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2015-12-22 01:56李文轩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非遗影像信息重点实验室
湖南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花瑶挑花湖南师范大学

李文轩|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非遗影像信息重点实验室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李文轩|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非遗影像信息重点实验室

发展中心揭牌仪式

发展中心揭牌仪式

影像实验室成立仪式

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节目采访:《非遗传承在校园》

湖南非遗表演类项目研究成果

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强国”的口号,加强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让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全面的保护,在湖南省文化厅的指导下,于2013年3月29日,由湖南师范大学牵头,吉首大学、湖南文理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长沙学院、怀化学院、湖南农业大学、邵阳学院、湖南工程学院等院校共同参与,构建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中心现有82位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工作,其中博士学位29人,正高职称47人,副高职称18人,中级职称1人。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成员整合了当前湖南省教育界在非遗中颇有成就的专家和社会上有兴趣研究非遗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学术方面对非遗的研究发展和保护、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根据研究方向的不同,中心暂时设立了下属5个分研究中心:传统美术与工艺中心、民间表演艺术中心、民间文学中心、民俗中心、传统体育中心。各中心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研究工作,互相之间分工合作,协同攻关。

研究中心始终围绕着“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本土文化创新发展”这一重要宗旨展开工作。“使命驱动、兴趣促动、项目带动、协同互动、体制推动”是中心工作的指导方针,肩负着对高等教育传承文化的使命感,结合市场与经济的发展动态,根据实际需要与研究成员的兴趣所向,以项目作为研究载体,不同领域之间跨界合作,打破学校学术研究与社会商业实用之间的界限,以灵活的体制作为推动,推进“政、产、学、研、用”模式的高效运作。研究中心一直着力于研究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发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丰富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形式,为本土文化增添生命力而不断努力。

自成立以来,研究中心一直受到省内外重要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潇湘晨报、红网等新闻媒体和门户网站先后都对研究中心进行了报道和采访。中国教育报和潇湘晨报分别对非遗保护工作评论到:“我们做非遗保护,不能局限在博物馆里”“传承中华文明根脉,大学肩负重任”。都对研究中心的工作给予了极大重视。

花瑶挑花伞设计灵感来源:花瑶帽

花瑶挑花伞设计图

花瑶挑花伞设计实物效果图

2012年下半年,研究中心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开设了本土文化探索课程,主要针对花瑶地区和江华瑶族地区挑花和织锦图案展开研究,其中包含有动植物、几何、神话宗教等题材的图案。学生们依照现代设计法则,运用重构、简化、轴对称、抽象、变形、四方连续的手法让其以新的形象出现在现代日常生活用品当中。课程结束后,作品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府美术馆展出,让年轻的学子们感受到了来自花瑶文化的魅力。

非遗中心对花瑶文化的保护在设计领域进行多方面创新的同时,使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了花瑶人民的民俗民风,向外界展示了花瑶地区优美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为广大民众和研究花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考资料。

中心下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重点实验室不仅在花瑶挑花文化保护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所有参与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参与者构建了绝佳的学术平台,提供了先进齐全的设施,是保护工作的记录者,也是最有力的后援。

摄影:黎大志

设计:庞静

设计:王梓俨

设计:吴志谦

指导老师:吴余青

2013-2015年,研究中心的协同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联合,正在研究的项目有6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其余多件是省级、部级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心已发表著作73本,如《传统文化中的生计策略》、《楚韵巫风之谜:湘鄂渝黔边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研究》、《湖南滩头木版年画研究》,论文115篇,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实施框架与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的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湘西里耶古镇为例》、《构筑保护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探究》。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导的湖南非遗表演类项目更是先后分两批,以丛书的方式共发表了56本研究著作,这些学术著作与论文都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深的影响力和较高的参考价值。为后续进一步研究铺下了牢固的基石。

除了民族艺术文化,传统饮食文化在湖湘文化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心设立了老长沙饮食研究所,其目的是关注长沙本土饮食文化,推动饮食文化的发展,保存长沙饮食文化的精髓。

湖南非遗影像信息重点实验室

影像信息实验室

影像信息实验室内景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不断邀请具有研究能力的专家和学者加入,以项目研究中的实际贡献,嘉奖有功劳者,采用推行灵活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明确各方面的权利和责任。合理分配人员,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重视成果的原创与创新,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论文与比赛获奖将不再是唯一的评审标准,创新质量、贡献高低、影响力程度都会成为考核的准则。以此突破旧式僵硬的评判模式,建立动态的、综合的评价机制,鼓励竞争,倡导产学研同步,提倡跨界合作。

将来,非遗中心也将会加大在本科与研究生中培养相关领域人才的力度,培养一批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管理、开发的人才,让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研究更加规范化,帮助遗产传承人进一步提升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全力推动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向着更高更远发展。

猜你喜欢
花瑶挑花湖南师范大学
花瑶喜事
湘西南花瑶舞蹈动律初探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作品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挑花看“妹”
花瑶纱衣落谁家
隆回花瑶特色民族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