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5-12-22 02:16
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后备田径教练员

辛 锋 刘 伟 支 强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转型期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辛 锋 刘 伟 支 强

(忻州师范学院,山西 忻州 034000)

采取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山西省现有的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三类院校(业余体校、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市中学)的田径教练员、田径后备人才为研究对象,对现今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训练目的很明确,但训练过程中的“学训矛盾”突出,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数量不断在下降,参加比赛次数少、实战经验不足,训练经费来源单一,田径教练员学历、科研水平低且后期的岗位培训少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山西省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现状

1 引言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的第一大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要实现田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大量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因此在田径运动发展的道路上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目前,山西省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其原因,本文将对山西省的田径后备人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山西省11个市业余体校、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和有田径训练队的市中学以及山西省29所省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田径教练员和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体育核心期刊,查阅并整理有关田径后备人才方面的相关文献和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浏览中国田径网、中国教育网、万方数据库等多家相关网站,收集大量有关田径后备人才方面的资料并整理有关的信息。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了关于田径教练员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力求全面、准确的反应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共发放教练员问卷150份,收回144份,回收率为96%,有效问卷为14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学生问卷1540份,收回1378份,回收率为89.48%,有效问卷12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98%。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 Excel2010软件对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并分析,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制定研究所需要的相应数据表,保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3 结果与分析

3.1 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

3.1.1 田径后备人才参加田径训练动机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表1 参加田径训练动机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调查(n=1240)

(1)良好的动机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动力。要想提高训练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参训动机,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将会使训练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表1中可看出参加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上大学”选择比例达到41.29%,说明大部分的人参加训练目的明确。另外有17.17%的人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14.19%的人想成为优秀运动员,说明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田径运动方面有所成就,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训练是遵循家长的意见或其他动机,所占比例分别为7.41%和6.69%。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和特长生选择通过田径进入高校,从而能够有机会进入高校进一步深造。

(2)调查表明,普通高校成为山西省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的主要发展方向。有36.85%的学生选择进入高校继续学习,从而实现自己上大学的理想;有25.32%的学生选择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只有18.7%的人选择进入专业运动队。这反映了家长对子女成才的期望及中学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没想法以及其他理由的后备人才占有12.58%和6.53%的比例,但山西省大多数学生训练目标直接指向了普通高校,这对提高体育人才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1.2 运动员的选材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选材要力求使用科学的测试和预测方法[2]。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练员选材是以多年的经验为主,只有少数教练根据生理指标测试来选材。通过对以上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各院校的田径教练员在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拔方式上稍微有些欠缺,只有一小部分教练员是经验和生理指标相结合的进行选材的。通过了解近几年以来山西省各校的田径教练员已经不是依靠单一的方式进行后备人才的选拔,但是选材的方法还有待提高。目前,科学选材在选材方式上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各学校的设施仪器的缺乏和经费的限制,给科学选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不便。

表2 教练员选材的方法(n=144)

3.1.3 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的训练现状

1.训练次数和训练时间

表3 中学生训练次数和时间情况分析表(n=1240)

训练次数和时间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环节。调查显示(见表3),学生每周训练1至2次有5.89%,每周训练3至4次有42.5%,每周训练5至6次的有28.87%,每周训练6次以上的比例为22.74%。在训练时间方面,每周训练2至2.5小时所占的比例较大为36.78%,其次为1.5到2小时之间占到22.01%。训练次数和时间能够从侧面反映山西省在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到了系统化的训练,以便顺利的实现训练目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田径后备人才训练的持续性。从训练安排来看我省各校制定的每周训练次数和每周训练时间都是很合理的,而高质量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合理的训练强度,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在训练中由于持续的高强度、大力量的训练,每天身体得不到有效的恢复,使身体疲惫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因此,教练员安排好训练计划,训练量和强度并因人而异则尤为重要。

2.训练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表4 田径后备人才文化学习情况(n=1240)

