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 缘体求法

2015-12-28 06:38赵秀成
关键词:陈情表项脊轩朱丽叶

赵秀成

一、披文文入情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作家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了客观现实触发的内在情感,然后通过个性的文辞表达出来,读者通过对文辞的披阅领悟来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能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一定能显现出来。

披文人情,特别适合以情为核心的文本阅读。

本专题取名为“此情可待成追忆”,重点在“情”字上。这里既有令人难忘的亲情,又有刻骨铭心的爱情。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理解、认识人类丰富多样的感情,了解人类高贵博大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单元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无不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聚一别,一悲一喜,构成互补。《长亭送别》对恋人不忍分别的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那么,如何披文人情呢?

1.研读文本

文本是以语言为负载形式的情感包蕴体,仿佛一个满载着情感的压缩包。研读文本,就是一个解包的过程。只有通过解包,才能释放情感的珠玑,感受情感的光华和魅力。

首先,研读文本时,我们要看语言包里有什么具体内容。

《陈情表》是李密以蜀汉降臣的身份向晋武帝上奏的文字,阅读时,我们首先要看在这些文字里,作者“打包”了哪些具体的内容。梳理文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点:陈述幼小时悲惨遭际,追述祖母抚育之恩,抒写祖孙相依为命的境况,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表明追求宦达的夙愿,倾诉不能从命的苦衷,表达先尽孝后尽忠的想法,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这些内容无不真情流露,令人动容。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名篇,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同樣“打包”了具体的内容,梳理文本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内容:记述青年时代的书斋,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回忆家庭琐事,悼念生命中给予自己深爱的祖母、母亲和妻子。这些内容糅合在“南阁子”的物事中,真挚动人,感人至深。

其次,研读文本时,我们还要看语言包里蕴藏着的情感内核。

《陈情表》虽然行文曲折,抒写的情感比较复杂,但其情感内核应是一个“孝”字。真挚的孝情,是李密对“躬亲抚养”自己长大的祖母的深情回报,也是自古以来维系着亲情的坚韧纽带,这种情感自然而深厚,真切而动人。相传晋武帝看后很受感动,特赏赐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之资。这篇表文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项脊轩志》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其情感内核应是一个“悼”字。作者追悼什么?大家庭的和谐亲密,南阁子内的读书时光,母亲的慈爱,祖母的期盼,妻子的温存,无不在作者的生命中留下深深的印痕。后来,大家庭分崩离析,长亲亡故,妻子病逝,光阴流转,昨日的美好已成为过眼云烟,化作悲悼的文字。

2.朗读、表演

这里所说的朗读,主要是分角色朗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简称“阳台会”,描写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花园里与朱丽叶幽会的情景。这场戏历来被公认为描写少男少女爱情的经典,广为传诵。这场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会面前的独白,表达相思;二是两人对白,说爱盟誓;三是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戏剧内容清晰,人物对白独白充满炽热的情感,仅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领会情感尚显不够,若用男生、女生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将对文本的理解外化为朗读,借声音以传情,必将大大增强感染力,增强对文本情感的深层理解。

《长亭送别》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如何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呢?除了进行文本研读和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进行活泼有趣的片段表演。在小组合作排练、组际交流表演的参与和观赏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仿真模拟的表演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因情悟文

冰心曾说,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

如果说披文人情是对作品情感的一种整体性的体悟,那么因情悟文则是对作品语言的一种细节性的回眸,是更进一步的披文人情。通过阅读作家的文字,我们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当我们带着所悟得的情感反观作者的表达时,会对作家独特的情感呈现形式、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了心领神会的欣赏与认同,进而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阅读《陈情表》,我们领会了作者以“孝情”为核心的真切情感之后,再来研读作者的情感表达,就会发现包含着凄楚、感激、难言的苦衷、恳切的求告等多重情感的文字,是在自己被晋武帝征召为太子洗马而又不能应诏的特定情况下产生的。表文是写给晋武帝看的,需要达成不被追究“辞不复命”的罪责和实现“终养”祖母的愿望这两个交际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就会领悟作者为何一开篇就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作者描述了一幅幅悲苦的生活图景:孩提时代父丧母嫁,失怙失恃;成长时代体弱多病,伶仃孤苦;成人之后无亲无戚,晚有儿媳。这些文字,既是作者内心凄楚的自然流露,也是博得晋武帝同情的表达需要。同样,第三段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怀疑的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切动人。《陈情表》是出于特定交际目的的抒情文字,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

