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烟区烟叶精益生产探索及思考

2015-12-18 21:01相智华薛宝燕蔡宪杰舒方国沈思灯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2期
关键词:烟区烟农皖南

相智华,薛宝燕,程 森,蔡宪杰,舒方国,沈思灯,张 智,肖 梅

(1.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宣城242000;2.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安徽合肥230022

;3.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200082)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生产方式,已经在各大行业广泛使用。目前,精益生产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1],烟叶种植虽然是农业经济中的计划经济,但其上游有烟农作为客户,下游有工业企业作为客户;同时,烟叶生产不仅包含生产方式,而且包含作业方式,是建立在烟叶生产流水作业基础之上的价值增值过程[2],因此,烟叶产区同样需要持续优化烟叶生产、收购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烟叶质量。

皖南烟叶公司作为专业化的烟叶生产企业,近年来,立足烟区实际,围绕精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烟叶精益生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推动现代烟草农业与特色品牌建设相融共进。笔者在对皖南烟叶精益生产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皖南烟区今后推进烟叶生产的一些思路和对策。

1 皖南烟区精益生产的实施背景

1.1 行业要求 虽然现代烟草农业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烟叶生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烟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需要引入精益生产的理念,因此,2013年国家局提出积极探索实施精益生产,持续提升现代烟草农业水平[3],并选择基地单元开展精益生产试点探索。

1.2 客户需求 工业原料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特色鲜明的烟叶原料支撑重点品牌发展。市场的变化对产区烟叶原料生产提出新要求。

1.3 自身需要 农村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其显著标志是农民的职业化和种植规模化,并对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皖南烟区集中体现为户均种植规模达到4.67 hm2以上,6.67 hm2左右的家庭农场逐步成为烟区的主要种植主体。规模化种植导致人、工具、科技、服务等发生改变,烟农、综合型烟叶专业合作社、烟草公司之间的生产关系重新调整。烟区在技术、服务、管理、工具等方面必须作出调整,构建新的生产方式,以适应规模种植的需要。

根据烟叶精益生产“提升品质、满足需求;改变粗放经营、减少浪费;控制用工和成本、提高效率;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的主要目标,皖南烟叶公司立足区域生态优势,提出“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生产理念,以焦甜香特色烟开发为中心,全面统筹各种生产要素,探索以精确信息、精良技术、精准作业、精干队伍、精细管理和精益物流为主要内容的精益生产,推进产品转型、生产方式转型和管理方式转型,促进烟叶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 突出生态维护,打牢精益生产的基础

2.1 土壤保育 大力推广烟稻1∶1隔年轮作种植模式,促进土壤的修复和自我调节,保护和优化特色烟的土壤环境,2015年烟稻隔年轮作推广面积达到80%。通过实施稻草还田、深耕冻垡、土壤酸性改良等一系列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开展土壤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制定到户、到田施肥方案,进行个性化调控,减少化学氮投入15 kg/hm2左右。

2.2 清洁生产 按照“预防为主、药后操作、减少操作”原则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联合青州所初步构建了一套综合利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技术的烟草病虫害田间绿色防控体系,有效防控面积近4 000 hm2,施药次数由5次减少到3次,减少农药用量40%以上,病毒病发病率由4.9%减少到0.8%,降低生产成本270元/hm2左右。同时,通过加强农药施用及农残控制、规范肥料施用、及时清理残膜、及时清理病残体及烟杆、统一回收包装物、探索烤房除硫等一系列措施,维护烟田环境,减少大气污染。

3 皖南公司“六精”体系介绍

3.1 精确信息

3.1.1 建立气象信息库。与宣城市气象局及电信公司合作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发布服务平台,发布每周气象信息,对降水量、气温、极端天气进行提示和预警,为生产动态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1.2 建立基础信息库。一是采集种植主体信息。采集录入种植主体基本信息、年度烟叶等级结构情况、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诚信度等基础信息,为种植主体管理优化提供依据。二是采集烟田土壤及施肥信息。选择田块(量田编码)代表性土样化验,分析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pH等10个指标,依据测土结果制定到户、到田施肥方案,并采集土壤分析结果和施肥配方等信息,作为精准施肥及烟叶质量追溯内容之一。三是调查田块病害风险信息。对田块种烟历史、历年发病类型、发病严重度进行调查,为病虫害综合防治、种植布局优化提供依据。

