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剖宫产术中单叶产钳的临床应用

2015-12-30 12:16丁丽鲜广西祟左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崇左532200
关键词:剖宫产术

丁丽鲜(广西祟左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崇左 532200)



研究剖宫产术中单叶产钳的临床应用

丁丽鲜
(广西祟左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目的 探究单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临床上的剖宫产成功率。方法 选取我院剖宫产术中使用了单叶产钳的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取胎儿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剖宫产新生儿的并发症及产妇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新生儿并发症: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率为26.00%,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是一种易于掌握、无副损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损伤率,并能减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剖宫产术;单叶产钳;手取胎儿

剖宫产术是指妊娠28周后,切开腹壁与子宫壁,取出体重1000 g以上的胎儿及胎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产程尚未真正的发动,子宫下段有形成差,胎头处在一个高浮的状态之下,极易造成胎儿的头部娩出出现困难,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而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是手术的关键。赵宏等[1]报道,一旦子宫切开至娩出胎儿娩出时间超过150 s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就会显著提升。具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剖宫产术中使用了单叶产钳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22±6.48)岁;孕周37.00~42.04周,平均孕周(39.30±1.12)周;初产妇37例(74.00%),经产妇13例(26.00%);横切口27例(54.00%),纵切口23例(46.00%);手术指征:胎儿窘迫4例,瘢痕子宫6例,头盆不正5例,产程异常7例,社会因素10例,前置胎盘6例,子痫前期4例,脐带因素2例,妊娠合并症3例,羊水过少3例。选取同期收取的胎儿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29.24±6.44)岁;孕周37.11~42.10周,平均孕周(39.32±1.11)周;初产妇36例(72.00%),经产妇14例(28.00%);横切口26例(52.00%),纵切口24例(48.00%);手术指征:胎儿窘迫5例,瘢痕子宫6例,头盆不正6例,产程异常6例,社会因素10例,前置胎盘7例,子痫前期4例,脐带因素3例,妊娠合并症2例,羊水过少3例。在临床基础性资料(年龄、孕产次等)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均取得患者的同意,且签订了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麻醉方式:对两组产妇均予以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处理。于L1~2间隙进行穿刺置管,用0.5%布比卡因或2%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腺素1:200000)作为麻醉药,一次注入8~10 mL,而其麻醉的平面为:膝关节与肚脐之间;麻醉的时间控制在1~2 h,每间隔15 min,对手术治疗状况加以密切的观察,依据实际手术治疗状况,再进行一次推药。与此同时,对产妇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即对其心电图加以监测、给氧等等。在胎儿娩出之前,不再对其予以其它药物。分娩出胎儿之后,依据产妇的具体状况,对其予以咪唑安定2 mg亦或者芬太尼0.1 mg,以达到镇静的目 的。

对照组均进行的是手取操作治疗,观察组均使用单叶产钳治疗,其具体做法为[2]:操作者经由子宫切口及骨盆左侧壁,将其右手伸入至骨盆内,左手拿产钳,注意其钳匙向下,之后慢慢地由抬头和操作者右手间进入,其中钳尖部位略微超过胎儿的头顶;右手握住胎头,且以这只手作为支点,而左手拿钳柄,并慢慢地把胎头尽可能的旋转为枕前位,将胎头托出。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新生儿并发症: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率为2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新生儿损伤:观察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产妇并发症:观察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n(%)]

表2 两组新生儿损伤发生情况[n(%)]

表3 两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剖宫产的适应症有:(1)临床上有诸多情况可引起胎儿窘迫现象的发生,例如孕产妇有子痫前症、高血压,亦或者是存在吸入胎便、胎盘功能异常等;(2)产程过长:而导致产程延长的原因主要有: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胎心异常以及子宫收缩异常等等;(3)在产妇骨盆不存在狭窄等异常状况的前提之下,如果胎儿的头部比较大,同样难以顺产,需采取剖宫产;(4)初产妇的胎位存在不正的现象;(5)产妇的胎盘位置比较低,致使子宫颈开口被遮挡住,胎盘过早和子宫壁相剥离,亦或者是出现前置胎儿,继而引发胎儿窘迫、出血症状。剖宫产的关键步骤是胎头娩出,手取胎头时间花的越长,宫底加压时间就越长,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就越高[3]。

现今,在临床上,可将产钳辅娩划分为两种,即单叶产钳与双叶产钳;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后一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能进行适度的旋转适配,且牵引主动、受力均匀,不易滑脱,因而倡导在产钳辅娩时,采取双叶产钳;然对第一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而言,有一定不足之处,即可能出现子宫切口裂伤[4]。双叶产钳由于体积较大,且直接接触到了胎儿的面颊部,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易因为产钳放置的不合理,继而导致严重后果,比如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此外,还极易导致产妇子宫切口出现外延现象,继而引发大出血现象,且使得产后恶露时间明显增加。但前者所采取的单叶产钳,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使用过程中把产钳放在宫内胎儿头部的下方,对子宫底加以挤压,以便让胎儿的头部沿着产钳朝上,继而慢慢滑到子宫切口和腹壁切口的后方,将产钳取出,成功娩出胎儿;该方法具备较强的实用性,不会损害到产妇与新生儿,避免了对产妇子宫切口的损伤,此外,手术时间短,防止了子宫切口裂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式。有相关资料显示,和徒手娩胎儿相比较,单叶产钳助娩方式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损伤率及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该资料一致。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损伤率,并能减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 赵 宏,崔建君,王德智.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隔对新生儿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28(2):67.

[2] 周克碧.产钳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附8例报告)[J].河北医药,2001,05:397.

[3] 刘 岚,樊 晟,王 欣. 单叶产钳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16:3554-3555.

[4] 陈 珩.剖宫产术应用单叶产钳助产对新生儿窒息影响的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04:652-653.

[5] 张 华,陈碧霞,鲍如蓉,韩 宇,朱进梅. 剖宫产术中单叶产钳的应用体会[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09:792-79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19.8

猜你喜欢
剖宫产术
治疗性早产267例临床分析
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分析
笑气吸入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输卵管结扎术的临床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
12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术98例临床分析
B—Lynch缝合及宫颈钳夹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分析
宫腔水囊压迫止血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
36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