红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汾阳032200)

豌豆(Pisum sativum L.),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荷兰豆(软荚豌豆),英文名为pea或gardenpea。豌豆是世界上第四大食用豆类作物,适应冷凉气候、多种土壤条件和干旱环境,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吸收,为粮、菜、酿造、饲料兼用的作物[1]。豌豆子粒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全面而均衡的营养[2]。2007年全世界有93个国家生产干豌豆,栽培面积689.6万hm2,总产量1 012.8万t;80个国家生产青豌豆,栽培面积108.8万hm2,总产量826.5万t。中国干豌豆栽培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世界的15.2%和13.8%[3]。在适宜复播的生态区域,豌豆可早播早收,为后季作物提供较长的生长空间。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位于山西省汾阳市,白酒酿造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豌豆是主要的酿造原料,但汾阳人们没有种植豌豆的习惯,为培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豌豆新品种,以满足当地发达的酿造之需,课题组开展豌豆新品种选育,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耐热驯化工作,历经数十年,培育出了适宜气候相对温和地区种植的豌豆新品种汾豌豆1号。

1 品种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夏选择JW-16作母本,JW-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定向选育于2006年F4代出圃。2007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2008~2009年参加所内品系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山西省豌豆直接生产试验。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定名为“汾豌豆1号”。汾豌豆1号经逐代耐热驯化其冬性特征被弱化,可以在不同生态区种植。

1.2 选育经过 2002年配制单交组合,在配制20个后杂交获有效杂交子粒180粒;2003年F1混收;2004年种植F2代5个小区,从F2代分离群体中选单株50株;2005年种植50个F3系统,田间编号W3001~W30050。其中在系统中分别选11个株系;2006年种植11个F4系统,田间编号W4001~W40010,选出5个系统群;2007年种植F5系统群共5个系统,田间编号 W5001~W5005,推荐编号为 W5004的系统群参加下年度品种鉴定试验,暂定名为“汾豌豆1号”;2008~2009年汾豌豆1号分别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2010~2011年汾豌豆1号参加山西省直接生产试验。

2 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汾豌豆1号株高75 cm左右;根圆锥状,须根发达;茎呈绿色,主茎分枝2.1个;叶色淡绿,有卷须;花白色;荚镰刀型,荚长5.7 cm,成熟时黄白色,完整荚内着生子粒4.8粒,子粒白色,百粒重21.5 g。汾豌豆1号与亲本JW-16豌豆和JW-8豌豆在株高、子粒色泽、花色和百粒重等性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1),说明了汾豌豆1号是一个新品系。

2.2 生物学特征 汾豌豆1号生育期85 d左右,幼苗耐寒性好,高抗病害,中抗潜叶蝇。产量稳定性好。耐贮存,对仓储害虫抗性强,产品商品货架时间长。

2.3 品质分析 根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汾豌豆1号粗蛋白(干基)25.41%,粗脂肪(干基)2.45%,粗淀粉(干基)38.57%。

2.4 产量表现 2010~2011年推荐参加山西省豌豆直接生产试验,结果为:2010年平均产量为2 160 kg/hm2,比对照(晋豌豆2号)增产12.1%,5个有效试验点均增产,试验结果居第1位;2011年平均产量为3 105 kg/hm2,比对照(晋豌豆2号)增产16.0%,4个有效试验点均增产,试验结果居第1位。2年平均产量2 633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4.3%,增产点次100%。

3 栽培技术要点

①在北方春播区,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尽量早播,以争取更长的适宜生长时间。当土壤温度稳定在0~5℃ 时,顶凌播种,具体时间因当地气温而异,播量60~75 kg/hm2。播前施足基肥,开花前期遇干旱,可酌情浇水。②过肥、过涝易引起营养生长过旺造成徒长,注意控肥、涝时适时排水。③苗期中耕锄草2次,防锄田间杂草。④生育期内注意蚜虫、红蜘蛛危害,虫害发病初期配氧化乐果500倍液喷施茎叶。豌豆潜叶蝇,可采用菊酯类农药诱杀成虫和防治幼虫。豌豆线虫病,可实行作物轮作和用杀线虫剂处理土壤。⑤适时收获,在豆荚成熟70%时及时收获,防炸荚。

