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生态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5-12-26 02:17张芯子琪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调查山东思考

山东生态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张芯子琪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分析了山东生态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低碳社区建设环节。对山东生态社区建设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覆盖面有限以及“软件”建设缺乏等。基于此现状,提出了加强山东生态社区建设的设想,包括总体设想、具体设计以及其他建设举措等环节。

关键词山东;生态社区建设;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S-9

作者简介张芯子琪( 1992- ),女,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09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for Eco-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 Shandong

ZHANG Xinziqi (Society Institut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The obtained achievements of Shandong eco-community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especially in the link of low-carb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studied, such as low coverage, lack of awareness,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some ideas are mad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cal community in Shandong, including general strategic idea, specific design and other construction measures.

山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大省,但面临较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笔者认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生态社区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只有建设好生态社区,生态文明的基础才能得以夯实。笔者对山东生态社区建设状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山东生态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山东在生态社区建设方面,主要成就体现在打造低碳社区环节。而在低碳社区建设方面,开展最好的城市当属潍坊。

早在2010年,潍坊就开始推出低碳社区,主要偏重硬件建设,实施“6+X”模式。“6”就是强制推行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墙体保温材料与节能门窗、供热分户计量装置、节能照明产品、地源热泵新技术和绿化率达到35%以上;“X”就是根据实际,应用太阳能光伏与LED结合照明系统、太阳能与地源热能结合系统、智能新风系统、雨水收集及利用、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新型围护结构技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沼气应用、环保地砖等新技术,开发企业可以任选一种或多种。“6+X”模式简单形容就是“冲厕用中水,取暖不用煤,公共照明用太阳能”。低碳社区节约环保但不增添居民生活成本,从长远看,低碳住宅比普通住宅节水30%,节约取暖费用近50%,大大减少了居住者的生活开支。

为了推进低碳社区建设,潍坊对开放商实施了激励政策,主要有:其一,实施配套费返还,返还200元/m2。其二,市财政每年拿出2 0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扶持。其三,建立低碳社区建设“绿色通道”,在图纸审查、施工许可、预售监管、房产登记等环节,派专人“对口服务”。其四,降低规费收缴比例,对建设单位可适当减免图纸审查费、住房质量保修金等费用。其五,对申报低碳社区的,验收后给予低碳社区称号。

除了供试产品的管理,体外诊断试剂还涉及临床试验用样本的管理。特别值得提醒的是,临床试验用样本从选样开始就要关注其来源、编号,要有合适的温度保存,使用后要有合适的留存或销毁记录。试验机构往往注意到供试产品的保存记录,而忽略样本的保存记录,殊不知样本的质量同样对整个试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潍坊对购房居民也实施了激励政策,例如对购买低碳社区项目的购房者,可在缴纳物业维修基金、房屋登记费、交易手续费等费用时给予一定优惠等。

潍坊还把低碳社区建设纳入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范围,每建成一个低碳社区奖励50分,从政府层面有效调动各级政府建设低碳社区的积极性。

除了潍坊外,其他一些城市也积极致力低碳社区建设,在此不赘言。《山东新型城镇化规划》也高度重视低碳社区建设,提出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城乡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探索有效控制城乡建设和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水平的途径。

低碳社区主要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建筑接轨,山东多个社区通过了绿色建筑评审。2011年,潍坊成功申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13年,潍坊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美国能源部联合组织的中外专家评审,和全国其他5个城市一并被确定为第一批中美低碳生态试点城市。一些其他城市在低碳社区建设环节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当然,山东生态社区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低碳社区建设方面。还体现其他一些方面,如社区环境教育、社区环境宣传、社区环保公益行动等。

2山东生态社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目前山东生态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2.1低碳社区尚未全面推开目前在山东,除了潍坊、东营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低碳社区建设尚未形成“常态化”,因此目前普及面还有待扩大。从全省角度看,低碳社区占全省新建社区的总体比例极小,尚未形成“普及化”效应。

2.2低碳社区仅限于新开发社区目前,山东的低碳社区建设仅仅限于新开发社区,不涉猎既有社区,因此适用面也有限。尽管部分城市在旧区中也实施低碳化改造,但与新开发社区低碳社区建设相比,其力度明显不足。

2.3重视“硬件”相对忽视“软件” 山东推行低碳社区建设,是与绿色建筑相对应,因此从建设伊始,就聚焦于“硬件”(基础设施等)建设,较少涉及一些“软件”(人的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社会组织建设等)建设,因此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笔者认为,“软件”建设是生态文明中更核心的环节,决定生态文明的持续性,因此必须予以加强。

2.4社区的基础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在生态建设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社区在保护好自身环境的基础上,还在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环境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山东,社区的基础性作用还比较薄弱。低碳社区只是“由上至下”推动社区的环保“硬件”建设工程,还难以调动广大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社区在环境监督、环境教育、环境决策中的潜力与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进一步加强山东生态社区建设的设想

