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赴英留学生的选派考

2015-12-18 10:17朗杰紫丹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达赖喇嘛藏文新政

朗杰紫丹

(西藏大学文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赴英留学生的选派考

朗杰紫丹

(西藏大学文学院 西藏拉萨 850000)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的想法;他推行的新政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派遣留学生一事,又是怎么实施的;最终怎么选定或产生这四位赴英留学生的;他们又是什么时候离开西藏启程去英国等问题,说法各异,与史实有一定的出入。文章以藏文、汉文和英文资料为依据,结合人物访谈资料,对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西藏赴英留学生的选定和启程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十三世达赖喇嘛:赴英留学生:选定和启程

在藏学界研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及其新政时,都要谈到赴英留学生之事,但是在如何选定四个赴英留学生以及启程时间等方面,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众所周知,留学是人类传播文明和交流学习的途径,也是不同区域之间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西藏留学生史也是中国留学生史的一部分。我们在研究西藏近代留学生历史的同时,对整个中国的留学生史应该有所了解,将有助于清晰认识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留学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向西方派遣留学生,1847年派往美国的三十名幼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清朝末年以来公派留学生的措施,造就了一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促进了国内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事实证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留学生教育是可取的,应该予以肯定。[2]除了受到内地派遣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的影响外,十三世达赖喇嘛本人先后两次在外长达近八年的特殊经历,使他认识到学习先进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促使他下决心派遣学生到西方学习,西藏地区从此有了公派留学生。这在西藏近代历史上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大事,在西藏近代教育史上同样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历对派遣留学生的影响

1904年第二次西藏抗英斗争失败,英军即将逼近拉萨时,十三世达赖喇嘛面临抗敌无援,又不愿意与英军言和的两难境地。为避免被英军劫为人质,被迫带着众随从离开西藏到内地和外蒙等地,希望得到清朝中央政府支持,继续抗击英国的侵略。[3]他在外颠沛流离,遇到各种困难,但是这一不寻常的在外经历对他的启发和触动很大,对他后来转变观念,进行改革和坚定地派遣留学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十三世达赖喇嘛第一次离开家乡在外呆了五年,这期间除了满足前来拜访的各族信徒的需求外,也会见了众多前来求见的国内外身份各异的不同阶层和不同民族的人士。其中对他来说最有意义的就是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件大事在他的传记里有详细的记载。[4]十三世达赖喇嘛及其随从在内地看到了不少新鲜的事请,他对清朝的革新派思想和实业救国的想法和举措很有兴趣。在库伦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与蒙古高僧及王公贵族的接触过程中,耳闻目睹了俄国先进的军事装备和社会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接触了不少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还与主张改革的进步人士进行了接触,这些对他的思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910年10月底,十三世达赖喇嘛结束长达五年的在外生活,终于回到了阔别的家乡。据史料记载,1911年初,川军抵达拉萨,此时正值藏历新年传召大法会,来自各寺院的上万喇嘛集中在拉萨。[5]冲突时有发生,各种谣言四起,十三世达赖喇嘛又一次陷入困境,为形势所逼迫,不得不暂时到别处躲避。[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第二次出走的主要原因是,在内地发生辛亥革命后,西藏又发生川军引起的动乱和冲突,十三世达赖喇嘛对于内地发生的改朝换代的形势缺乏了解,加之各种势力的挑拨离间,引起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担心和不安,又不知所措。最后不得已再次选择出走,这次前往印度,是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出走。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印度期间,与英国人查尔斯·贝尔(Charles Bell)之间关系比较密切,十三世达赖喇嘛刚到印度时人生地不熟,英人贝尔几乎每个礼拜都去拜访和交谈,后因贝尔较忙,逐渐减少了会面时间,有时隔十几天会面一次。他们之间谈话内容涉及比较广泛,谈论最多的还是西藏教育,尝试派遣留学生之事是谈话的主要内容之一。[7]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印度期间,除了到佛教圣地朝拜、讲经说法做法事外,不厌其烦地会见前来拜访的各国人士,并与他们交流双方感兴趣的问题,与此同时抓紧到各地参观考察,利用一切机会主动接触包括农民在内的不同阶层的人士,通过这些他看到了西藏与印度社会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十三世达赖喇嘛于1912年6月结束第二次出走,回到了家乡。先后两次出走使他亲眼目睹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进步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与不少有识之士的接触和交谈,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识到要改变一个地区的面貌,就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要想西藏社会有所改变,就必须敢于改革;要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大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一批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才,这样才能够改变西藏落后的面貌。