初读《项脊轩志》,我们仿佛觉得这是一篇平静的文字,那静静生长的“兰桂竹木”,那“时来啄食”的可爱鸟儿,那声息相通的恩爱时光……那样地自然、平静而美好。研读文本之后,我们领悟到作者在平静的文字下,蕴含着追悼往事、怀念亲人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是波澜起伏的,是让作者心潮难平的,可是除了“余泣”“令人长号不自禁”等寥寥几处直白抒情的文字之外,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仿佛无动于衷的平静。那么,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平静的叙述呢?其实,这就是归有光的个性表达方式。熔岩在地下奔突,而地面上的草花平静地生长于时序之中,叶脉上的清露,是被岁月暂时冷却的泪与血。在平静文笔下立起于读者心中的一间小屋子,承载着作者多少亲人远去、物是人非的哀恸和凄凉,也记录着几多流年逝去、光阴难留的惆怅与感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這样的文章结尾,仿佛在平静地叙述一棵树的栽种与成长,可是它巨大的情感张力,令无数读者动容。一棵枇杷树,又寄寓着多少恩爱难再天上人间的离恨与相思!明代首辅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写道:“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后人还有“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的评价。这就是归有光平静质朴的抒情方式独特的魅力。

二、缘体求法

不同体裁的文章,表达形式也会不同。对不同文体的鉴赏和比较,进而寻求和学习其表情达意的方法,也是文本阅读的重要任务。

本专题所选都是中外经典作品,我们在感受作品丰富情感的同时,还要进一步认识散文、戏剧两种文体和表达形式,在鉴赏解读的实践中,学习抒发情感的常用方法,增强语言运用的敏感,切实提高对散文、戏剧的鉴赏能力。

《陈情表》和《项脊轩志》是散文体裁,李密的深情、归有光的至爱,都是通过散文的细节描写、托物寄出情等手法表达出来的。《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是戏剧体裁,张生和崔莺莺、罗密欧和朱丽叶对幸福爱情的追求,都是通过“代言体”的戏剧形式、戏剧冲突、时空安排等手段来表现的。

细节描写,是散文常用的手法。《项脊轩志》之所以感人,就在于细节的处理上起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是归有光散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书籍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环境清幽雅致,把作者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这是作者对于项脊轩“或可喜”的美好记忆。循着作者细腻的文笔,我们也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接下来,作者写母亲、写祖母、写妻子,虽然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笔墨不多,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这同样是因为作者善于抓住细节。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普通的动作描写,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而且从轻叩门扉的细节中还让人感受到母亲的涵养,她不因为孩子哭而责怪仆人,是“抚之甚厚”的真切表现,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简洁细腻,绘声传神,“大类女郎”“儿之成,则可待乎”两句话;“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两个作,把老祖母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鼓励以及对儿辈只知“异爨”的不满因而从爱读书的孙子身上看到希望等复杂感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写亡妻,只说“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寥寥数笔,描绘出了妻子温存依恋的情态,体现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的深情。

托物寄情,也是散文的常用手法。《项脊轩志》的结尾,作者把无限的悲痛和深沉的怀念,寄寓在一棵枇杷树上。“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出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哿隋,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则是: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代言体”是戏剧作品的重要手法,常用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完成故事的叙述,并让表演者扮演人物现身说法。这种手法,显然是与戏剧体裁相适应的,尤其是戏剧搬上舞台演出,通过演员们的言行,观众明白了人物关系,知晓了情节内容,甚至想象出了景物环境。比如《长亭送别》开头:“(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从人物语言中,我们明白了送别的缘由,当时的时令,崔莺莺的心情等等。再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罗密欧“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和朱丽叶“你是什么人,在黑夜里躲躲闪闪地偷听人家的话”两句台词,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夜晚,罗密欧偷偷潜入花园想要与朱丽叶幽会。

当然,无论散文还是戏剧,还有一些共通的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等,也要结合语境体会其表情达意的妙处。《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中,“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将朱丽叶比作太阳,将她的眼睛比作星星,表达了罗密欧对朱丽叶热情的赞美和炽热的爱恋。《长亭送别》中,“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崔莺莺因伤别离而形容瘦的情态。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则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将无形之离愁化为有形之车载物,愁载于车,车载不下,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离愁之深重,堪比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和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猜你喜欢
陈情表项脊轩朱丽叶
爱情至上的朱丽叶
至性之言,自尔动人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你的星光耀世界
《项脊轩志》的记叙技巧
《陈情表》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