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考美国被审“枪手”到底谋杀了谁?

2015-12-19 06:18叶诗安
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学术腐败舞弊枪手

中国代考美国被审“枪手”到底谋杀了谁?

近日中国代考案引人关注。枪手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不仅只是枪手的操守失当,美国防止学术腐败的决心,或两地的文化差异问题。其根本是留学被不少人看作成功捷径,其极度自私的功利主义才是问题根源。

叶诗安

闻道于中大,专攻教育,常驻香港,逐水草而居。

最近几天很热闹,黄教主刚领证,范女神就“我们”,娱乐圈乐舞升平,股市却让人操碎心。在娱乐、经济版各领风骚之际,教育也不甘示弱。

2015年5月26日,中国留美生白皮书在美公布,数据显示仅2014年就有8000人被美高校踢出,其中八成人都跪在学业不过关或学术不诚实上。而5月28日,宾夕法尼亚法院开庭审理的中国学生代考案,似乎成了白皮书数据的注释,又给某些中国留学生狠狠一Pia。

当日,15名中国籍代考者,被美国司法院起诉,指控他们从2011年至2015年,多次代替考生或让他人冒名顶替参加某些主流考试,包括GRE,TOEFL和SAT等。此外作案人员还涉嫌合谋伪造护照、邮件诈骗、电信诈骗等。一旦罪名成立,他们将面临5-20年监禁,以及每人25万美元的罚款。

不只是操守失当的问题

令人扼腕的是,案件中十五名被告年龄都集中在19-26岁,而其中两名主谋均仅24岁。回想这些学霸考神们,雄姿英发,考场指点江山之势,理应拥有大把锦绣前程,却亲手埋葬了自己人生的黄金期。

有论者体谅这些枪手们异地求生的艰难才铤而走险,据称有考生竟愿意出6000美金高价替考,果然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但真正导致他们悲剧的,不止是个人操守问题或现实生存压力,更为重要的是潜藏在背后的庞大市场需求。

眼下留学成风,低龄化趋势严重,对不少家长、学生来说,IELTS、TOEFL、SAT、GRE个个都成了名校拦路虎。学生应付不来,就想走歪门邪道。最终形成“枪手”不言,下自成蹊的格局。

可笑的是,找了枪手、费尽周折、侥幸过关,也没什么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即便入读,却极可能日后因成绩不佳而退学或无法毕业。至于又想走歪门邪道,重蹈旧路者,一旦东窗事发,则会被直接开除,甚至勒令遣返或牢狱之灾,浪费财力物力心力事小,葬送人生前程就亏大了。

可笑的是,找了枪手、费尽周折、侥幸过关,也没什么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即便入读,却极可能日后因成绩不佳而退学或无法毕业。

也不只是学术腐败的问题

美国此次门户肃清报告和对中国“枪手”事件的重罚,不仅是杀鸡儆猴的威吓之举。正如此案中,美国土安全局发言人的评价,“此行为不但是对美国大学的欺瞒,更是对美国移民司法系统的诈骗。”

确实,造假在美国人看来,绝不仅学术腐败这么简单。三百年前,欧洲流亡移民人士,先后经历黑暗的殖民时期兼血泪横流的独立战争后,终于在费城签订了《独立宣言》。为了维护得之不易的自由,这篇举世闻名的文件,在开篇便申明了这块新大陆的游戏规则:人生而平等。因此,在讲求公平竞争的美国人看来,考试中造假等同于剥夺他人平等受教育之权利,是对其核心价值的严重挑衅。不要说亚洲人,就是本国人造假一样不会放过。2010年,威斯康星大学的前副教授古德温因伪造数据,不但被“辞职”请出学术圈,还被判入狱1年和10万美元罚款。

相较之下,国人造假传统之悠久,对舞弊态度之随意,令人叹服。前不久,印度家长还在为考生爬墙传纸条,用性命诠释啥叫铤而走险时;远在唐朝,诗人温庭筠便能同时替八个人完成考卷,再逃之夭夭,其枪手功夫炉火纯青,无人能及。再看影视剧中,《逃学威龙》抛水果的舞弊奇招当笑料;而眼下高考,代考被捉,也不过是停考一年到三年的处罚。所以,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现实状况来看,似乎国人对待学术舞弊、造假一直都处于硬不起来的状态中,甚至有时还在学生圈中被看为聪明、调皮、玩世不恭的代表。

更不只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于是,不少“文化冲突论”应运而生,尝试将屡禁不止的造假现象,转化到中西方价值比较上。然而,这种转移视线的心态,对国人进步全无益处,而由外人来说,更是危害深远。

5月《时代周刊》有评论指出,学术诚信问题,已经开始阻碍整个中国留学生群体的申请(原文标题为Cheating allegations dog Chinese students applying to U.S. colleges—but the reality is more complex),揭示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正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此文从当下现实和历史发展来解析了中国学术造假问题,并且认为由于时下高考竞争激烈,不少人对留学抱着跳龙门的心态,于是想要蒙混过关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校方也渐渐倾向于不再信任中国文凭、成绩等。

文章看起来是为中国好学生们伸冤,但其背后“历史文化论”正好代表了当下整个海外市场对中国人的看法。其言下之意就是,如今学术不诚实现象,不是所谓害群之马问题,而是深埋于历史文化之根源中,无法摆脱,不可改变。说好听点儿叫“遗传性造假”,不好听就是“民族劣根性”,与海外盛传“中国人习惯造假”的大语境和谐呼应。

这才是造假问题真正可悲之处。国人在内受假奶粉困扰,在外还要被怀疑假文凭。这标签贴起来容易,撕起来难。即使再怎么辩解,比如中国历代替考者立斩首,鲁迅家道中落是其外祖父舞弊被捉,都无法阻止固有印象形成。一旦某个种族都被冠以擅长造假、舞弊、功利、自私之名,那它就离危险就不远了。

极度自私的功利主义才是根源

由此可见,承认差异可以,但要混淆是非就不行。不过,站在道德高地怒骂这些人违背诚实原则,并非难事,一个键盘就能做到。然而必须看到的是,造假现象已然从违反公义道德,变为妨害公众利益。前不久,知乎上还在讨论什么人叫自私,有论者高见让人印象深刻:自私与学历、性情并无直接关联,本源其实是自视甚高。

如果不是相信自己实力超群,在考场上稳操胜券,以此牟利也算自食其力,何以成为枪手;如果不是相信自己财力丰裕,无所谓什么手段都要达到目的,又何以去造假。此类人根本上缺乏的,是对人之为人的基本尊重。不论钱财、学历、文凭,万事皆唯我独尊。不说是尊重别人付出的努力,就是他人应得的机会,都视若无物,都能随意践 踏。

可荒诞的是,某些人拍案而起容易,自己遇到问题,却一样会想走歪门邪道。问题根本在于,要批判他人不尊重别人容易,但反思自己其实正在尊重什么,却很难。

留学,在很多人眼中,逐渐变成急功近利者的捷径之选,而持有规避高考、教育移民心态的人愈多。秉持如此功利之心,尊重学历,而非学识,尊重财力,而非实力,尊重名牌,而非正派。当教育沦为刷新自我身份、地位的工具,那危害他人又算得上甚么 呢?

说到底,学术造假问题理应正视和重视。否则,那些“枪手”们今日谋杀的是自己和海外留学生的前程,明日则更是每个“我们”的命途。

猜你喜欢
学术腐败舞弊枪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预防和治理:高校学术腐败问题探究
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
治理学术腐败需建立独立监督调查机构
美国枪手为什么都用AR—15突击步枪
高考舞弊
遏止学术腐败还须制度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