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讨

2015-12-25 07:51赵晓东赵义民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林下经济河南

赵晓东, 赵义民

(1.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 471002;2.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郑州 450045)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讨

赵晓东1, 赵义民2

(1.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洛阳 471002;2.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河南郑州 450045)

摘要分析了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对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规划实施所产生的效益。预计至2017年,河南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将达到160万hm2,创造产值1 552亿元,占林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27万个,将较大程度地提高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

关键词林下经济;规划;中原经济区;探讨;河南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是林业建设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河南省已将458.47万hm2集体林地明晰产权,农民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牧草,养殖家禽、家畜、驯养野生动物,对植物叶、花、果、种子和野生蔬菜等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森林景观发展观光休闲和生态疗养等产业,既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增加就业机会,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编制河南省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对河南林下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河南林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现状近年来河南林下经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截至2012年底,全省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253.13万hm2,产值达103.2亿元。一是林下种植成效明显,主要以林药、林菌经营模式为主,林花、林经等多种经营模式并存,面积达17.47万hm2,产值达27.41亿元。二是林下养殖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林下养殖规模达2 874万只(头、箱),其中鸡、鸭、鹅等禽类2 600多万只,猪、牛等畜类240万头,养蜂9.3万箱,利用林地面积近6.67万hm2,年产值达24.3亿元。三是相关产品采集加工稳步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基础改革,320万hm2集体林地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落实到了超过1 000万个农户手中。截至2012年底,对森林植物的叶、花、果、皮、种子以及林地的野生药材、蔬菜、藤条等的采集、加工产品的总量达11.8万t,利用林地面积15.67万hm2,产值8.16亿元。四是森林景观利用面积快速增加。利用良好的森林环境和景观以及林下无公害产品开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疗养、果品采摘、林下餐饮,同时营销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品、中药材、工艺品等,已成为林改后林农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选择。据统计,全省集体林地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40.67万hm2,年接待游客5 010万人次,产值43.33亿元[1]。

1.2主要做法

1.2.1强化措施,政策扶持。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不少省辖市和县级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负责人为组长,林业、财政、金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林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出台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如濮阳市、漯河市2009年分别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栾川县印发了《发展林下经济奖补办法》。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1.2.2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在集体林地确权发证的同时,河南省林业厅相继启动了林下经济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林权流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等深化改革试点工作。2012年初,河南省林业厅又制定了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标准,组织开展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表彰了34个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为推动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地注重把示范带动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推手,如西华县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催生扶强了一批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

1.2.3借力科学,提升水平。河南省林业科研机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组织开展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品种与新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林药、林菌和林禽、林畜的高效发展模式与技术研究。在科研项目上安排了林下种植魔芋、木耳、香菇及林草禽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了林下柴鸡养殖和林下山药、双孢菇、麦冬、花生等实用种植技术,促进了林下经济发展。

1.2.4强化服务,健全体系。各地积极打造健全的服务网络,为林农及时排忧解难。舞阳县整合林业、科技等部门技术力量,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林下经济科技服务,提高林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1.3存在的问题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目前处于启动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完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没有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对林下经济发展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服务;二是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扶持力度小[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林下经济发展不平衡,林地利用率低;四是林下经济组织化程度低[3],经营分散,龙头企业和农民林业合作组织参与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五是林下经济发展缺乏技术标准体系和科学规划[1,4]。

2河南林下经济发展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2.1指导思想以中共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以加快林业发展转变方式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5],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林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2遵循原则

2.2.1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应重点开发利用商品林林下资源;在确保生态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应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

2.2.2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根据河南省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发展模式,重点培育区域化的特色产业,统筹各方利益,合理确定发展项目和规模。

2.2.3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各级政府需制定和完善各项林下经济发展政策,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整合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资源[6],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对林下经济发展给予扶持,并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农民真正受益。

2.2.4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实行科学管理,加强林下经济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推广以及示范带动,开展集约经营。

2.2.5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优化林下经济发展机制,并不断提高林农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及时解决农民在资金、技术、生产、销售中的问题。

2.3建设目标

2.3.1总体目标。经过5年的发展,河南林下经济产值实现稳定增长,占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到2017年,河南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将达到160万hm2,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0%以上,林下经济总产值将达到420亿元;建成林下经济产业集群30个。

