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热点作家之席慕蓉

2015-12-30 00:31宁中国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5期
关键词:桐花诺拉席慕蓉

宁中国

【作家简介】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出生在重庆城郊金刚坡,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风格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链接中考】

《槭树下的家》(2012·江西卷阅读材料)《燕子》(2013·四川成都卷阅读材料)《谜题》(2014·山东济南卷阅读材料)

【强化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孤独的树

□席慕蓉

在我二十岁那年的夏天,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

那年夏天,在瑞士,我和诺拉玩得实在痛快。她是从爱尔兰来的金发女孩,我们一起在福莱堡大学的暑期法文班上课,到周末假日,两个人就去租辆脚踏车漫山遍野地乱跑,附近的小城差不多都去过了。最喜欢的是把车子骑上坡顶之后,再顺着陡峭弯曲的公路往下滑行,我好喜欢那样一种令人屏息炫目的速度,两旁的树木直逼我们而来,迎面的风带着一种呼啸的声音,使我心里有一种要呼啸的欲望。

夏日的山野清新而又迷人,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

那一棵树就是在那种时刻里出现的。

刚转过一个急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不算太深的山谷,在对面的斜坡上,种了一大片的林木。

大概是一种有计划的栽种,整片斜坡上种满了一样的树,也许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枝叶青葱,亭亭如华盖,而在整片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绿色里面,唯独有一棵树和别的不同。

站在行列的前面,长满了一树金黄的叶片,一树绚烂的圆,在圆里又有着一层比一层还璀璨的光晕。它一定坚持了很久了,因为在树下的草地上,也已圆圆地铺满了一圈金黄色的落叶,我虽然站在山坡的对面,也仍然能够看到刚刚落下的那一片,和地上原有的碰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后者已经逐渐干枯褪色了。

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阴影逐渐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黄色的树却好像反而更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

诺拉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

“可是,天还亮着呢?”我一面说,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仔细看一看那棵不一样的树。

但是,诺拉坚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随和的游伴,但是,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

于是,我终于没有走下河谷。

也许诺拉是对的,隔了这么多年,我再想起来,觉得也许她是对的。所有值得珍惜的美丽,都需要保持一种距离。如果那天我走近了那棵树,也许我会发现叶的破裂,树干的斑驳,因而减低了那第一眼的激赏,可是,我永远没走下河谷,(我这一生再无法回头,再无法在同一天,同一刹那,走下那个河谷再爬上那座山坡了)于是,那棵树才能永远长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自天上的金黄。

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在这人世间觉得孤独呢?

(选自《席慕蓉散文典藏版:蝶翅》)

1.作者在第一段提到“我看见过一棵美丽的树”,那这棵树“美丽”在哪里呢?

2.作者在描写“孤独的树”时,是从哪些方面对树进行刻画的?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表达效果。

(1)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

(2)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

4. 作者看到这棵孤独的树时,一心想走近仔细看一看,但为什么最后却放弃了这一想法?

【阅读品悟】

桐 花

□席慕蓉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不知道何处可以停留,可以向他说出这十年二十年间种种无端的忧愁。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肯告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

长长的路上,我正走向一脉绵延着的山岗。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

四月的风拂过,山峦沉稳,微笑地面对着我。在他怀里,随风翻飞的是深深浅浅的草叶,一色的枝柯。

我逐渐向山峦走近,只希望能够知道他此刻的心情。有模糊的低语穿过林间,在四月的末梢,生命正酝酿着一种芳醇的变化,一种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

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像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

雪白的花荫与曲折的小径在诗里画里反复出现,所有的光影与所有的悲欢在前人枕边也分明梦见,今日为我盛开的花朵不知道是哪一个秋天里落下的种子?一生中所坚持的爱,难道早在千年前就已是书里写完了的故事?

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地拥入怀中,我所渴盼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

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

在转身的那一刹那,桐花正不断不断地落下。我心中紧紧系着的结扣慢慢松开,山峦就在我身旁,依着海潮依着月光,我俯首轻声向他道谢,感谢他给过我的每一个丽日与静夜。

桐花落尽,林中却仍留有花落时轻柔的声音。走回到长长的路上,不知道要向谁印证这一种乍喜乍悲的忧伤。

我只好归来静待时光逝去,希望能像他一样也把这一切都逐渐忘记。可是,为什么,在漆黑的长夜里,仍听见无人的林间有桐花纷纷飘落的声音?为什么?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

(选自《席慕蓉经典作品》,有删节)

品鉴

作为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将“桐花”当作感情宣泄的触发点,在作者笔下,每一朵桐花都似一个美丽的精灵,装点了世界和她的心灵。作者在文中大量运用拟人和比喻,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桐花的美丽和自己心中浓浓的情丝。感情深沉饱满,文章前后照应,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这一主题。

思考

1.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本文的写作线索。

2.如何理解“难道生命在片刻欢聚之后真的只能剩下离散与凋零”这句话表达的含义?

3.文中说“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花已经落尽了,为什么作者的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

4.认真阅读《孤独的树》和《桐花》两篇文章,写出二者的异同点。

猜你喜欢
桐花诺拉席慕蓉
桐花开了
现在就要 关心他们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当诺拉遇见丹先生
又是一年桐花开
家有“名妻”席慕蓉
洁白桐花姐妹情——省妇联访问团赴台交流纪行
桐花万里路
席慕蓉呼吁教材中删去《愚公移山》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