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推腐植酸产业发展(报告节选)

2015-12-19 12:59李治平
腐植酸 2015年1期
关键词:强制性腐植酸标准化

李治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综合业务管理部)

一、标准化与产业发展

1、什么是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我国GB/T2000.1-2002等同转化ISO的定义)。

2、标准的特性

(1) 标准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体现了标准的服务性;

(2) 标准须经协商一致,体现了标准的民主性;

(3) 标准须经公认机构批准,体现了标准的权威性;

(4) 标准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体现了标准的科学性;

(5) 标准强调“综合”,体现了标准的系统性。

3、什么是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我国GB/T2000.1-2002等同转化ISO的定义)。

标准化=制定标准+发布标准+监督标准实施

4、标准化的作用

(1) 标准化促进产业发展;

(2) 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

(3) 标准化推动科技创新;

(4) 标准化影响国际贸易;

(5) 标准化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

5、标准化促进产业发展

(1) 标准化引领产业发展

(2) 标准化规范产业发展

(3) 标准化优化产业发展

6、标准化的宏观经济效益

从宏观层面,标准化经济效益显著。标准投入产出比,法国1∶20;美国1∶50。

7、标准化提升企业效益

从微观层面,标准化提升企业效益。研究显示:

(1) 标准能够优化公司内部流程,减少浪费和内部成本;

(2) 标准能够为企业业务创新奠定基础;

(3) 标准可以作为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基础;

(4) 标准对企业毛利润的贡献大概在企业年销售额的0.15%到5%之间。

8、标准化的意义

习近平——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

李克强——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制定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比尔·盖茨——只有标准化,才能使软、硬件的通用资源的共享成为现实;谁建立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总之,对企业和行业发展来说,标准化是实现协同生产的纽带、供应链整合的抓手、引领行业发展的先锋,是战略,是使命,更是文化……。

二、我国标准化现状与改革创新

1、标准化现状

(1) 管理体制。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

(2) 标准体制。

国家标准:30680项;行业标准:42个国务院部委局发布68类行业标准37882项;地方标准:31个省区市发布地方标准26693项;企业标准:100万余项。

(3) 技术队伍。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21个;委员超过4万名;标准化研究机构277个。

(4) 国际标准化。

ISO、IEC全部高级管理机构的常任成员;ISO候任主席、IEC副主席、ITU秘书长;ISO、IEC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职务39个;ISO、IEC技术委员会秘书处65个;主导制定国际标准310个;与英、美、德等26个重点国家和地区签署了49个双边合作协议。

(5) 问题。

标准供给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标准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交叉重复矛盾、缺失、滞后老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不规范、实施乏力等。

标准效力未能充分发挥:对产业升级的驱动力不足、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力不够、对国际贸易的带动力不强、对社会管理和规范公共服务的推动力不够。

(6) 问题原因。

标准体系上:现行标准以政府标准为主。

管理体制上:现行政府标准层级多、发布主体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国家标准委作为事业单位,统一管理的权威性不够,对行业和地方缺乏有力协调管理手段。

基础保障上:法律体系滞后,经费严重不足,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2、改革创新

(1) 国家要求。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2013年12月底前提出改革完善强制性标准管理的方案,并组织修订一批急需的强制性标准;2014年建立健全推荐性标准体系;2015年基本建成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协调配套、符合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

(2) 原则。

该放的放开到位:减少政府标准的层级和规模,通过统一的强制性标准建立市场领域技术规则的权力清单,市场领域的技术规则更加简单、透明;培育发展按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团体标准,增强标准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该管的管住管好:强化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强化强制性标准统一管理。

(3) 目标。

现行标准体系:政府标准为主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主体层级和适用范围相同;企业主要选择执行政府标准。

新型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的两种性质、三大类型的新型标准体系;政府推荐标准缩小范围和规模;社会团体标准由社会团体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企业可自愿采用政府推荐标准或社会团体标准。

(4) 改革强制性标准体制。

整合优化现行强制性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家强制标准体系。强制性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国家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范围。

设立国务院标准化推进委员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标准制定和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

(5) 改革推荐性标准。

突出政府推荐标准的公益属性,逐步缩减数量和规模。

完善行业和地方标准备案制度,提高标准协调性。

(6) 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

积极稳妥推进产业联盟、学协会等专业组织开展试点,通过社会团体标准的增量带动政府推荐标准的存量改革。

制定社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制定社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通过第三方评价和采信机制,加强对其标准化活动的引导。

(7) 改革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

短期改革举措:企业使用统一标准在多地组织生产的,可选择在任一属地备案企业产品标准,实现“一地备案、全国通用”。

长期改革举措:探索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逐步改为企业产品、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建立统一的企业产品、服务标准信息公示系统。

标准和标准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反过来又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既是国家发展对标准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标准化发展的历史必然。

三、做好腐植酸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

(1) 健全组织机构。

腐植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决策层,制度、规划、发布标准。

腐植酸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执行层,组织落实、协调指导、监督检查。

专家委员会——技术层,决策的顾问咨询、标准的起草和审查、技术把关。

申报组建全国腐植酸标准化工作组。

(2) 加强制度建设。

腐植酸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办公室工作细则,专家委员会章程。

2、开展腐植酸标准化战略和体系研究

(1) 腐植酸标准化战略研究。

问题导向:围绕腐植酸行业发展全局性、根本性和长远性问题,开展标准化顶层设计研究。

方法:调查+专家。

重点:确定战略目标,明确战略任务,提出战略措施。

成果:腐植酸行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政策。

(2) 腐植酸标准体系研究。

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

方法:现状梳理+行业发展逻辑推演,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

成果:腐植酸行业标准体系框架、标准计划。

3、培育发展腐植酸工业协会标准

(1) 目标原则。

以满足腐植酸行业发展需求,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协会为主体。

(2) 重点任务。

建立腐植酸工业协会标准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腐植酸工业协会标准(一体化、综合化、模块化);争取国家认可和支持。

(3) 关键。

建立和完善协会标准运行机制,重点是协会牵头、产学研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利益共享机制

4、发起并参与腐植酸领域国际标准化

(1) 主要工作。

跟踪国际国外情况;组织推动制定国际标准;研究提出设立腐植酸领域国际标准技术组织的可能性和方案。

(2) 提示。

参与标准化活动首先考虑的不是我们付出多少,而是要权衡我们不参与会失去多少!

如果不参与标准化活动,那就意味着别人制定游戏规则,我们去执行!

5、腐植酸产业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强制性腐植酸标准化
2021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标准化简述
腐植酸在退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2019 年腐植酸文献检索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交通运输标准化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