2.3.2具体目标。全省林下种植面积达到48.67万hm2,产值65亿元;林下养殖规模达到6 200万只(箱、头),利用林地13.33万hm2,产值161亿元;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量18.5万吨,利用林地24.67万hm2,产值14亿元。森林景观利用面积达到73.33万hm2,接待游客9 500万人,产值180亿元;从事林下经济的专业合作组织或家庭林场达到1 900家;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户达到296万户,为327万人提供就业机会。

3河南省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任务

3.1地区规划建设任务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任务见表1。

表1 河南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任务

3.1.1北部山区。北部山区主要指太行山区,规划到2017年,林下经济建设任务分别是:林下种植1.71万hm2,林下养殖464万只(头、箱),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0.84万t,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11.13万hm2,年接待客人1 819万人次。

按经营模式分:①林下种植。林药1.58万hm2,林菌0.10万hm2,其他0.03万hm2。②林下养殖。林禽438.3万只,林畜20万头,林蜂5.7万箱。③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果实(含种子,下同)0.49万t,叶和花0.01万t,枝和皮0.02万t,其他0.32万t。④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年接待客人1 361.05万人次,农家乐与林下餐饮接待310.3万人次,采摘游玩接待44.85万人次,生态服务及其他接待102.8万人次。

3.1.2西部山区。西部山区主要指伏牛山区和黄土丘陵区,规划到2017年,该地区林下经济的建设任务是:林下种植18.86万hm2,林下养殖2 965万只(头、箱),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12.16万t,森林景观利用年接待游客4 639.9万人次,利用林地面积36.01万hm2。

按经营模式分:①林下种植。林药12.16万hm2,林菌2.39万hm2,林经0.15万hm2,林菜2.13万hm2,林草0.37万hm2,其他1.65万hm2。②林下养殖。林禽2 625.2万只,林畜221.5万头,林蜂17.3万箱。③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果实(种子)8.03万t,叶和花2.18万t,枝和皮0.2万t,其他1.75万t。④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年接待客人3 983万人次,农家乐与林下餐饮接待257.6万人次,采摘游玩接待153万人次、生态服务及其他服务246.3万人次。

3.1.3南部山区。南部山区主要指大别山区和桐柏山区,规划到2017年,该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任务是:林下种植4.96万hm2,林下养殖840万只(头、箱),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4.73万t,森林景观利用面积295万t,年接待游客2 839.8万人次。

按经营模式分:①林下种植。林药3.33万hm2,林菌0.18万hm2,林菜0.65万hm2,林草0.36万hm2,林茶0.38万hm2,其他0.07万hm2。②林下养殖。林禽699万只,林畜141万头。③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果实(种子)2.67万t,叶和花1.29万t,枝和叶0.38万t,其他0.39万t。④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年接待客人2 153.5万人次,农家乐与林下餐饮接待150万人次,采摘游玩接待47万人次,生态服务等39.3万人次。

3.1.4平原地区。平原地区主要指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规划到2017年,该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任务分别是:林下种植23.13万hm2,林下养殖1 931万只(头、箱),林下相关产品采集加工0.77万t,森林景观利用面积6.51万hm2,年接待游客651.3万人次。按经营模式分为以下几类:①林下养殖。林禽1 693万只,林畜238万头。②相关产品采集加工。果实(种子)采集加工0.26万t,叶和花0.02万t,其他0.49万t。③森林景观利用。森林旅游年接待客人338.25万人次,农家乐与林下餐饮接待162.85万人次,采摘游玩接待123.9万人次,生态服务等26.3万人次。

3.2重点建设任务

3.2.1集群建设。到2017年,全省建成林下经济产业集群30个,集群建设利用林地面积105.48万hm2,占规划林下经济发展面积65.9%,可提供就业岗位190万个。

3.2.2示范基地建设。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培育示范基地,通过其示范带动,使更多农户参与到林下经济建设,促进全省林下经济健康发展。到2017年,规划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80个,利用林地面积32.56万hm2,占林下经济产业集群的30.9%,可提供就业岗位31.4万个。其中,林下种植集地54个,林下养殖基地39个,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基地16个,森林景观利用基地38个,林下经济综合类基地33个。