事实证明,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离开故土,在外近八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同时也不排除驻藏大臣张荫棠关于近代教育改革以及新思想的提出,对他的影响和触动。[8]十三世达赖喇嘛意识到,西藏必须要改革,这样才能改变西藏社会的面貌并抵御外国的入侵。[9]发展教育改变家乡面貌成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派遣留学生的主要动机,他一方面采取强制措施,号召寺院和宗政府加强藏文扫盲教育,增加私塾的数量,支持私塾教育,支持有创意的私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派遣留学生工作,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希望早日实现其改变西藏面貌的美好愿望。

十三世达赖喇嘛冲破各种阻力,实施派遣学生到英国留学的计划,而且每项具体工作都由他亲自审批落实。这一举措清楚地表明十三世达赖喇嘛将要在西藏进行改革的决心。为了实施其在西藏进行改革的目的,他将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计划放在首位,这对当时西藏社会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派遣学生到大洋彼岸的英国去学习,这对相对封闭的西藏地区来说,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因此对此表示困惑和反对的人也不少。但是因为这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提出的,又是他亲自过问和尽快将要付诸实施的大事,即使有人不赞成,任何人都不敢在公共场合反对和议论。

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新主张与选派留学生

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新主张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新政,事实证明,选派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知识就是他推行的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外的亲生经历使他认识到,西藏社会进步缓慢,落后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西藏还没有懂现代化知识、懂科学的人才。西藏社会要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进行改革。因此,他在西藏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就是学术界通常说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改革或新政。很多年以前,关于十三世达赖推行的新政,牙含章先生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10]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十三世达赖喇嘛时,围绕新政又提出不少不同的见解。因此,关于新政不在这里一一赘述。

关于十三世达赖喇嘛推行的新政,不少具体内容没有能够实施,但影响深远,尤其是对教育的改革算是比较成功的。特别是重视藏文的普及率和扩大藏文扫盲的范围,通过寺院教育培养藏医人才等等。他对于新式教育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他把派遣留学生事宜摆在重要位置,把青少年送到西方国家去学习,这不得不说是对西藏传统教育的挑战,也是当年轰动西藏地方政坛的大事。

十三世达赖喇嘛先后两次出走,使他认识到发展教育迫在眉睫。[11]在实施新政时,他把兴办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十三世达赖喇嘛认为培养一批接受过现代教育、掌握科学知识的年轻人是西藏的社会进步和改革的关键,也是推行新政的保证。在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排和落实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并争取1913年初能够顺利送学生到英国学习。[12]此外,英国人贝尔在他的书中提到,1912年达赖喇嘛回到拉萨后,短时间内选了四个男孩子,并且很快就送去学习。[13]

从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十三世达赖喇嘛有迫切送学生到英国学习的心情,并且盼望这些青少年学成归来后,成为建设西藏的栋梁之材和推动新政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如此重视这项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四个留学生的选定

(一)留学人员的选定过程

众所周知,西藏当时的封建农奴制度决定了选拔学生的标准。选拔学生的主要条件之一是被选人员必须出身于贵族世家,其家族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被选男孩子必须聪明智慧并好学,必须从俗官和僧官的后备人员里选拔。具体事宜由僧官管理机

正如文中所述,从最初的选定到最后的派遣都是由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审定的,被选人员必须服从。就这样以上四个男孩子成为西藏第一批赴英公派留学生,留学的身份改变了他们每个人的命运,他们的一生和西藏近代史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的名字与西藏留学生史仅仅连在一起。由于西藏和英国远隔万水千山,孩子一旦送出去能否学成归来还是未知数,所以家长的担心是难免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充分考虑到家长的忧虑,拟要派遣的孩子除了符合相关规定外,还应来自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儿子的家庭。[17]

正如我们所知,选定的“四个男孩子”里,除了门仲·钦绕贡桑是僧官的候选人外,其余三个男孩子是俗官的候选人,这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社会的需要。据史料记载,在具体的选定过程中俗人留学生与僧人留学生的选拔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僧人留学生的选拔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措施,不仅仅局限在贵族世家出身的青年人里,选拔的对象既有贵族出身的年轻僧官,又有现任僧官和已逝僧官的亲属,还有色拉寺和僧官学校的学生。这些僧人基本上出身于普通家庭,此外,年龄偏大于其他俗人学生。在层层严格审查淘汰后,最后采取“降神”方式确定剩下两名僧人学生中的留学者,这样似乎体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公平,同样体现了他避开矛盾的聪明之处,最终由“神”来确定僧官学校学生门仲·钦绕贡桑为赴英留学生之一。他是唯一的僧人也是僧官的后备人选,这既符合十三世达赖喇嘛之前下达的“挑选家庭关系清楚,又可靠聪明的青年送去学习英语”的传令,又符合当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需求。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从启动派遣留学生工作到后来确定名单,自始至终都是由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过问完成的。如果没有十三世达赖喇嘛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不可能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二)孜本龙夏受命护送留学生

