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医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基于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

2015-12-30 12:16孟小钰王桂媛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0
关键词:中医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孟小钰,王桂媛,王 颖,侯丽辉*(.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5000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50000)



不同中医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基于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

孟小钰1,王桂媛2,王 颖1,侯丽辉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多囊卵巢患者(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特点。方法 利用基地重点病种多囊卵巢综合征正在建设中的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选取门诊采集的PCOS电子病例,对PCOS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外在体征等进行初步分析,观察以上因素在不同中医证型PCOS患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分析251例病例资料。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黑棘皮等临床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PCOS患者临床特点有所不同,但病例资料数目有限,需要继续收集并再次进行分析。

【关键词】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

2012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医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全国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20120700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失调、生殖障碍、代谢紊乱以及高雄激素血症[1]。月经异常是PCOS患者最显著的临床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功血、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多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且闭经前常有月经稀发或月经量少的情况,而原发性闭经较少见。也有部分患者月经规律,重要的是判断有无排卵,以便正确诊断PCOS。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便更好地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对证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采集的PCOS患者资料共251例均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其中194例来自于门诊实时录入、57例来自于“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痰湿型不孕证中医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病例。251例PCOS患者中证候分布情况依次为脾虚痰湿证95例、肾虚肝郁证84例、痰瘀互结证46例、肾虚血瘀证26例。

1.2 纳入标准

采用2003年鹿特丹国际PCOS研讨会拟定的标准[2]。

1.3 筛选方法

选取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制作的PCOS病历模板采集的门诊PCOS患者病例进行解析。使用SQL语句在数据库中筛选满足研究需要的患者。筛选填写中医证候诊断,同时检查项目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泌乳素(PRL)、雌二醇(E2)、孕激素(P),体格检查中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等值不为空的PCOS患者。

1.4 研究指标

外周血血清FSH、LH、PRL、E2、T水平,同时还包括体质量(kg)、身高(cm)、体质量指数(BMI)、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WHR)、体表指标,以及多毛、痤疮、黑棘皮评分外在体征。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体重过低<18.5;正常范围18.5~22.9;超重≥23;肥胖前23~24.9;Ⅰ度肥胖25~29.9;Ⅱ度肥胖≥30。

腰臀比(WHR)=腰围/臀围。女性腰臀比>0.8,国内是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等对11个省市城乡4万余人抽样调查后建议腹型肥胖的切点为WHR女性≥0.8即为腹部脂肪堆积。腹型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之一[3]。

1.5 统计学方法

将采集的信息导入SPSS 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间外在体征、性激素指标的情况

四组患者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在身高、多毛、以及性激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痤疮以及黑棘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血清生殖激素浓度测定(包括FSH、LH、PRL、E2、T、P)是PCOS的诊断标准之一[4],为PCOS患者必查项目。PCOS患者血清生殖激素浓度常具备以下特点:①血清总睾酮水平与临床高雄症状的程度无正相关关系。②PCOS患者血LH水平增高FSH水平正常或偏低,LH/FSH比值>2,多见于无肥胖的PCOS患者。③血E2浓度往往相当于中卵泡期水平。部分PCOS患者可出现PRL水平轻度升高。④稀发月经或规律月经的患者偶见P浓度相当于黄体期水平。

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在血清激素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样的结果可能与血清激素测量的时间有关。患者做血清激素的时间要求在月经的第3~5天,上午7:00~10:00空腹采血,在采集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记录,所以存在血清激素采集时间不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可能造成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在血清激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中医证型PCOS患者间数据比较情况(x±s)

表2 不同中医证型PCOS患者间外在体征比较情况

2.2 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间外在体征差异的具体情况

50%~7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超重或肥胖,且多为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肥胖。脾虚痰湿证与痰瘀互结证的PCOS患者体重以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的PCOS患者。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体重指数多表现为超重,甚至肥胖;而肾虚肝郁证和肾虚血瘀证的PCOS患者的体重指数大多在正常范围内。见表3。同时,脾虚痰湿证与痰瘀互结证的PCOS患者的腰围明显大于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的PCOS患者,表明脾虚痰湿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多表现为腹部松软肥满,且较多患者为腹型肥胖;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的PCOS患者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但腰臀比>0.8说明PCOS患者趋于腹型肥胖。见表3。

多毛、痤疮、黑棘皮是PCOS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判断疾病证候的主要症状指标。通常认为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患者多表现为多毛、痤疮,肾虚血瘀证患者,尤其以面部痤疮严重为特点;脾虚痰湿证、痰瘀互结证患者多表现为黑棘皮症,痰瘀互结证患者同时多伴有皮肤粗糙、痤疮。数据分析结果中PCOS患者黑棘皮情况基本符合证候特点;但痤疮仅有肾虚肝郁证与脾虚痰湿证的PCOS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毛分布情况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这有可能与病例采集的人员不固定,多毛评分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因素有关,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表3 不同中医证型的PCOS患者间外在体征差异的具体情况

3 讨 论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是在临床术语规范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对中医临床病历数据的结构化采集。通过对临床数据的集成管理,实现海量临床数据存储、数据抽取-转换-导入、数据整理、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的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平台[5-6]。

目前PCOS患者电子病历数据主要为门诊患者首次就诊的基本情况,包括:一般情况、月经史、家族史、生活方式、体表测量指标、体征评分、实验室生化指标等。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以来,我们利用平台进行了电子病历采集、数据质控、数据处理分析等工作。但部分结构化数据的分析需要大样本的数据量分析才具有临床意义,

随着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PCOS病例数据的积累,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7]。

参考文献

[1] Livadas S,Diamanti-Kandarakis 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definitions, phenotypes and diagnostic approach[J]. Front Horm Res,2013,40:1-21.

[2] 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Fertil Steril,2004,81(1):19-25.

[3] 陈子江,刘嘉茵,梁晓燕,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8-231.

[4] 郑 艳.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3):57-58.

[5] 刘新敏,刘 睿,艾 莉,等.基于血清异常激素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3,6(1):12-15.

[6] 孟小钰,王桂媛,侯丽辉.基地妇科专病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J].医学信息,2013,9(26):1-3.

[7] 宋观礼,刘保延,王映辉,等.基于中医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平台的冠心病诊治规律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5):1247-1248.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PCOS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的研制”(JDZX2012039)。

通讯作者:侯丽辉(1951-),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箱:houlihui2007@sina.com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271.19

猜你喜欢
中医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小儿脱被征的中医证型研究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体系的初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