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之争谁来解

2015-12-28 06:38林子楠
关键词:朝代方位古人

林子楠

大家在古文阅读中经常遇到“左”和“右”这两个方位词,不少同学对它们的含义不甚了解。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以相如位在其右为耻,欲辱之,这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史记·魏公子列传》中“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由此衍生出成语“虚左以待”,却是将尊贵的位置留在了左侧呢?

我们先看一组对举的词语“君臣、师生、男女、老少、兄弟”,再来看另一组“贵贱、是非、优劣、成败、尊卑”。这些词语在形成之初都或多或少带人了等级观念或暗含一定的褒贬意味,顺序不可颠倒;还有一类如“内外、长短”并无明显倾向性,不知“左右”属于哪一类别,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左女右”是否已经有所暗示?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从字的源头寻找答案是不行的。“左”“右”从字源意义上看,最初并不表示方位。“左”是“佐”的本字。“右”是“佑”的本字。《说文解字》曰:“左,手相左助也。从、工。凡左之属皆从左。右,助也。从口,从又。”“左”,甲骨文 (为象形字,字形与“右” 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右边,表示“左手”。由于古人常用左、右两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衍生出了相关的动词含义。段玉裁日:“以手助手是日左,以口助手是日右”。后来“左”演变成方位名词,于是再加“人”另造“佐”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左”。与“左”的情况相同,当“右”也演变成方位名词后,再加“人”另造“佑”代替。

至于“左”“右”原是单纯的方位名词,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为何又与阴阳、吉凶、男女、东西、生死、尊卑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固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方位文化体系?这是很难说清的。在造字之初,我们的先祖在茫茫天地之间寻找得以立足、得以生存的一锥之地,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无意识地体悟自己和外界空间的关系,逐渐能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和草木的茂盛程度摸索出自己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方位的基本概念,进而开始了寻找自己在社会中位置的漫漫长路。人们逐渐把左右与尊卑、高下、贵贱等概念联系起来。同是方位词,“左右”与“东、西、南、北”这类指示自然地理位置的方位词不同,前者是根据人所处的位置为中心而确定的,并不具有稳定性。照理说在八卦中,左东右西,左阳右阴,左要尊于右,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右手有力,是权力与尊严的象征。于是在朝代更迭中,“左”“右”的地位频繁更迭,同时在行路规范、乘车、祭祀、军事、官阶、立位布席、迎宾送客等方面也各有讲究,甚至不同的观察角度都可能有微妙的差别,这便形成了尊左和尚右同时并存的特有文化现象。这在相关的礼书和史书中都有详尽的记载。

关于乘车之礼,王力在《古代汉语》有所说明:“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在祭祀方面,毛传云“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老子·三十一》云:‘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责右。又云:‘凶事尚右。”中国古代的战争尚“左”,《礼记·少仪》云:“军尚左。”另外,古代豪族住右城,称“豪右”,贫民住左城,称“闾左”,可见于《史记·陈涉世家》“发问左适戍渔阳九百人”。此类记载无法一一列举,那我们就先以几个成语为例具体分析“左”“右”的具体用法:

无出其右出:超出;右:上。该成语源于《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颜师古注:“古者以右为尊,言材用无能过之者,故云不出其右。”在尊左的朝代,贵臣位左列,卑臣位右列;在尊右的朝代则相反。“无出其右”的说法出于汉代,因为汉代尊右。

披发左衽子日:“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衽,衣襟。自古汉人的服饰规矩是生右死左,因此汉服交领的开口都是右衽,左衽压右衽。汉族以“右衽”谓华夏风习,“左衽”一般指少数民族的装束,此外,只有死去的人才使用左衽、披发。

旁门左道《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在孔庙中,棂星门进出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最高贵的官员以及王室才能从中门出入,一般的官员由西门出入,而其他的民众,人员就只能从东门出入。如今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门径。

“左”“右”的讲究大到官职升降或朝臣品级高低,细微到每个人站立的方位、座位次序到每件器物陈放的位置等等,看似都是繁文缛节,无比琐屑,实则是在进退、揖让之中将“序尊卑之礼,崇敬让之节”体现得淋漓尽致。仔细观察《三国演义》的插图,刘关张三位人物桃园结义图的正确排列次序应该是:刘备站在中间,关羽居于刘备左边,张飞在右,关羽长于张飞,以左为尊。再看《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熙风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了“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方才落座。这些细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如不是仔细留意是很容易忽略的。

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由于对文章中出现的“左”“右”没有留意,经常有学生弄混“左迁”和“迁”的含义。在不同的朝代,都将贬官称为“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自称“予左迁九江郡司马”,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可能与古人以左代东方,以右代西方有关。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以东方和南方为尊。因此古代有“南面称帝”“北面称臣”“败北”的习惯用法。大臣朝拜君王的时候,一般是面向北,按官位高低從东向西排列,官位高的在右,官位低的在左,于是就有了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的“右职”为尊一说。也有学者认为,“左迁”的说法源于古代的书写习惯。古人书写皆从上到下,从右至左,在抄录官位时必先高位而后低职,如遭贬官,职位降低,抄录时名字由右而迁左,故有左迁之称。

然而,究竟汉字为何从右往左书写,至今也没有定论。目前通行的是竹简说,认为古人的书写形式与使用竹简有关。用左手执简、右手书写的习惯,便于将写好的简策按照顺序置于右侧,由远而近。从汉字书写角度说,通常一个左右结构的字本是从左往右书写,因此从右往左书写一段话便会觉得很不习惯,还须悬肘书写,否则手臂容易蹭上写完的字。但当你练习了一段时间书法,习惯了自上而下、自右至左写,才别有一番说不清、道不明的独特韵味。

中国武术套路,大体上来说也是从右至左的顺序进行的,从右开始向左运动,最后回到原地。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武术套路的演练形式如此相近,书写者、演练者似乎受到同一种神秘力量的牵引,身体情不自禁向同一方向舞动,这也许这和阴阳学、中医或天文历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遗憾的是,古人没有留下相关的文献记载。

不论朝代更迭,“左”“右”孰尊孰卑,“日”“月”相映方为“明”,“文”“武”双全可称“斌”。让我们以《诗经·小雅》中的一段论述作结:“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猜你喜欢
朝代方位古人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猜朝代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古人的过年诗
Word Fun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