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调控,让朴实课堂激情飞扬

2015-12-30 00:57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刘亚琴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三角板预设调控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刘亚琴

智慧调控,让朴实课堂激情飞扬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刘亚琴

课堂是师生之间智慧的碰撞和生命的演绎,意外、生成正是它生机与魅力的体现。教师可以通过化解意外、捕捉错误、适度暗示等方式,进行智慧调控,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让朴实课堂激情飞扬。

化解意外 捕捉错误 适度暗示

教学之所以被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之间智慧的碰撞和生命的演绎,都是不可复制、无法重演的生命历程。教师若能智慧地调控好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朴实课堂也能激情飞扬。

一、化解意外,达到重构共建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活动教学便成了教师在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时所青睐的教学方式。但因为活动具有即时性、开放性等特点,往往给课堂生成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导入环节设计了男女生比赛踢毽子的游戏。原先预设通过比赛发现男生4人踢的个数比女生3人踢的多,以引发冲突:简单地看总数判断哪队水平高是不公平的,需要一个新的标准来反映各队水平,从而自然引出“平均数”这个新概念。但实际课堂活动时却出现了3个女生踢了20个,而4个男生只踢了18个的情况,这样的比赛结果,偏离了教师原先的教学设想。这位教师掠过一丝紧张,但很快睿智地进行了处理,来了一句:“唉,真为男生队惋惜,如果能再多踢2个,水平就和女生一样啦!”话音刚落,马上就有学生反对:“男生有4人,女生只有3人,就算男生也踢20个,水平还是没有女生高!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教师抓住机会及时追问:“那比什么才公平呢?”学生马上提到了比平均数。偏离预设的活动结果,并没有偏离活动的目的,教师的机智处理,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回“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公平”的思路上来。

像这样的活动意外,也许在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比比皆是,我们只有机智地调控好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想方设法将意外巧妙地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方能实现重构共建,把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堂资源和财富。

二、捕捉错误,生成问题资源

课堂教学时,教师总希望能根据自己的课前预设,行云流水般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实际上,不同个体的学生,总是带着各自不同的已有经验、思维水平及即时灵感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面对相同的问题,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出现预设之外的思维错误。面对这些错误,教师是直接否定,置之不理,还是及时捕捉,加以调控利用呢?笔者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时,引导学生想办法比较两块大小不同的三角板上对应角的大小(如图):

预设学生将两块三角板重叠在一起,发现对应角能够完全重合,便能得出它们的大小相等。我在学生小组活动操作观察后,正欲得出结论时,一名学生举手:“老师,我还是觉得大三角板上的角大。”面对这位学生固执己见的错误,是直接否定?还是不惜时间,了解他思维错误的原因呢?我选择了让他说出自己的理解。“大三角板的边长,所以它上面的角大。”原来对学生而言,角两条边的长短是强刺激,两边叉开的程度是弱刺激,即使是从直观上看到两个角完全重合了,学生的目光仍落在两条边的长短上,在他看来还是“边长的角大”。知道了错误的根源,我追问:“刚才我们已经知道,研究角的大小是看哪里的呢?”通过追问,将学生的目光锁定到两条边张开的程度上来,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有了更为理性的理解。

笔者认为,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或产生问题时,教师不能因为担心教学时间不够,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而草率应付,应抓住“差错”,适时调控,充分暴露“差错”背后学生的真正想法,从而将错误转化成课堂生成的问题资源。

三、适度暗示,降低思维坡度

为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都尽可能将需要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但常常也不乏课前预设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预想进行作答的现象。这时教师是直接告知,还是绕其道而行?这样的调控也许都不妥当,如能进行适度暗示,则不失为很好的策略。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时,在组织学生发现滚动法和绕绳法测量圆周长的局限性,从而产生探究求圆周长的普遍方法后,笔者预设学生能够猜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有一定的关系”。可实际教学时,学生没有能一下子联想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这种情况下,教师是直接告诉学生它们之间有关系,还是另辟蹊径呢?我顺手拿起学生课桌上实验用的两根绳子,将两根绳子的一端分别系上了两小截粉笔头,在空中旋转,轨迹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观察,“为什么一个圆大,一个圆小?”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大圆的绳子长,小圆的绳子短。此时学生明白了,老师手中的绳子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半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半径越短圆的周长就越短,后续的探究活动自然而然地有序展开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的生命对话,意外、生成正是它生机与魅力的体现。精彩课堂的呈现,绝不仅仅取决于课前精巧合理的教学预设,对课堂即时生成的智慧调控同样至关重要。作为一线教师,调控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将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让朴实课堂激情飞扬,将是笔者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三角板预设调控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解题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三角板“牵手”直尺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我国退休法律制度的预设前提及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