3.1全面建设生态社区的总体设想社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而且能够培养居民的环境意识。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社区。但是目前山东的重心在于低碳社区,笔者认为低碳社区建设不能完全代替生态社区建设。原因在于:其一,正如前文所提,低碳社区仅适用于新开盘社区,不能调动所有社区的积极性。其二,“低碳”不能代替“生态”。生态的涵义比较广泛,而低碳只是节约排放而已,涵义相对狭窄。以“低碳社区”拉动社区环境保护,调动社区环保的积极性,还是有失偏颇的。不仅我国如此,国际上也是如此。低碳社区只是一种“专项运动”而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把低碳社区建设作为整个社区生态的全部。仅仅以低碳社区为抓手,对于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还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已有基础上山东应建立一种全面性与综合性的生态社区建设,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名称就定位“生态社区建设”。这种生态社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其一,把各种类型社区都涵盖在内。包括新开发社区以及已开发社区,特别要关注那些旧小区。其二,要注重“硬件”与“软件”的相互结合。生态社区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意识等“软件”因素,二者结合。其三,要注重自愿原则。目前我国正逐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政社分离”与“政社互动”是一种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增加社区负担。因此应以奖励为手段,调动社区积极性,鼓励社区自愿参与生态社区建设。

3.2生态社区建设的具体设计

3.2.1评估指标体系。笔者认为,生态社区指标体系应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根据山东实际以及我国现有指标体系,笔者提出生态社区指标框架见表1。

3.2.2评估实施细则。我国以前实施过绿色社区(类似于生态社区)建设,但是其中弊端比较明显。首先,因为绿色社区开出的条件比较高,容易挫伤社区的积极性,也使大多数社区望尘莫及。其次,入选的社区本身条件比较好,同时也得到更多资助,而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社区却难以得到资助,有失公允。

表1 生态社区指标框架

生态社区建设必须克服这一弊端:首先,本着自愿原则,由社区自己申报。要有双轨机制考核机制。一方面,得分较高的社区应当予以奖励;另一方面,要奖励哪些进步较快的社区。如果只奖励哪些做的最好的,有些社区由于“先天条件”所限,永远也没有可能拿到奖励,因此这些社区就会失去动力。其次,奖励应本着“小额面大”的原则——基层社区比较看重荣誉,荣誉容易调动基层社区的积极性。基于这一前提,生态社区的奖励应注重一定的覆盖面,但单笔资助金额不一定很大,这样更容易调动广大社区的积极性。但是也要掌握一个度,奖励面也不易过大,过大也会使基层社区认为流于形式,丧失积极性。

3.3其他建设举措除了推出评估考核外,还必须辅以其他的举措。

3.3.1项目推进。项目推进是推动社区参与环保的一种极好途径,往往有着“一举四得”的功效:其一,项目推进能够推动人们的环境意识。在实施环境项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直截了当”或者“潜移默化”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逐渐提高环境意识。其二,项目推动能够提高参与能力。在实施环保项目的过程中,居民的参与能力不断提高,从“不会参与”到“会参与”。其三,项目推进能够推动人际关系。在项目实施中,居民开展合作,有助于产生互相依赖意识,往往能够产生信任、友谊、互惠等。信任、友谊、互惠反过来又能推动参与,形成良性循环。其四,项目推进能够推动制度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居民们可以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反馈给政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从发达国家实践看,项目推进是社区参与环保事业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城市也开始重视项目推动,例如苏州在建设健康社区的过程中,就推出了“特色项目”。政

府推出项目让社区申报。各个社区结合自身的特点自行确定项目方向,如慢性病人多的社区申报慢病干预,吸烟人多的社区申报戒烟控烟,老年人多的社区申报社区养老服务,河流污染严重的社区申报爱河护河等。项目经专家评审后立项,由社区居民共同完成。大多数项目最终都取得不错的结果,不但完成了任务书制定的指标,而且增强了居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以及社区认同,实现了“过程目标”与“任务目标”的双丰收。

笔者认为,山东可以由民政部门与环保部门联手,推出部分生态社区特色项目,社区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以及环保情况予以申报,旨在调动社区的积极性。

项目推进需要政府一定的投入,但是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投入。从苏州健康社区的实践看,政府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每个项目几千元即可,但换来的是基层社区空前积极性以及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可谓事半功倍。

3.3.2推行环境圆桌会议制度。在一些比较敏感的社区(如毗邻污染源的社区),要有环保圆桌会议制度。即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以及有关居民三方定期就环境问题进行商谈,通过平等化对话,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提出环保解决对策。在我国当前,环保圆桌会议制度有一举多得的效果。首先,可以发挥居民智慧,大大节省管理成本。其次,可以让各方加强协商沟通,推动环境问题更好地解决。再次,让居民参与进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对推进居民的参与水平大有好处。第四,可以由“事后处理”演进到“事先预防”,防患于未然。因此这种形式可以在我国广泛推广。山东目前应在环境敏感性社区中选择若干社区进行试点,推进环境圆桌会议。但是必须注重会议参与者的科学性,所选取的居民代表要是牵涉切身利益的居民,选取的企业也应是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否则容易使圆桌会议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 张涛.生态社区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初探[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5):6,27.

猜你喜欢
调查山东思考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