3.1.3 建立动态信息库。一是生产过程信息。全面运行信息采集报送系统,在各生产环节适时采集录入土壤改良、购肥、育苗、整地施肥、起垄移栽、大田管理、打顶、采收烘烤、灾害统计9个项目19个子项信息,构建到户生产运行信息库,监管生产落实过程进度情况。二是产品质量信息。根据工业企业及技术依托单位年度对基地单元烟叶外观质量、感官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安全性等质量反馈情况,建立产品质量数据库,建立质量指标评价及调控机制,为年度技术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3.2 精良技术 随着种植规模的持续增长,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栽培技术因用工数量多,不能适应烟农增收的需求。多年来,皖南烟区持续研究推广适应规模经营的“大技术”,即围绕品种、生态维护、平衡营养、采摘烘烤、专业分级、农机烤房设备等,形成三深一高(深翻耕、深挖沟、深栽烟、起高垄)一平衡一揭膜的养烟技术,打掉下部5片叶(含胎叶)、适度增密、适度打顶、适度控氮的一打三适度优化结构技术,标准化、自动化三次采烤技术等精良技术,从技术层面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适应规模化需要。

3.3 精准作业

3.3.1 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将技术和劳务打包转化为服务产品,由合作社按照成本价出售给烟农,烟农参与过程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可以拒绝付款,保证技术落实到位。主要是围绕质量标准、作业模式、操作规范、服务价格、工具配备五方面形成服务产品说明,推进服务标准化:质量标准由“技术标准+及时性”构成,是质量检验的依据;作业模式包括组织形式、人机配比、作业工效及分工等内容;操作规范即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及具体方法;服务价格由服务部组织烟农和服务人员代表共同商定;工具配备即服务所需的机械和工具。目前,已开发近30项服务产品,其中土壤改良、育苗、起垄移栽、植保、揭膜培土、双打、采烤及分级等环节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94%、100%、77%、73%、70%、90%、80%和95%,基本满足对规模化种植的全程服务需求,增强烟农的舒适度,初步实现烟农简单种烟、轻松种烟。

3.3.2 持续提升机械化和烤房自动化水平。以农机农艺融合为核心,持续开展农机改进,在播种、剪叶、起垄、中耕培土等环节改进成熟6种机型,在施肥、覆膜、成穴、揭膜培土等环节正在改进且取得初步效果的有5种机型,累计研制、改进、推广24种机械,除施肥、移栽、揭膜、打顶、采收5个环节外,其他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100%。同时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自主研制开发了育苗喷淋、苗棚除雪、机械施肥、移栽株距标记、移栽成穴、机械浇水、培土用砂耙、烟叶上下炕、烟叶打捆9类小工具。截止2015年,皖南烟区累计建设和改造自动化烤房8 509座,占在用烤房数量的84%。

3.4 精细管理

3.4.1 实施烟叶生产动态管理。积极借鉴工业生产中的动态管理理念,建立“以变应变、目标不变、超前决策、及时调度”的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及时采集与分析生产动态信息,对影响烟叶生长的主要变量因素进行预判和信息预警,制定应变决策,迅速开展公司到烟站、烟站到服务部、服务部到烟农的三级调度,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达成烟叶生产目标。

3.4.2 实施烟叶全程质量追溯。全面运行烟叶质量追溯系统,将采集的生产、分级、收购、仓储、工商交接等各环节质量信息通过二维码标签贯穿烟叶物流全过程,赋予每件烟包以唯一的“质量身份证”。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烟包,根据二维码信息开展质量追溯,实现追溯到户、追溯到环节、追溯到岗位,对烟叶质量起到有效监管作用。

3.4.3 开展服务质量三级追踪验收。为加强对合作社服务的监管,对服务质量实施皖南公司到烟站、烟站到服务部、服务部到服务小组的三级追踪验收。公司、烟站及服务部各自成立验收组,随机抽取一定比例服务队开展对标追踪,并将当日追踪结果录入质量追踪模块,网上监管整改情况;追踪期间每日召开调度会,对发现的问题或好的方面下发调度通知进行纠正或奖励。通过采集服务质量信息,分析、评价落实水平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向服务部反馈,有效改进服务质量。同时,为实现报酬差异化,达到激励效果,将三级追踪结果作为派到合作社人员、服务队长以及服务组长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依据和补贴依据,同时对问题责任人给予处罚。

3.5 精干队伍

3.5.1培育专业化服务队伍。一是建立服务平台。按照国家局网格化管理要求,结合皖南烟区实际,在完善合作社组织治理机构基础上,探索建设烟农服务部,打造响应烟农服务需求的前沿阵地。服务部按照233 hm2左右服务面积、4~5个成员的标准划分区域,每部设4~5个服务队,每队辖若干服务组;采取“一次竞聘、一次竞标、一次双向选择”的程序,烟技员经笔试、分级及计算机操作、民主测评、暗标竞标及演讲答辩,竞争服务部经理岗位和选择确定服务队长。