4资金概算

4.1投资标准①林下种植:林药7 500元/hm2,林菌45 000元/hm2,林经(油、粮)3 000元/hm2,林菜4 500元/hm2,林草4 500元/hm2,林茶30 000元/hm2,其他7 500元/hm2;林下养殖:林禽25元/只,林畜1 000元/头,林蜂200元/箱,其他200元/只。相关产品采集加工1 000元/t;森林景观利用3 000万元/万hm2;林下经济集群100万元/个;示范基地10万元/个;林下经济管理服务机构50万元/个;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家庭林场5万元/个;制定标准5万元/个;省级培训500元/人次、实际培训200元/人次,县级培训100元/人次。

4.2投资估算根据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 2017年规划发展目标,按照确定的投资标准,2013~2017年林下济经济发展分别需投资69.43亿、82.32亿、97.71亿、116.10亿、140.04亿元,5年规划期内共需投资505.60亿元。其中:林下种植136.68亿元,林下养殖271.52亿元,相关产品采集加工7.87亿元,森林景观利用88.08亿元,产业化集群0.30亿元,示范基地0.19亿元,林下经济管理服务机构建设0.40亿元,专业合作组织0.5亿元,标准相关技术制订、人员培训0.07亿元。

4.3资金筹措发展林下经济,需逐步建立政府领导,企业、农民等经营者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财政需设立林下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优势产品集中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生产技术标准制定与培训等。市县级财政应安排转向资金或相应的配套资金。各级林业部门应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科技、水利、农业、商务、扶贫等部门,紧密结合各自项目建设的政策与规划,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5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需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认识发展林下经济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把规划的实施纳入年度目标,落实奖惩机制,加强检查考核,实行目标管理[7],整合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等项目和资金,保障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8],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5.1加强服务机构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加强相关管理服务机构建设,形成较完备的林下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省辖市和县(市、区)林业部门均应设立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服务机构,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流转和抵押贷款指导、合作组织建设扶持、林业政策和技术信息咨询等,确保林下经济健康发展。

5.2加快合作组织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和支持林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快建立林下经济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等作用。

5.3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与科技、农业、畜牧、旅游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支持科研部门、龙头企业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及林下产品精深加工的研发力度[9],加强林下种植、养殖模式研究,尽快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

5.4积极开展培训[10]依托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努力培育一大批林下经济示范户、林业合作组织技术人员、林业技术明白人。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有效手段,大力宣传河南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为规划的实施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6效益分析

根据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林下经济的投入产

出比为1∶3,5年规划期内,总投资505.60亿元,可创造产值1517亿元。至2017年,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将达到160万hm2,综合产值达420亿元,林下经济占全省林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通过实施规划,可提供就业岗位327万个,使林农人均年收入较2012年增加900元,并带动加工、包装、运输、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将较大地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规划的实施,将提高河南林业集约化生产水平,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生产过程中的浇水、施肥、耕作等有利于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促进林木生长,较大程度地提高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河南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2014,21(9):103-106.

[2] 张连刚,支玲,王见.林下经济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3(6):562-567.

[3] 黄映晖,刘松,田超,等.北京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11):83-89.

[4] 邓 坦,邓照东,杨齐.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9):10190 -10191, 10203.

[5] 倪彦武.彭阳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197, 200.

[6] 韩杏容,黄 易,夏自谦.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以贵州省桐梓县为例[J].林业经济, 2011(4):85-90.

[7] 陈静,张虹鸥,吴旗韬.广东山区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14(3):268-274, 280.

[8] 杜德鱼.陕西省林下经济发展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013(4):135-139, 143.

[9] 奉钦亮,覃凡丁,陈建成.基于SWOT-AHP 的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林业经济, 2011(11):57-60.

[10] 陈波,李雄光,李娅.云南省林下经济主要发展模式探析:基于对云南省典型案例的调查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 2013(6):510-518.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260-03

作者简介赵晓东(1978- ),男,河南郑州人,讲师,硕士,从事森林培育、林业生态经济、林业信息化建设等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1

Discussion on the Under-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Henan Province Based on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ZHAO Xiao-dong1, ZHAO Yi-min2(1. Henan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 Luoyang, Henan 471002; 2. Henan Institute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Zhengzhou, Henan 450045)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major action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under-forest economy development in Henan, and discussed the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task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and analyzed the benefit generated of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Until 2017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rea would reach 160 ten thousand hm2, the creation of value would reach 1 552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output value of forestry would be more than 20%, jobs provided would be 327 ten thousand ind,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would be improved greatly.

Key wordsUnder-forest economy; Plann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Discussion; Henan

猜你喜欢
中原经济区林下经济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