4 适宜种植范围

汾豌豆1号适宜在山西省北中部及同纬度地区春播。

5 耐热驯化技术研究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小杂粮课题组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豌豆资源200余份。这些种质资源多来自气候冷凉区域,抗冻、抗寒特性好,但耐热性较差。汾阳地处山西省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属于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的特点。春季干旱,风多雨少;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常年降水量为440 mm左右,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为培育适宜当地生态特性的豌豆新品种,课题组对引进的种植资源开展了耐热驯化工作。经过课题组对引进的种植资源连年驯化,抗性锻炼,逐步筛选、培育出了适宜在低纬度、温暖区域种植的豌豆品种汾豌豆1号及其他新品系。汾豌豆1号的亲本JW-16和JW-8在引种后逐年驯化,表现出了适当早播条件下较好的耐热性,开花、结荚优势明显,因此利用这2个材料作亲本配制组合,并经过逐代筛选、淘汰、鉴定,育成了汾豌豆1号。汾豌豆1号和其他新品系的育成,耐热驯化技术研究应用是关键环节,现将育种科研人员研究总结出的豌豆耐热驯化技术总结如下。

5.1 利用种质差异田间筛选耐热性好的资源 不同的豌豆种质资源之间耐热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田间观察,筛选在汾阳当地夏季能正常开花并顺利结荚、鼓粒、成熟的资源作目标资源,作亲本材料,然后通过逐代选择后代获得耐热特性。

5.2 利用生理特性选择避热资源 植物在环境变化后通过生长发育进程的调整来适应引种地的环境,从冷凉区域引进的豌豆品种生育期普遍有缩短的趋势,通过生育期的差异筛选出生育期较短的豌豆品种,利用其较短的生育期而避热的特性,以这种资源作亲本,经过多代定向选择选育出适宜引种区的品种。

5.3 利用盛花后期的花进行杂交挖掘耐热基因 从豌豆资源中选耐热性相对较好的种质,作为目标亲本,在目标亲本中选开花相对较晚的资源配制组合,从豌豆开始吐蕾现花到花期末持续的时间约为40 d,配制杂交组合时选盛花后期的花朵,每个组合配制的数量约20个,以足够的数量保证有足够的杂交种子。

5.4 利用豌豆的生理特性提早播种,在大田度过生理春化阶段 为使豌豆能在当地顺利成熟,通过提早播种,通常在3月上旬采用顶凌播种,保证豌豆能很好地度过春化,在夏季顺利成熟。

5.5 人工冰箱预冷冻在播种前完成春化生理阶段 豌豆是冷性豆,发育前期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正常完成花芽分化,即春化特性。在播种前浸种使其萌动,放入冰箱低温冷冻12 h左右,再在常温下放置24 h后播种,豌豆基本能够正常度过春化,在田间正常成熟。经过多年反复的驯化后豌豆的耐热性可以得到提升。

多年的豌豆育种实践证明,属于冷凉地区种植的豌豆通过人工驯化或采取适当的育种策略可以达到在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的区域种植的目的。汾豌豆1号的育成为豌豆品种选育和耐热化驯化和豌豆育种、引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1]林汝法,柴岩,廖琴,等.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技术出版社,2005.

[2]邢亚静,崔春香,李荫藩,等.小杂粮营养价值与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崔再兴,李玲.豌豆的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J].作物杂志,2010,30(2):154 -155.

猜你喜欢
耐热性亲本豌豆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亲本保护对策研究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豌豆笑传
耐热性能优异的铝合金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
退火对聚乳酸结晶及耐热性能的影响
误区:耐热性好,维生素E不会损失
不同浓度CaCl2对“普红”和“梅红”西洋杜鹃耐热性影响研究
油用向日葵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