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分析及鉴别诊断

2015-12-23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椎旁椎间隙脊柱炎

郑 旭

(沈阳市胸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4)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分析及鉴别诊断

郑 旭

(沈阳市胸科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44)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结果临床表现常见波状热,明显腰痛,乏力,影像学表现主要是布氏杆菌脊柱炎病灶主要分布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椎体边缘明显骨质增生,病灶多位于椎体边缘及椎体前中部,椎间隙变窄较结核轻,少或无椎旁脓肿形成,无死骨形成。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CT表现,鉴别诊断应包括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和化脓性脊柱炎。

布氏杆菌;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临床

布氏杆菌病又称马耳他热、波伏热,由各型布氏杆菌引起,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较少见[1]。该病易侵袭脊柱,引起布氏杆菌脊柱炎,因其较少见且与结核性脊柱炎等其他脊柱脊柱疾病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常常引起误诊、误治。近年来由于养殖业发展,该病有所增加,因此增强对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了解,熟悉此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极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4例,其中男性12例,占85%,女性2例,占(15%)。年龄25~55岁,患者均有与牛羊及相关产品接触史,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间断发热,表现为波浪热,本组病例最高40.2 ℃,最低38.1 ℃,9例(64%)游走性关节痛,多汗,乏力,腰疼病史。本组病例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8例(57%),血沉增快4例(29%),结核菌素试验阴性13例(93%),布氏杆菌血清疑集试验均阳性,>1∶160。

1.2 检查方法:均行平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

2 结 果

见表1。有2个椎体受累12例(85%),腰4椎体受累最多(71%),4例椎间隙略窄(28%)。10例可见椎旁或棘间韧带钙化(71%),14例可见骨膜增生,7例累及附件骨(50%),3例椎旁软组织轻度肿胀(21%),其中1例可见脓肿形成(7%),且脓肿局限于病变椎体旁。

3 讨 论

3.1 流行病学[2]:布氏杆菌病在流行病学上属于地方性疾病,多发生于牧区,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及西北农牧地区为主要疫区。患者几乎均有与牛羊或相关产品接触史,羊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在春末夏初发病高峰季节该病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症状为发热、多汗、关节痛、肌肉酸痛、骨关节损害等。波状热(多>38 ℃,最高可达40 ℃)及游走性关节痛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符合相关文献报道[3],布氏杆菌脊柱炎且伴有明显腰痛。

病理改变:其病理改变是布氏杆菌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侵入人体后,即被吞噬细胞吞噬,流入淋巴结,而细胞未被消灭就可形成感染灶进入血循环,不断释放内毒素,出现慢性脓毒血症,并侵犯肝、脾、骨髓、关节等组织。椎体受侵后,形成局部性上皮样结节,逐渐进展成感染性肉芽肿,椎体、间盘可破坏,增生形成骨赘或骨桥,椎体破坏同时有骨质增生硬化。

影像学表现:布氏杆菌脊柱炎是布氏杆菌病损害骨关节系统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献报道在布氏杆菌病中发生率为2%~53%[4],其病变特点为多发生于腰椎,以L4最为多见[5],多累及二个以下椎体,病灶小(1~5 mm),病变多累及椎体前中部及边缘,因而其引起脊髓受压导致下肢瘫痪者非常罕见。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膜反应明显,因此常见骨桥、骨赘形成,骨赘加上其间破坏灶以及增生的骨膜,共同形成“花边椎”,为布氏杆菌脊柱炎特征性表现[3]。椎体破坏灶内无死骨形成,椎体形态多正常,间盘破坏轻,椎间隙狭窄较结核轻。较少形成脓肿,且脓肿局限于病变旁,累及附件骨较常见,椎旁韧带钙化常见。

3.2 鉴别诊断:临床工作中,布氏杆菌最易被误诊为腰椎结核,其原因有:①二者均为慢性病变。临床表现及病变部位相似。②布氏杆菌脊柱炎为少见地方性病变,牧区以外的的医师对其认识不足。

布氏杆菌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要点:①结核性脊柱炎原发病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在我国以原发于肺结核占大多数;②结核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低热(<38 ℃);③在原发病灶活动期,结核杆菌经血循环到达骨与关节部位,椎体及间盘破坏为其特征性改变,其病理改变为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芽肿、脓液或冷脓肿,骨破坏胜于骨生成,病变以融骨性破坏为主;④多发生于胸腰段,以L1~2最为多见[6],且常2个以上椎体受累,病灶大,可横贯椎体,常造成椎体塌陷,引起脊髓受压至下肢瘫痪者常见,脊柱常见后突畸形。病灶内死骨形成,无明显骨膜增生及骨质硬化,累及附件骨较少见。椎间盘破坏明显,腰椎结核几乎均可见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明显,常见冷脓肿形成,且脓肿多发生流注现象,肿胀软组织内常见点、片状钙化形成。椎旁韧带钙化少见。

表1 患者受累椎体部位、数量、椎体形态等情况

此外布氏杆菌脊柱炎还应与化脓性脊柱炎及强直性脊柱炎鉴别:①化脓性脊柱炎高热不间歇,白细胞总数可达2万以上,影像表现骨破坏多于修复。死骨形成常见。椎间隙多不狭窄。椎旁脓肿或髂窝脓肿出现较早,因MRI有较好软组织分辨率,因此可在明显的骨质破坏之前发现椎间隙及椎旁软组织的炎性改变,因而对于早期化脓性脊柱炎与布氏杆菌脊柱炎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7]。②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累及多个椎体,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椎间盘无破坏,椎旁无脓肿形成[8]。

总之,布氏杆菌脊柱炎在CT影像中有其一定的特征,结合三维重建检查,对于椎间隙、椎体形态、间盘及椎体内部病变显示更为清晰,同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多数病例能够得到确诊,以便能及时治疗,防止复发。

[1]Dean AS,Bonfoh B,Kulo AE,et al.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and q Fever in linked human and animal populations in northern togo[J].PLoS One, 2013,12;8(8):e71501.

[2]杨新明,石蔚,阴彦林,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9):1632-1634.

[3]Günal O,Barut S,Ayan M,Kılıç S,Duygu F.Investigation of Coxiella burnetii and Brucella seropositiviti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fever[J].Mikrobiyol Bul,2013,47(2):265-272.

[4]Merih Is,Ferruh Gezen.Brucellar lumbar epidural abscess:case report and review [J].Neurosurg ,2006,16(2):100-103.

[5]李学兵.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影像学表现[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z1):25-26.

[6]杨新明,石蔚,杜雅坤,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表现及外科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9):1463-1466.

[7]刘涛,孙建民,崔新刚,等.MRI及病理学鉴别早期化脓性脊柱炎及布氏杆菌脊柱炎中的应用及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18(4):499-504.

[8]张海波,傅警龙.布氏杆菌性脊柱炎3例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 503-504.

R593.23

B

1671-8194(2015)01-0078-02

猜你喜欢
椎旁椎间隙脊柱炎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肌骨超声评估支具干预对Rigo E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旁软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基于IDEAL-IQ序列MR纹理分析评价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脂肪浸润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