十三世达赖喇嘛任命孜本龙夏为此行的最高官员,除了负责护送学生、安排学生在英国的一切事宜外,还命令其到法国等欧洲国家进行考察。[19]此次赴英人员共八人,除了四个学生外,还有龙夏夫妇及他们的两个佣人。[20]

四、四个学生离开拉萨赴英国求学

(一)四名学生赴英国求学的时间

四个学生离开西藏前往英国的时间,在学术界说法各异。牙含章先生在他的书中写道,西藏派往英国的四个留学生:门仲、仁岗、吉普、刚卡,噶厦派遣龙夏为留学生的监督,龙夏于1915年(民国四年)把他们带到英国。[21]还有学者认为四个学生派往英国的时间应为1914年[22]和1915年等。[23]

据西藏自治区政协出版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记载,1913年(藏历水牛年),派四位学生到英国去学习。[24]龙夏的儿子拉鲁·次旺多吉和仁岗·仁增多吉的儿子强俄巴·多吉欧珠撰文认为,派遣四个留学生的时间是1913年。[25]据英文资料记载,1913年的4月22日这一天,四个西藏学生出现在英国伦敦的街头。[26]

根据以上资料的记载,完全可以确定,西藏赴英国学习的四个学生离开西藏的确切时间为公历的1913年2月,也就是1913年年初,刚过完藏历新年不久,而不是1914年,更不是1915年。根据英文资料详细记载,1915年四个西藏的留学生已经是英国(Rugby School)学校注册的全日制学生。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1914年之说和1915年之说等不符合史实。

(二)赴英国求学的艰难路程

以前从西藏去英国这是个难以想象的极其艰难的旅程。首先从西藏骑马到印度,再从印度坐轮船和火车、汽车等到英国,路途十分遥远和艰辛,从西藏到印度的这段路程更是极其艰难。仁西·龙夏带着四个男孩子从拉萨骑着马到达江孜时,受到了在江孜的英国商务代办巴瑟尔·古尔德(Basil Gould)的接待,一路基本住在英国人修建的客栈里。[27]到达锡金的甘托克后,他们一行受到了驻锡金的行政长官查尔斯·贝尔的接待,他与仁西·龙夏为首的赴英团的所有人员进行了交谈,尤其是为四个男孩子在英国的求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28]他们在甘托克休整几天,做赴印度的准备。在英国人白瑟尔·古尔德(Basil Gould)和锡金人S.W.

(三)初到英国的情形及其他

由于西方人对西藏充满神秘感,四个男孩子是西藏有史以来公派到西方学习的第一批留学生。从他们一行到达伦敦的这一刻起,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参与的所有活动,受到了很多人及媒体的关注,英国比较有名的《旗帜报》The standard抢先发表了以“西藏人访问英国”(Tibetans Visit London)为题的文章。1913年4月22日报道称,“在接下来的几天内,人们在伦敦会看到这些陌生的来客,行走在首都的主要大街上。”[30]之前为了避免派遣留学生的事情受到外界的干扰和破坏,基本上对外不张扬。英方和十三世达赖喇嘛方面谁也没有估计到龙夏带领的这一行人,到了伦敦后会受到包括媒体等各方政治力量如此的关注,早在四个西藏留学生在德里时就已经传开各种消息和指令。[31]这也是出乎英国政府预料的,他们为此很不安,担心发生意外,决定以最快速度把龙夏一行送到距伦敦约四十二英里的地方。此地被称为“法南”(Farnham),是英国环境非常优美的小镇。[32]这里云集公立学校,是公立学校的中心,有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初到英国的藏族孩子来说,是个理想的学习英语的地方。他们在此地和另外一个地方短期学习。据英文资料记载,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惊人的快。[33]1914年2月22日他们正式进入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在进入 Rugby School公学之前,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除去寒假和暑假,他们真正在校时间只有4个月。但是在有些书籍和文章里写道:“4个男孩到伦敦后,由于不懂英语和自然科学,一切课程均从小学读起,既学英语,又学数理化课程,经多年补习后才进入诺翡里大学”。[34]

以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四个赴英留学生进入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之前,仅用了近半年时间学习和熟悉环境、了解礼仪等。“经多年补习后才进入诺翡里大学”一说,显然与史实不符。

结语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学者在研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及其新政时,所谈到赴英留学生之事,为四个赴英留学生和相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最终怎么选定这四位赴英留学生、具体什么时候离开西藏启程去英国、什么时候踏上英国的国土等方面,没有确切的叙述和进一步的研究。厘清以上问题,将会对研究十三世达赖喇嘛及其新政措施起到补充作用,同时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留学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释

[1][2]李喜所.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2:35,45.