二是培育合作社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建立“三师一手”(农民农技师、烘烤师、分级师、农机手)服务队员人才库,每年组织培训考试,依据考试成绩认证等级,合作社根据服务需要分环节择优聘用,形成服务人员内部良性竞争机制。已培养“三师一手”服务队员3 690名(其中农民农技师1 139名、烘烤师643名、分级师1 583名、农机手325名),有效稳定了专业化服务主力人员。

3.5.2 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健全完善职业烟农评定、培育、保障体系,建立了普通职业烟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主体梯队,目前共培养职业烟农1 195名(其中普通职业化烟农387名、专业大户717名、家庭农场主91名),占烟农总数的55%。一是任证选拔。制定认证标准,组织认证考试,根据成绩授予资格,开展职业化烟农选拨工作。二是培训提升。围绕烟叶生产组织管理对职业化烟农实施分类分级培训。三是动态管理。每年度围绕关键指标对职业化烟农进行过程评估和集中年审,奖优汰劣。四是服务驱动。提供生产技术服务、土地流转服务、户内管理服务。五是政策引领。制定职业化烟农福利待遇,引领烟农加入职业化烟农队伍。

3.6 精益物流 在规模化生产的现状下,皖南烟区传统散叶收购模式出现三大问题:一是收购效率低下,收购环节多、流动慢、周期长;二是收购成本偏高,多环节运输由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三是信息流不畅,烟叶质量信息链断裂,无法针对性整改,质量管理闭环难以实施。

针对上述问题,以“质量零缺陷、过程零浪费、现场零无序”为追求目标[4],皖南烟区按照“按户分级、按户打包、按户收购、按户追溯”的精益改善思路,探索研究自动化收购模式。该收购模式,一是运用ECRS 4项改进技术,取消1个无价值搬运环节,合并3个交叉环节,将原有核心收购环节由9个简化到5个;配合流程优化,重新规划烟叶物流线路,有效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无效搬运38.5%。二是以烟叶全程质量追溯系统为平台,实施专人操作、专用设备、专用标签的“3个专业化”防差错对策,以及二维码移动电子看板、LED屏和公示栏等四大固定看板,降低工作出错率。通过消除烟叶收购过程中存在的过多环节和差错、不必要的动作等浪费,全面提升烟叶收购水平,实现精益物流。

与常规收购模式相比,该模式具有3个优点:一是烟包成件前移至分级点,减轻站内成件压力;二是通过采取简化收购流程、整包验级收购、优化烟包物流线路等措施,提高收购效率;三是质量追溯平台的应用,使工业企业对原料质量信息实现了全程追溯,有效实现管理精细化,满足客户需求。

4 推进烟叶精益生产的思考

通过近年来对烟叶精益生产的实践探索,皖南烟区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六精”,构建了以烟稻轮作、规模种植为基础的种植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导的服务模式、以绩效管理为主要抓手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体系,但对精益生产的探索还处在初步阶段,需要持续优化完善,提升生产水平。

4.1 研发适合规模化种植的配套技术 目前皖南烟区运用的标准化自动化三次采烤等技术显著减少用工,这种适用于规模化种植的“精简+精准”的系统性技术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发。

4.2 研发与技术相配套的设备 包括小工具及农机具在内的劳动工具对于减工降本和提高工效意义重大。近2年与3次采烤技术相配套的自动加煤设备和自控仪设备,有效降低烘烤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烘烤质量,受到烟农广泛欢迎。同时,生产上各类小工具的研发使用为技术落实到位率的提高奠定基础。下一步需要把技术研发与工具配套相结合,用设备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充分发挥技术效果。

4.3 进一步减少管理浪费 精益生产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组织管理问题。皖南烟区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下,在进一步挖掘提升人的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要不断优化工作业务流程,减少非增值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1]李伟,王文庆,朱显灵.烟叶精益生产与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669 -5670,5688.

[2]冰火,建利,江洪东.论烟叶精益生产[J].中国烟草学报,2014,20(1):1-8.

[3]何泽华.在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R].2013.

[4]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推进企业精益管理的意见:国烟运〔2013〕316号[A].2013.

猜你喜欢
烟区烟农皖南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皖南的秋天》《余晖》
《马头墙》、《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南阳烟区浓香型特色烤烟品种的筛选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会理烟区植烟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评价
湘西州植烟气候与国内外主要烟区比较及相似性分析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