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源于有效的亲子沟通

2015-12-24 19:51庞桂美
中国德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耳洞耳光同理

庞桂美

据报道,十岁女孩乐乐跟父母逛街购物,经过一家首饰店时,可以打耳洞的广告引起了乐乐的兴趣。乐乐说自己想打耳洞,当场被父母拒绝,她便大吵大闹起来,母亲一气之下当街打了女儿耳光,情绪失控的乐乐哭着打电话报警,并称父母是人贩子。

任何冲突都涉及双方,亲子之间的冲突亦如此。在这起母女冲突事件中,妈妈当街扇女儿耳光的做法简单粗暴,极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严重的逆反心理。

其实,类似乐乐与妈妈这样的亲子冲突,在中国的普通家庭很常见。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亲子沟通。2015年10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明确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这也迫切要求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的需求,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家长不能轻易否定孩子,要对其有同理心。要尊重孩子作为孩子的特点,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父母首先要分析这种行为是否与孩子的身心特点有关。在跟孩子沟通时,家长不要习惯于对孩子的行为直接做道理上、规范上的评价和纠正,更不能随意埋怨、批评、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不愿跟父母说话。要先理解、接纳孩子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同理的姿态跟孩子说话,只有这样,沟通才会顺畅轻松。报道中的十岁女孩已经有了对美的追求,家长应理解幼小心灵对美丽的向往,细心呵护与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

家长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如家长可以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蹲下来,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理解,也是一种平等与尊重。这意味着家长放下权威的架子,把孩子当做朋友。蹲下来不仅仅是从身体上蹲下来,而且是从心理上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独特,体会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思想。

家长要带着原则去进行沟通。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我们确实要将孩子看成一个个有权利的个体,但是,说他们有权利,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做成人能做的事。因为,毕竟他们还处于身体发育、思想幼稚的成长期,没有成人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所以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务必要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父母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应该尊重、理解、信任孩子,也要注意方法,维持底线。这样一来,孩子才能与父母保持有效的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完成真正有效的教育。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耳洞耳光同理
同理心:“走心”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
耳洞
老来更明同理心
耳洞
避免同理心耗竭
打耳洞,易发炎
打错了
滑落还是攀爬
耳洞
耳光是掌声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