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研究

2015-12-21 16:39陆正洪
会计之友 2015年24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

陆正洪

【摘 要】 文章基于国有资产管理视角,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维度建立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并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以实现临床使用效果、成本效益水平、社会责任履行度等3个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的绩效目标,初步建立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三级指标体系使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在配置、使用、处置等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的运用更具适宜性。

【关键词】 大型医用设备; 绩效评价; 国有资产管理; 全生命周期

中图分类号:R19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4-0094-03

公立医院资产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立医院国有资产尤其是大型医用设备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所占份额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9年发布医改配套文件《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明确将设备购置列为政府完善卫生投入政策的方向之一,指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近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种新的资产管理标准——PAS 55(Public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55是被授予的标准编码),该标准将“绩效评估”列为资产闭环式管理关键环节之一。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覆盖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信息报告等资产全生命周期,如何基于国有资产管理视角开展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则成为医院管理者值得探究的课题。为了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医疗机构应适时确立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目标,建立涵盖财务维度、非财务维度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合理运用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配置、使用、处置等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

一、绩效目标设定

(一)临床使用效果

临床使用效果是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的首要目标。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效果绩效目标的达成通常基于三个视角,即先进性、安全性、有效性。首先,医疗机构需要对国内外同类大型设备临床使用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评价其技术层面先进性的保有程度,以及对于相关学科临床、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引领程度,据此设定大型医用设备先进性绩效目标;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对设备使用风险作出正确评估,制定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路径,界定临床适应症范围,设定合理的大型设备临床应用安全性绩效目标;在设定先进性、安全性绩效目标的基础上,达成考量大型医用设备临床应用意义、诊断准确率、治疗疗效有效性绩效目标。先进性、安全性、有效性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先进性和有效性是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的根本目标,缺乏先进性和有效性的设备不具备投入临床使用的意义;安全性是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效果的重要保障,没有安全性保障的先进性只能给人类健康造成新的危害。

(二)成本效益水平

随着新科技成果在医学领域不断推广运用,甲类、乙类以及新型大型设备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因其投资成本大、回收期长而成为医院开展成本效益分析的首选投资项目。按照成本习性,大型医用设备相关成本通常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配置阶段发生的购置、运输、安装成本构成大型医用设备原值,使用阶段则产生医技人员经费、材料费、维修保养费、水电费等运行成本,处置阶段尚可能发生相关清理费用。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经济收益主要来源于按照政府定价收取的检查、治疗费用,随着医改进程不断推进,医疗机构面临着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费收费标准逐步下调的劣势。大型医用设备的成本习性以及政府定价管制政策,使得医疗机构必须将设备成本效益水平纳入绩效评价目标,及时追踪大型设备使用状况,对配置的大型设备开展动态成本效益分析。

(三)社会责任履行度

医院公益性回归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只有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才能够得到社会支持并可持续地发展。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有多种不同界定。国外学者如雷蒙德·鲍尔、约瑟夫·麦奎尔、阿尔奇·卡罗尔等先后就社会责任概念提出不同观点,我国学者刘俊海、卢代富等也提出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李淑英(2007)在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能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该最大限度地增进和维护社会利益”的观点。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指向患者、医务人员、社会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具体而言,医院社会责任包括向社会提供公平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关注公共卫生和国民健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公立医院在使用大型医用设备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等各项日常医疗服务活动时,应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其重要绩效目标。

二、绩效评价体系

(一)财务维度

基于财务维度开展绩效评价是医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首要步骤。公立医院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其资金来源通常是自筹和财政补助两种途径,医院需要依靠多年自身积累才能提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资金保障,基于收入、成本等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量利分析法(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CVP)是公立医院对大型医用设备进行经济收益规划的重要技术路径,也是运用较为广泛的重要战略管理会计工具之一。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综合考量影响设备运营的成本、效益因素基础上,通过盈亏临界点分析,确定大型医用设备服务量达到多少人次才能做到不亏不盈,进而预测该大型医用设备实现经济盈利的目标工作量。由于我国现行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统一定价,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项目价格标准基本保持不变,因此运用CVP分析法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时,可以运用基本线性分析法计算保本点的数学期望、保利点的数学期望,以及保本的概率、保利的概率,从而进行相应分析与决策;当政府层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服务收费标准将呈现随机变量特性,医疗机构则可以相应选用随机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