学训矛盾一直是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4中可以看出,我省各学校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学习情况非常糟糕。学习成绩差的占到总数的70%多,学习成绩较好的却为数不多,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这恰恰说明了我省各学校仅仅重视了学生的田径训练成绩,而忽视了他们文化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教育方式。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老师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使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造成学习成绩较低;另一方面形成这种学训矛盾的原因也在于学生在大运动量的训练中体能消耗过多,运动后疲劳没有完全恢复就要投入到学习中去,导致学生们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加上训练的压力,使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关注文化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恶性循环,使学生学习差。因此,必须处理好田径后备人才学习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后备人才受教育及训练的时间,调整教学形式,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性。政府和学校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 要求教练员要控制训练负荷,加强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3.1.4 各学校田径后备人才每年参加比赛情况

表5 后备人才参赛目的、参赛次数(n=1240)

在田径运动中,检验平常训练效果的最好手段就是去多参加比赛,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只有在比赛中,运动员才能更加用心的投入到比赛当中;比赛时的现场气氛、节奏都和平常训练有所差别。所以,多去参加一些比赛,既能积累实战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竞技水平,而且学习一些新颖的东西,为自己日后训练做好准备。集百家之长,弥自家之短。

从表5中可看出,11.77%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52.74%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是为了达运动等级,21.85%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是为了当做一次锻炼机会,11.21%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是为了当成一次训练,只有2.41%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的目的不确定。从参与比赛的情况来看,54.35的人一年参加1-2次比赛,28.71%的人一年参加3-4次比赛,14.19%的人一年参加5-6次比赛,2.74%的人一年参加7次以上比赛。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三分之二的后备人才参加比赛是为了达运动等级和当做一次锻炼的机会,这说明后备人才参加比赛目的很明确,积极性高,也想通过比赛来证明自己的训练水平。大部分后备人才一年参加1-2次比赛,很少一部分一年参加3-4次比赛,一年参加5次以上比赛的少之又少。这样就减少了与外界的比赛交流,渐渐地就降低了后备人才的水平。

3.2 山西省田径教练员现状的分析

3.2.1 教练员学历、职称结构现状

表6 教练员学历、职称结构现状

教练员的教学及训练水平,直接关系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3]。所以教练员队伍情况的好坏,对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学历是一名体育教师是否接受过正规体系教育的标志之一,从一方面它可以反应教练员在从事教育行业之前曾接受正规培养的文化教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田径教练员科研、训练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教练员的职称是其专业知识的综合体现,职称结构在一定程度能够反映教练员的训练和执教水平。现阶段山西省每个学校田径教练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专科为辅,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低。这说明山西省田径教练员综合实力较差,整体执教水平较低,各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引进不是很重视。针对这个问题,山西省各学校应多引进高水平、高专业素质的优秀教练员,同时应该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使山西省田径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为山西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奠定基础。从教练员的技术职称看山西省各校田径教练员中级所占比例较大,而高级和初级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山西省田径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不高,训练能力有限,对田径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科学研究意识不强。针对此现象,要鼓励教练员进一步全面、深入、系统的对田径知识进行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3.2.2 教练员对待训练的态度分析

教练员的态度是取得优秀成绩、促进训练目标达成的前提条件,消极的态度会则会阻碍发展[4]。调查表明,教练员对待训练的态度很认真和较认真的分别占29%和57%,这说明大部分教练员是很认真的,能够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并且他们的敬业精神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和尊重。但同时,还应该看到仍有14%的教练工作一般。教练员在工作中懈怠的态度定会影响到田径训练的效果,会阻碍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发展,这一问题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3.2.3 教练员的科研情况分析

表7 教练员发表与训练相关的文章情况(n=144)

在田径训练中,教练员是参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平时训练会有许多新问题产生,这就需要教练员对新产生的问题去探索和研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训练中,解决训练中产生的问题,这样将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调查中了解到,山西省田径教练员发表1-2篇与田径训练有关的文章的有98人,占68.06%;发表3-4篇文章的有25人,占17.36%;发表5篇以上文章的有13人,占9.03%;没有发表过与田径训练有关文章的有8人,占5.56%。可以看出山西省田径教练员整体科研水平不高,从而对后备人才的训练产生一些影响,未来还需要多做科研,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科研水平,剔除“重训轻研”的思想。

