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

2015-12-21 17:29吕卫君周国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办公室生态文明文化建设

吕卫君 周国泉

摘 要:作为辅助决策、协调关系、联系内外的高校办公室,其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对实现高校办公室有序高效运转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校办公室; 文化建设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34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126-03

高等教育生态化即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而建立的一种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动态平衡。[1]高校建立生态化校园文化是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内在文化述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作为辅助决策、协调关系、联系内外的高校办公室,其文化建设是高校生态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高等教育生态化的必然要求。

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的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四个方面,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其本质是通过对以高校办公室为核心的内外部系统的调控,获得高校办公室与外部环境、高校办公室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办公室管理、服务、组织、协调等功能,实现高校办公室有序高效运转,进而促进高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

一、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引领物质文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物质文化主要指办公室设施、办公室工作环境等,主要以实物的形式表现出来,是高校办公室文化的基础。物质文化建设在办公室文化建设中具有骨架和轮廓的作用,应结合办公室工作特点,着力打造具有身心调节作用、激发工作热情的办公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打造整洁和谐的办公环境

高校办公室作为服务窗口,具有政治服务、信息服务、智力服务、技术服务、生活服务、工作服务等功能,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高校要加大日常办公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用电脑、打印机等硬件条件,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硬件条件与工作需要、与作用发挥相适应。同时,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塑造出优良的办公室形象。要做好办公区域的规划布置、办公环境的整洁卫生工作,以良好的办公环境来减轻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职业懈怠,调适可能潜在的不当心理和行为,促使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不同的来访人员。来访人员也可以带着愉悦的视觉感受来面对工作人员,缓解可能潜在的不良情绪,营造出人与环境自然和谐的办公氛围。

2.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高校办公室人文环境建设要根据高校校园文化特点和办公室工作特点,凝练形成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用醒目的标语、富于教育功能的宣传橱窗等做好人文载体建设,突出高校办公室文化理念,营造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催人向上的环境力量,进一步形成高校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同时,通过人文环境建设,进一步发挥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办公室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促使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多变的社会环境、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选取适应学校发展的道德规范和工作理念来指引自身的行为。

二、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制度文化主要指以文字形式表达的规章制度及其具体运行中体现的文化,如办公室制定的规定、办法及工作规范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是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高校办公室各项工作高效运行的基本要求。高校办公室制度文化建设应与当前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突显人文关怀,力争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管理规范。

1.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原则

制度的建立要体现民主性,要充分调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参与和讨论,广泛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广大被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深入调查研究,吸纳各方经验,确保制度建立在民主、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要树立全局的观念,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制度建立的出发点要以人为本,要从办公室工作人员和被服务对象的自身出发,尊重办公室工作人员和被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尊重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价值,提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并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边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强调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反对特权主义,将崇尚公平公正作为办公室制度文化建设的精神追求。

2.实行目标管理,保证制度执行的效率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实行科学管理,是保证制度执行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确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定切合实际、富有激励的目标要求,通过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目标的反馈三个步骤,[3]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工作目标的自我驱动,保证办公室工作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目标管理中的协商、沟通、组织、协调,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从人出发的理念,尽可能地消除人为消极因素,使各元素为总体目标的实现和谐地工作,使制度执行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3.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制度执行的适应性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多元化的变动。办公室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同时注意制度的创新,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对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在完成制度建设后,在制度的管理上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废止与修订,保证制度的适应性。

4.实行激励管理,保证制度执行的主动性

高校办公室制度文化的建立必须充分尊重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在办公室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办公室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其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通岗位业务,树立一种不学习、不更新知识、不提高能力就要落伍掉队的危机感,强化求知意识和进取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出一套科学的、便于操作执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根据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定性和定量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行办公室人员聘任制度,打破人员能进不能出、职务能升不能降、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旧机制。打破现行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根据实际工作状况实行按劳取酬、责酬一致、多劳多得、优质高薪的分配原则,结合考核实际实施岗位工资浮动制,激励其努力工作,保证其执行制度的主动性,切实发挥制度建设在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中的保证作用。

三、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强化行为文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行为文化主要指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创造性活动。高校办公室行为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办公室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升。高校办公室行为文化的建立,必须以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为着力点,建设好一只业务精、作风好、纪律严明的工作队伍。

1.重视学习,不断提升人员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教育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固有的知识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办公室人员要多领域、多渠道地收集信息,勤学习、广学习、精学习,使办公室工作始终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的规划目标保持一致。要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之间的关系,立足全局,从国家、地区、全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个人理论素养,指导自身行为文化的建设。同时,要加强对业务的学习,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不断分析过程,寻求不足,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创造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办公室各项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4]

2.加强监督,不断规范工作行为

在先期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使办文办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衔接有序,使各项工作都有较明确统一的行为准则,都能纳入可控制的管理活动。提倡先进的行为规范,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不断以行为规范来调整业务行为。加强对办公室行为的监督,实行开放式办公,强化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以及被服务人员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形成约束的机制。建立岗位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实行科学考核,在实际考核中兑现奖惩,促使其规范有序地完成办公室工作。

3.选树典型,不断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

每个人都有精神需要,蕴涵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获得激励时,人的精神力量得到开发,激励越多,所开发的精神力量就越大。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时代的榜样,激励着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办公室要根据自身特点,走群众路线,着重从本部门入手,选树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树立办公室工作的标兵和楷模。要大力宣传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不断增强榜样的示范效应,让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得到持久的发扬光大,形成人人赶超先进、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提升精神文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精神文化主要指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作为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的高校办公室,其文化具有区别于一般办公室的独特之处,其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并在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公正、高效、和谐和人文发展的核心要素,构建包容开放的精神文化体系。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高校办公室文化建设的灵魂。[5]要始终坚定不渝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以此来指导高校办公室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努力探索,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自身建设上开拓创新。

2.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要强化想干事、真干事的强烈责任感、为学校谋发展的愿望,集中心思、专心致志地谋划好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要提高自我进取的主动性,克服浮躁情绪,更周到细致地考虑问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防止出现意外和差错,保证办公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3.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树立肯服务、愿奉献的思想理念,准确理解工作性质,自觉把服务体现在办公室工作的全过程,注重服务质量,始终做到心里装着群众,用真心实劲为群众办事。提升职业道德标准,强化作风建设,在具体服务工作中力求接待热情,处理及时,答复圆满。正确对待名利,定位好自身角色,对待领导,有礼有节;对待教师,热情真诚;对待学生,平易近人,乐于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奉献自己。

4.不断强化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

高校办公室作为协调与沟通的枢纽,对内对外、对上下级联系多,应主动树立沟通意识,协调好各方关系,为办公室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将可利用的环境资源转变为办公室持续运转的能源和动力。同时,高校办公室作为一个整体,一部分工作是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能够独立完成,但另一部分工作则需要办公室人员通力合作。每个办公室人员必须增强团队意识,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把分散状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效合力,实现办公室工作的高效率运转。

参考文献

[1] 杨如安.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与特色大学建设[J].教育研究,2013(3):75.

[2] 周国模.普及生态理念,建设生态大学[N].科学时报,2009-10-20(B1).

[3] [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李柱流,赵睿,肖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471.

[4] 黄力昕.新时期高校办公室人员的素质能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96.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高校办公室生态文明文化建设
高校办公室管理难点与优化方式研究论述
浅析高校办公室业务管理的结构优化
高校办公室凝聚力建设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