[3]恰白·次旦平措,等.西藏通史(藏文)[M].拉萨: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532.

[4][6][16]普布觉·罗桑楚成强巴嘉措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藏文)[M].藏文,拉萨木刻版,下卷.1935:155,200,200.

[5][2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27,259.

[7][13](英)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M].拉萨:西藏社会科学院,1985:191,191.

[8]赵军.试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西藏地方近代教育[J].西藏研究,2008:6.

[9]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96.

[10]牙含章先生在196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资料室编印的《达赖喇嘛传》里提到了“新政”一词,但是1984年出版的《达赖喇嘛传》里,则改称为“新措施”。

[11]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新政措施[J].西藏研究, 1986(3):33.

[12]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藏文)[G]//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8,498.

[14][18][27]强俄巴·多吉欧珠的访谈。

[15]Sir Charles Bell.Portrait of a Dalai Lama,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Great Thirteenth[M].Wm.Collins,London,First Published in 1946:227.

[19]拉鲁·次旺多吉(藏文)西藏文史资料[G]//(第16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3-10,

[20]拉鲁·次旺多吉在《拉鲁家族及本人经历》一文写道,藏历水牛年(公元1913年),十三世达赖决定选派四个贵族子到英国去学习,并将我父亲从审计员即孜巴提升为四品官,令其作为地方政府的代表,率领、护送学生前往英国。见西藏文史资料(第16辑)[G].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3-11.

[22]多杰才旦.十三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土登嘉错[J].中国藏学,2004(3):95.

[23]次仁央宗.西藏贵族[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7, 195.

[24]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藏文)[G]//西藏文史资料选辑. (第12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9,221.

[25]拉鲁·次旺多吉(藏文)[G]//西藏文史资料(第16辑).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10-13;强俄巴·多吉欧珠.(藏文)[G]//西藏文史资料(第8辑).拉萨:西藏军区印刷厂,1986:62.

[26][30]K·Dhondup.The Thirteenth Dalai Lamas Experiment in Modern Education The Tibet journal,Autumn[J].India: 1984:19,40.

[28]Sir Charles Bell.Portrait of a Dalai Lama,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Great Thirteenth.[M].First Published in 1946. Wm.Collins,London1946:228.

[29]Tsering shakya.Making of the Great Game Players,Tibet⁃an Students in Britain 1913and 1917,An incomplet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the February 1984 issue of Tibet News Review magazine of the Tibetan community in Britain, Tibetan Review,January,1986:195.

[31]房建昌.十三世达赖喇嘛派往英国的留学生考实[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4):42.

[32]据网上介绍,Farnham是英国美丽的小镇,留学生称之为花郎,位于伦敦西南约42英里处,是个历史名镇。

[33]K·Dhondup.The Thirteenth Dalai Lama's Experiment in Modern Education[J].The Tibet journal,Autumn1984:40.

[34]郭翠琴.仰望坛城——一个活佛妻子的作品选集[G].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141.

The Selection of the Candidates Leaving for Britain to Study during the Ruling Period of the 13th Dalai Lama and their Departure

Namgye Tsiden
(School of Humanities,Tibet University,Lhasa,Tibet 850000)

The questions like:what w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when the 13th Dalai Lama came up the idea of sending Tibetan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West?Was it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his new deal?How was it undertaken?How eventually were the four candidates selected studying in Britain?When did they leave Tibet for Britain?and so on and so forth,have different answers,which have some discrepancies with the histori⁃cal facts.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author's own view of the historical event by referring to the Tibetan and Chi⁃nese,and English documents and literatures combined with some interview data.

the 13th Dalai Lama;the Tibetan students studying in Britain;selection;departure

10.16249/j.cnki.1005-5738.2015.04.022

G648.9

A

1005-5738(2015)04-143-006

[责任编辑:周晓艳]

2015-10-21

朗杰紫丹,女,藏族,西藏拉萨人,西藏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历史。

猜你喜欢
达赖喇嘛藏文新政
敦煌本藏文算书九九表再探
论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绘画发展的影响①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从历代《达赖喇嘛传》看活佛转世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