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大龟”只有德化能看到

2015-12-25 00:47本刊
福建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德化县大帝德化

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福、禄、寿、喜、财” 的吉祥象征,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在泉州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摆大龟”是这里最隆重的民俗活动,已经沿袭了几百年。

每年快到农历三月十五的时候,丁墘村的村民就忙活起来了。他们得赶在医神保生大帝诞辰之前做好12只糯米“大龟”, 如果逢闰月的年份,还要多一只。这些做好的糯米“大龟”将被摆放在大卿宫的神案上,用来供奉保生大帝,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祝愿百姓消灾延寿、安居乐业。

丁墘村的村民陈孝旭,从小就跟着祖父、父亲制作糯米“大龟”。

“龟背上的纹路,正中央是五行,周围是八卦,底下是二十四节气;龟的前脚趾有5只,后脚趾有4只,这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可走遍五湖四海。”陈孝旭介绍,“听父辈说,以前是各家各户自己制作小糯米龟,后来祭品太多摆放不下,就改为摆‘大龟’。”后来工艺慢慢失传,现在仅他们家在制作,传到他已经第四代了。

制作糯米“大龟”,要经十几道工序。

先在制作前一天开始浸泡糯米,然后将糯米磨碎、蒸熟。再把白糖熬成褐色的糖浆,与蒸熟的糯米调匀,等降温后就开始塑形。外形做好之后,还要在表面刷上一层食用油,以增加“大龟”的亮泽和质感。

完成的“大龟”每只重约120斤,需耗费大约60公斤糯米和40公斤白糖。每做完一只,陈孝旭就和家人把“大龟”连桌子一起抬到大卿宫。

农历三月十五这天,丁墘村大卿宫内,栩栩如生的糯米“大龟”端放大厅,加上舞龙斗狮、南音曲艺、高甲木偶轮番上台表演,让乡邻们饱尝民俗文化大餐。活动结束后,这些“大龟”被切分给大伙儿,家家户户都飘散着米糕的醇香。

丁墘村大卿宫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主奉保生大帝,是德化道教发祥地之一,宫内保留有古代木刻漆金楹联及近代珍贵壁画等文物,被德化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宫独有的“摆大龟”民俗,已成为德化地区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

猜你喜欢
德化县大帝德化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居鲁士大帝:用宽容称霸世界
德化窑白釉雕鹤鹿老人像
福建省德化县 双鱼幼儿园优秀美术作品展(一)
德化昆坂村:穷山沟变身红色旅游胜地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优秀美术作品展
福建省德化县丁溪幼儿园美术作品展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