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父母的手机依赖贻误家庭教育

2015-12-24 19:51周耀民
中国德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陪伴高质量爸爸妈妈

周耀民

据报道,南京某小学的几名学生根据家长日常“刷手机”的场景,汇编了一首题为《放下手机,抱抱我吧》的诗歌,句句戳中当下家庭教育的痛点,引得许多家长为之羞赧而汗下。这里摘引几句,“临睡前,我和爸爸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他在看手机。”“我过生日,一家人吃饭,可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在看手机。”该诗最后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亲爱的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家长们在数字化生存语境中患上了手机依赖。手机在家庭教育中不仅绑架了家长而且耽误了孩子,诗歌《放下手机,抱抱我吧》正是孩子对当下家庭生活的真实记录,对家庭教育扭曲和缺位的大声抗诉,也是对高质量家庭陪伴的高度吁求。然而,面对家长每日的“手不释机”,能自觉抗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孩子在家长权威的裹挟下并不发声,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此,遏抑手机依赖对家庭教育的侵蚀,不能只靠孩子的呼吁,更需要家长的自觉自省。让家长自觉自省并不容易办到。很多家长浸淫于手机媒介不能自拔,经年累月下来,已被手机“麻醉”了自己,他们很难清醒地认识到由此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如温水煮蛙一般,长此以往将积重难返。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一方面明确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警示家长莫要对孩子“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另一方面也指出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应承担必要教育和指导责任。

政策的导向已经给出,孩子们呼声犹在耳畔,中小学校应顺势担当起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责任,联合家委会开展深入社区的家庭教育帮扶活动。首先,警示家长放下手机。学校不妨以恐惧诉求策略给家长一个“显微镜”,放大家长的手机依赖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揭示青少年由于缺少高质量陪伴和家庭教育而导致的人格缺陷和行为习惯偏差。其次,引导家长走近孩子。家校两方可以合力寻找能代替手机的亲子活动,通过多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最后,监督家长“断机劝学”。学校不妨发动孩子们的力量,鼓励孩子以平等的姿态与父母互相监督,放下手机畅开交流,形成一些对父母约束的力量。

父母应该爱孩子,这一点家长们不教自会;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这一点则需要学习和行动。南京某小学的学生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们倾听到了孩子们的想法,洞悉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子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行动起来,开展倡议,使家庭教育步入正轨。

责任编辑/邱 璇

猜你喜欢
陪伴高质量爸爸妈妈
陪伴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