3.3 田径训练条件现状分析

3.3.1 训练经费

充足的训练经费才能保障田径训练的顺利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市学校的训练经费主要来源于本学校的支持,但是学校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在文化课的教学上,对田径训练的投入较少,使得训练经费不能满足训练的需求。因此,训练经费的短缺在无形中限制了学校田径场地设施及训练器材的更新和维护,参加比赛的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田径后备人才的发展。通过调查了解到,运城市每年都举办中学生运动会,已经连续三年在运动会上的资金投入都在150万左右。一个地区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可以看出该地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山西省各个地区都应该把运城市当作很好的榜样,加大在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3.3.2 场地设施

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场地、硬件设施做基础。田径训练场地、器材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田径训练的规模和质量,训练场地质量和数量的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田径运动开展的情况[5]。调查表明,目前山西省各个市中大多数学校场地和器材基本能满足训练需求,但是有一些学校由于设备维修和更新不及时使得训练场地及设施质量较差,专项练习的一些小型辅助器械较少,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要引起学校的注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参加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上大学”,普通高校成为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的主要发展方向。

4.1.2 中学生每周训练次数和时间比较充分。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少,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1.3 山西省中学生田径后备培养过程中文化学习与训练之间的问题较突出,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4.1.4 山西省田径教练员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但是教练员的科研意识不强,对田径训练的前沿知识了解较少,发表与田径训练有关的文章较少。

4.1.5 训练经费短缺,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维修或更新跟不上训练要求使训练质量较差,限制了后备人才的培养。

4.2 建议

4.2.1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训练

山西省各校田径后备人才训练动机比较明确,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们都希望能够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实现自己的理想。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田径训练,使他们从中受益。中学生田径后备人才的这种理念与当今社会体育人才流向是相吻合的,对今后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促进作用。

4.2.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及内容

从训练的次数和时间安排来看,田径后备人才的训练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内训练的质量和效益。由于训练量和强度安排不合理,身体每天得不到充分的恢复,带着疲劳的身体去训练,使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教练员还应该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量。

4.2.3 不断完善竞赛体制

山西省很多地方对体育运动不重视,尤其是学生每年参加比赛次数少,训练效果得不到检验。对此,山西省应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每个市改革田径竞赛体制,多举办一些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把比赛与训练融为一体。以赛代练、以赛促练,这是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

4.2.4 处理好中学生学习与训练之间的问题

针对山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综合全面发展的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要求文化课教师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让其明白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必须共同努力,灵活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后备人才的学习时间。加大田径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力度,正确处理好体育与教育的关系,这对培养高素质田径后备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4.2.5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一般情况下,运动员的能力和素质与教练员的能力和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对教练员的选择和培养上也需要认真对待,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运动训练对培养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性,并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工作,鼓励教练员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在提高运动训练水平中的作用,使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4.2.6 拓宽训练经费来源渠道

通过调查得知山西省每个市学校的训练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学校的支持,大部分学校对训练的经费投入较少,使得资金短缺。学校要加强训练经费的投入,合理利用学校的资源,与一些俱乐部合作,拓宽经费来源。同时当地政府也要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投入,改变训练经费短缺的局面,不断完善训练条件为山西省田径运动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姜传根,谢守玲.上海市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报,2009,34(1).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盖国富,戚鹏宇,李海波.黑龙江省田径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8,4,26(2).

[4]卢春根.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8(1).

[5]李梁华.江西省田径后备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1):61-64.

[6]蔡永茂.广州市业余体校击剑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4,21(1):65-68.

[7]张予.高留红.张予云等.对我国转型期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110-112.

[8]胡敏,詹晓梅,黎欣等.江西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3):81-83.

The Status Quo of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Athletics in Sh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XIN Feng, etal.
(Xinzhou Teacher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This paper adopts literature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three schools in Shanxi Province, the existing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athletics (amateur sports schools,traditional athletics schools, middle schools) of the athletics coaches, talented athle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ivation of reserve talents of athletic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 training purpose is very clear, but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the "contradictions" prominent, lack of human resources, talent quantity continues to decline, play less, lack of combat experience, training funds to a single source, athletics coaches degree, low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ost job training less, an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xi province athletics.

Shanxi province;athletics reserve talents; status quo

山西省体育局科研课题(14yb114)。

辛锋(1977-),陕西蒲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后备田径教练员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计数:田径小能手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