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双臂 拥抱4K

2015-12-23 06:16周宇龙
数码影像时代 2015年9期
关键词:立体中心

4K在中国发展的速度日渐迅猛,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影技术的无限可能性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体验,观众会越来越要求更佳的品质。几年前,当4K概念被提出时,很多人都在疑问,4K究竟有没有必要,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今天针对一些关于4K的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的詹振预老师。

Q:《数码影像时代》

A: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经理、立体总监詹振预

Q:请您简单介绍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

A:中影基地后期制作公司下辖四个制作中心,分别是,母版制作中心、声画制作中心、立体影像转换中心和译制中心。我任职于立体影像转换中心,负责的主要业务是2D转3D制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将传统2D拍摄的画面转制成立体画面,以及立体拍摄画面的处理和调整。

Q:目前有哪些电影级项目通过中影后期立体影像转换中心接手?

A:所承接的项目包括《警察故事》《战狼》《狼图腾》《太平轮》《机械战警》《冰河世纪2》以及海外的项目等。

Q:目前经手的4K项目有哪些?这些项目的制作难点在哪里?

A:中影后期的业务主要面向高端电影制作市场,这一类的电影项目一般都具有制作周期长,画面分辨率高的特点。现在我们所接触到的4K分辨率的项目以国外项目居多,例如索尼哥伦比亚公司的商业电影项目,英国广播公司的自然史诗类纪录片项目都是我们近期正在制作的4K电影项目。对于这些4K项目的制作难点的话,我认为现在主流电影市场上使用4K分辨率拍摄已经不成问题,摄影机指标甚至已经高于4K,达到6K、8K。但进入后期流程,首先4K的数据量会急剧增大,每一帧画面都是原来的四倍大,同时,在制作和存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修正版本及中间数据,占用的空间会进一步加大。相对电脑CPU的运行速度也需要进一步提升,硬盘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会大打折扣。还有一方面就是制作周期也会延长,直接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我国大多数二三线影院的放映设备还没有完成更新换代,4K画面只有通过4K播放设备才能表现出画面的细节和质感,现在制作和放映成本偏高,继而还要银幕的支持,还需要有足够大的观影场地,屏幕大了才能真正把清晰度表现出来,屏幕太小很难表现出4K的精彩画面。

Q: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立体影像转换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如何?主要承接哪些工作?

A:立体转换中心今年配置了一套叫做Pablo Rio的立体调整与校色设备,用作4K的实时播放、调整系统。Pablo Rio至少能够完成单轨6K或双轨4K立体的实时操作及预览,并支持在加入简单的通道设置、特效合成的前提下实时播放。8K单轨的话,如果没有加特效也能做到实时。同时,我们投资打造了配套的4K立体调色间,采用专业4K投影机,银幕宽度达到10米,就是为了配合4K监看环境,打造全尺寸、全流程的4K制作环境,如此才能体现其真正的魅力。除了新购置了Pablo Rio以外,还用达芬奇进行时间线的素材管理,生产制作环节采用Dell3500、Dell 3600等专业工作站,处于业内高端地位。

转制环节主要是通过Nuke软件实现,但是Nuke本身不提供转制的功能。因此,我们的研发工程师对其专门进行了立体转制插件的二次开发,包括深度定义系统、转制系统和监看系统等,通过各个生产环节的紧密、有序配合,完成每一个镜头的立体转制。在我们的工作里,除了制作立体本身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外,还有就是如何对这些镜头进行有效管理,其实也是相当有挑战的,一个好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一部电影的特效镜头一般情况只占全片的1/5-1/3,约几百个镜头,但立体转制是全片长度包含所有镜头,2D转3D相对特效环节需要处理的镜头量数量就会提高很多。比如2013年的贺岁电影《警察故事》中,平均镜头长度为3至5秒,全片3500多个镜头,要在三个月的制作周期里面处理这样的镜头量,进度管理其实非常有难度,所以我们的研发部门也专门针对于此进行了系统研发,开发了基于Tactic的素材管理平台,它会实时跟进每个镜头的工作进度,并按照工种分类、按流程逐级推进。所以,基于这些软硬件系统,我们承接的主要工作包括:立体转制、立体实拍镜头修正、全片立体效果搭理以及立体校色等。

Q: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立体转换中心参与制作的哪些大电影已经上映了?

A:近期我们制作了《狼图腾》和《战狼》。其中《战狼》是全片转制。《狼图腾》转制的内容约占全片的4/5,另外1/5的内容为立体实拍镜头。进口影片有《冰河世纪》以及去年的《机械战警》等。还有像《太平轮》我们参与了部分转制工作,因为这个项目制作周期非常紧,全片的立体转制工作很难由一个公司独立完成,因此我们只完成了约一小时成片的立体转制工作。所以我们现在除了面对国内的转制市场,还有好莱坞、欧洲的国际市场,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国际A级水准。

Q:从后期的角度来说,您觉得4K制作和2K制作的主要区别在哪?

A:虽然已经发展了几年,但从目前看来,“4K”仍然还是趋势。实际上如今我们能够进入影院观看的进口电影都是4K级的,这些影片在制作时会根据不同需求分别打包成4K版、2K版、3D版或IHAX版。由于受限于国内的播放环境,所以院线没有引进这些影片的4K版,这需要我们慢慢改善。说到4K与2K制作上的区别主要是在影像细节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后期增加了工作难度,需要更高的硬件支持。存储、调色、3D预览都要达到实时。对于制作环节来说,一是时间周期的增加,二是4K和2K看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对于2D转3D来说,这些不同对于制作来说极富挑战。只要硬件达到了,调色都影响不太大,但如果画面本身的细节增加了,2D转3D的细节难度就会加大,整个周期可能会比原来成倍增加,这个对后期制作部门应该是最大的考验了。

就像詹老师说过的,目前中国正处于4K发展期,随看人们对影像品质要求的提升,4K将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通过谈话发现,在目前的国内市场,4K技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4K技术提供更加清晰画面的同时却会带来更多的数据量;另一方面,4K电影从拍摄到后期制作已经拥有整套合理的解决方案,现在的设备足够支持4K的电影制作,但4K电影制作与放映成本又让许多电影人望而生畏。4K也好,8K也罢,这些都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在于电影人。4K只是刚刚开始,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及时掌握4K制作的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从容应对。

在2014年,我们看到了4K的世界杯,大电影,音乐会,MV,2015年也出现了4K的电视剧,4K的纪录片……同时中国首部4K电影《归来》也充分证明了4K技术的可操作性。剩下的,就等市场张开双手去拥抱逐渐盛行的4K时代。

未来,要看我们自己的4K技术。

责编/周宇龙

猜你喜欢
立体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立体花饰的介绍及在立体裁剪技术中的应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炫酷立体卡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