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晚期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联合应用对胎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2015-12-30 12:16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1101

周 丽(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101)



妊娠晚期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联合应用对胎儿预后的临床意义

周 丽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1101)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对妊娠晚期胎儿预后预测的影响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76例孕晚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胎心监护和脐血流速(S/D值)测定,并根据两者检查结果将所有孕妇分为A、B两组,A组为胎心监护和S/D值测定均正常,B组为S/D值或胎心监护检查一种以上异常,分析比较两组新生儿在窒息情况、羊水情况、新生儿死亡方面的情况。结果 A组胎儿宫内窘迫1例,胎儿轻度窒息3例、无围产儿死亡;B组胎儿宫内窘迫9例,胎儿轻度窒息10例、重度窒息7例,新生儿死亡1例。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妊娠晚期胎儿给予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有助于避免新生儿窒息,有效提升了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胎心监护;脐血流测定;胎儿预后

胎心电子监护是一种宫内监护技术,也是目前产科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监护方法。但该方法也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缺点[1]。超声Doppler脐动脉血流速度测定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早期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有效方法,能更早、更准确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2]。本研究选取了我院产科收治的76例孕晚期产妇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联合运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这两种方法对改善胎儿预后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门诊在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并住院分娩的孕晚期单胎初产妇76例,将其分为A组和B组。所有孕妇产前均接受了胎心监护和胎儿脐血流测定。孕妇21~44岁,平均年龄(27.6±4.1)岁,孕周35~42周,平均孕周(37.9±2.0)周。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胎心监护方法

使用胎心监护仪的涂有耦合剂的Doppler探头进行腹壁外监护。在描记胎心率的同时告知孕妇胎动时按下按钮,在记录纸上作好记号,记录纸速度3 cm/min,连续记录时间为20 min,

1.2.2 脐血流测定

孕妇取与胎心监护检查时相同的体位,用四部触诊法确定胎儿位置,于胎儿侧腹上下之间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的5 MHz探头监测胎儿脐血流情况并实时记录胎儿脐血流频谱图,待出现典型而稳定的脐血流波后将图像冻结,取至少5个冻结图像,用胎儿脐血流检测仪内部自带软件计算脐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值(S/D值)。

1.3 判断标准

1.3.1 胎心监护标准

正常型:基线率110~160次/min,基线变异幅度5~25次/min,除偶发的短时轻度减速外,无减速。具有下述1条者即为病理型:①基线率低于110次/min或者超过160次/min;②基线变异幅度低于25次/min,持续时间超过40 min;③反复发生的任何类型减速;④短暂而严重可变减速、晚期减速;⑤正弦曲线图形。

1.3.2 脐血流测定标准

正常:S/D<3;异常:S/D≥3。

1.3.3 新生儿预后标准

胎儿宫内窘迫:Ⅱ度粪染、Ⅲ度粪染;窒息情况:根据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正常新生儿。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结果

A组:胎心监护和脐血流S/D值测定均正常27例,B组:胎心监护检查正常而脐血流S/D值测定异常10例,脐血流S/D值测定正常而胎心监护检查异常11例,胎心监护检查和脐血流S/D值测定均异常28例。

2.2 两组新生儿预后比较

A组除新生儿死亡外,在其他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预后比较(n)

3 讨 论

胎心监护即是对胎儿的胎动以及孕妇的宫缩情况进行监护,由于临床上对胎心电子监护波谱的解读以及图形的后续处理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指导[4];胎心监护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胎心监护也常出现假阳性的现象,对胎儿的预后的预测较差。脐血流通过测定胎儿的脐动脉S/D值,可直接反应血流量和胎盘血液循环阻力[5]。在临床上根据脐动脉S/D值的异常变化即可尽早判断胎儿宫内是否缺氧。本研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联合应用,提高了对胎儿宫内情况预判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尤其是在高危产妇监护和改善围产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均正常的孕妇,窒息情况、呼吸窘迫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提示两者测定均是可以作为胎儿宫内缺氧的信号。在胎心监护和脐血流均异常的B组中,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和呼吸窘迫的几率远远高于A组,提示在孕晚期联合运用两种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对胎儿的缺氧情况和是否存在呼吸窘迫进行判断,从而改善患儿预后。综上,对妊娠晚期孕妇给予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对临床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秋侠.产时胎心监护50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 34(5):917-918.

[2] 姜敏菊. 胎儿脐血流检测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信息, 2015,(2).

[3] 闫秀珍,王志红.胎心监测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药, 2012,34(12):1857-1857.

[4] 李仲瑞,陶春梅.脐血流 S/D 值监测与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33-134.

[5] 冉爱冬.无负荷试验联合脐血流测定对妊娠晚期胎儿的监护及其预后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10,(35):170.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