(二)非财务维度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注重财务指标,基于财务维度的绩效评价体系自身也存在固有缺陷。一是会计信息和财务指标是对设备运营的一种抽象、综合的反映,能够反映设备使用的业绩结果,但同时却掩盖了很多深层次的业绩动因,仅依据财务指标容易导致绩效评价的深度不足;二是采集的相关财务数据多为事后获得,属于“过去”的会计信息,在时效上具有滞后性,不便于及时反映大型设备使用动态,不能实现过程跟踪;三是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组织,承载众多社会责任,医疗设备成本投入与效益的联动分析不能仅以经济盈利的大小来衡量。鉴于此,在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价过程中,更需要紧紧围绕“质量、安全、效果、满意度”等核心评价要素,立足设备使用状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临床使用效果、社会责任履行度等维度,建立基于非财务维度的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整合医院财务流、业务流的数据信息,完善补充财务指标的不足,改善医院运营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三)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切实可行地开展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工作,需要建立能够综合考量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果、投资回收、运营效率及社会责任履行等活动的指标体系,在客观易量化的财务指标和带有一定判断性的非财务指标之间寻找平衡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了2个一级指标,分为财务和非财务两个维度,财务维度指标权重40%,非财务维度指标权重60%。一级指标下分设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21个,详见表1。

三、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大型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透过绩效反馈、绩效辅导等方式促进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持续改进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绩效管理水平。总体而言,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在配置、使用、处置等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的运用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宜性。

(一)提供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更新可行性论证重要依据,把好“入口”关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可行性论证存在不够充分现象。我国卫生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量、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等因素按阶梯逐级有序对应配置,但由于我国现行医院等级复核评审、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医疗服务能力评价等考评指标体系中,均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模纳入指标体系,医疗机构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更新过程中,易出现争抢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指标现象,以期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这种现象的改变仅依靠行政干预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部分地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模和数量超越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水平,造成一定程度的决策性浪费。借助于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实现在购置大型设备前以量化的形式对医院现有设备综合情况开展考评,从先进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维度对拟配置设备开展绩效预测评估,开展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分析,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更新提供有说服力的支撑数据和决策基础,避免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决策的随意性,从根本上纠正超规模配置现象,解决设备盲目配置后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把好大型医用设备的“入口”关。

(二)严格审核、审批大型医用设备等国有资产处置事项,把好“出口”关

大型医用设备处置是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易于被忽视的环节。长期以来,在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活动中存在“重配置,轻处置”现象。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当设备使用期满功能丧失而无法继续使用时,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资产处置操作规程向卫生及财政主管部门办理资产处置审批手续,待处置申请批复后须及时办理资产账务核销及实物处置手续。借助于医疗机构提供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卫生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可以获得拟处置大型医用设备历史使用绩效的评价报告,并据此作出是否同意资产处置的准确判断,改变以往仅依据大型设备使用年限等要素进行处置决策的状况,使大型医用设备处置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杜绝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从而把好大型医用设备的“出口”关。

(三)逐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

就全国公立医院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情况看,总体使用效率不高,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现象并存。这种现象的产生有诸多原因,有来自医院内部的管理文化及管理水平因素,更有源自外部的国家医疗卫生财政补偿政策、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一方面,医疗机构大型设备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后,评价结果将逐步成为安排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可以倒逼公立医院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设备使用绩效评价结果也将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等公共政策提供决策数据支撑,实现从制度层面引导医疗机构本着绩效优先原则,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水平,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落到实处,避免盲目配置大型进口设备,纠正大型医用设备利用不足以及利用过度现象,从而逐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

四、结语

绩效管理具有显著的对象特征,即物与人。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价需要贯穿于设备配置、使用、处置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中;同时,大型医用设备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托良性医院绩效文化氛围,医院员工绩效管理配合度以及绩效评价支撑数据的可获得性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徐俊杰,许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用PAS 55标准研究[J].会计之友,2015(12):33-36.

[2] 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J].哲学动态,2007(4):41-46.

[3] 温素彬,杨欢.管理会计中Excel的高级应用——随机条件下的本量利分析模型设计与应用(Ⅱ)[J].财务与会计,2014(4):57-59.

[4] 卡普兰,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 刘俊勇,等译校.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3.

[5] 李平,洪学智,戴力辉.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绩效审计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1):91-92.

[6] 郑大喜.公立医院财政补助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5,34(6):8-12.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绩效评价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研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
范式转换视角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