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天情况介绍之俄罗斯

2016-01-02 12:07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王霄
卫星应用 2016年11期
关键词:航天卫星一带一路

文|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王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天情况介绍之俄罗斯

文|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王霄

一、国家基本情况

俄罗斯联邦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7.54万km2。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军事力量,综合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整体逐渐回暖,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虽然近两年受到西方经济制裁,但国家整体实力缓慢恢复。

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以独联体为战略重点,以与西方关系、特别是与欧洲关系为优先,同时加强亚太外交,加大对中国、印度等亚太大国的侧重。其宗旨是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力主重振俄大国地位,突出维护国家利益,着眼点是为俄国内经济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1949年10月2日,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固定通信市场趋近饱和,用户纷纷转向使用IP电话和移动通信。俄罗斯主要的电信服务商包括俄罗斯电信(Tele Russia)、МТС(MTS)、Мегафон(MegaFon)、Билайн(Beeline)等。2013年,俄罗斯电信市场规模为16350亿卢布(约合467亿美元)。目前俄罗斯移动通信普及率按SIM卡计算达166%,预计到2018年通信市场占有率将接近75%。

近年来,俄罗斯互联网建设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和用户不断提高,2014年,俄罗斯互联网用户达到8200万,成为全球第五大宽带市场,其中69%来自个人用户,俄罗斯企业宽带用户普遍采用光纤数据传输技术。

二、航天政策、发展战略及航天组织管理体系

1.航天政策与发展战略

俄罗斯将国家安全置于国家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太空优势作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在航天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俄罗斯在其《俄联邦空间活动法》中指出,把航天互动视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优先发展项目”,依靠航天技术增强俄罗斯的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

俄罗斯空间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中长期航天发展战略、国家航天活动规划(计划)、领域专项规划、空间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等。

其中,航天发展战略及国家航天活动规划(计划)为俄罗斯国家航天领域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共出台以下战略规划:《俄联邦1999—2005年航天规划》和《俄联邦2006—2015年航天规划》、《2013—2020年俄罗斯航天活动国家规划》、《2030年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2030年及未来俄罗斯航天活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和2016年3月刚刚出台的《2016—2025年俄罗斯联邦航天发展规划》。上述规划通过政府令下发,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未来俄罗斯航天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任务的阶段性部署,对指导航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俄罗斯政府还就各领域的发展制定了专项规划,例如:《2012—2020年格洛纳斯系统维护、开发和利用》联邦专项计划、《2006—2015年俄罗斯航天发射场发展规划》等,每年度制定航天预算报表时,都会将这些专项规划考虑进去。

俄罗斯空间法律法规相对来说较为完善,所有涉及航天活动的有关法律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1993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空间活动法》,所有航天领域内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均应以此为基准;第二层是俄罗斯总统令,这逐渐成为俄罗斯国家航天活动调节中的重要的法律渊源;第三层是政府令,即在国家航天活动法的基础上,根据总统令的基本要求,按照行业和具体业务的内容分类,对俄罗斯国家航天活动制定的政府文件,政府令保证了俄罗斯国家空间研究和探索活动有序地进行,使国家相对完整的立法体系得到体现;第四层是行业的有关规定和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国家航天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内容。

此外,俄罗斯还制定了相关领域的政策,例如遥感领域,2005年出台了《批准高分辨率资源卫星DK航天测绘计划,地面遥感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分发规定》、2006年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建立和发展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纲要》、2007年公布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利用和提供规定》、2010年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测绘发展纲要》、2013年发布了《地球遥感数据条例》等。2009年,俄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推进其在卫星相关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此外,俄罗斯联邦议会还正式公布有关导航活动的格洛纳斯联邦法律。这是俄罗斯关于卫星导航的首个法律,允许用于和平目的与防御目的,实现全俄覆盖,并规定了用户的相关权利与责任。

2.航天组织管理

现今俄罗斯联邦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和总统制,总统权力极大,是航天活动的总领导,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ROSCOSMOS)的总经理由总统任命。总统的职权还包括:批准航天活动范围内的国家政策;赋予特别重要的航天计划以总统级的地位;解决航天活动中出现的最重要的问题。俄联邦总统直接领导涉及国防、安全类的部(总局),而总理领导经济和社会类的部(局、署),联邦航天局就由总理直接管理。

2013年10月9日,普京批准了副总理罗戈津提交的航天工业改革方案。2015年1月29日,俄政府公布联邦法草案《关于成立从事航天领域活动的国家集团》。法案规定了国家集团新结构管理构成及其权力。法案规定,联邦航天局将获得联合火箭-航天集团(ORKK)的股份作为资本,在此基础上成立ROSCOSMOS,ROSCOSMOS不仅对航天工业负责,还将管理发射场运营、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协调,并形成俄罗斯航天领域的政策性文件,由国家直接拨款给集团。ROSCOSMOS的成立改变了国有经济的结构,确立了国有经济在战略经济领域的主体地位,从法律上确定了国家控制经济的模式。

经过两轮的改革重组,目前俄罗斯航天工业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国防部:总统直接领导下的联邦国防订货局、航天兵司令部和总装备部主要负责军用航天器发射、测控、情报及航天发射场的管理;

2)航天国家集团:管理联邦民、商用航天活动;负责起草经费预算草案、议案及航天活动规划、政策,由总理上交联邦委员会(即上议院/联邦会议)开会讨论,审议通过后向总统提交,由总统审批签发,批准后获财政部拨款,既享有政府机关的行政职能,又保留企业职能。ROSCOSMOS在第二轮航天工业改革后组建,吸纳了原隶属于航天局的多家从事航天与导弹系统及相关部件研制的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承担国家订货方和总承包商的双重角色。

三、 航天系统与设施

1.航天系统

(1)卫星

俄罗斯发展的卫星包括通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和科学卫星等,系统发展较为全面。

1)通信卫星。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所有的通信卫星项目,并积极与欧洲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先后发展了信使(Gonets)、航向(Gals)和子午线(Meridian)等通信卫星。与此同时,俄罗斯开始积极尝试通信卫星的商业化途径,将全球快讯(Global Express)卫星的运营权移交给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RSCC)。随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也发展了亚马尔(Yamal)卫星,在满足自身卫星通信需求之余也对外提供商业卫星通信业务。

2)对地观测卫星。俄罗斯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各系列卫星的实际在轨运行数量并不多。

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成像侦察卫星,如天顶系列、琥珀系列、宇宙系列。2008年发射的角色卫星是俄罗斯最新一代侦察卫星,分辨率达0.33m,但电子器件故障导致卫星在2009年失效。

3)导航卫星。俄罗斯/苏联是全球发展卫星导航系统最多的国家,先后发展了旋风(Tsiklon)、帆(Parus)、蝉(Tsikada)、希望(Nadezhda)、海湾(Zaliv)和GLONASS等导航卫星项目。

2001年8月,俄罗斯政府批准GLONASS系统2002—2011年发展计划,决定恢复GLONASS系统,并实施现代化;2005年7月,俄罗斯政府批准《2006—2015年航天发展规划》,恢复GLONASS系统,并使其现代化是其重要目标,并启动了GLONASS-K的研制工作;2011年底,GLONASS系统全面恢复,提供全球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俄罗斯在轨导航卫星28颗,其中GLONASS-M卫星26颗、GLONASS-K1卫星2颗,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卫星23颗,全部为GLONASS-M型号。

4)空间科学卫星。俄罗斯/苏联在空间天文观测、日地物理以及空间科学实验等领域取得诸多成果。

在空间天文观测方面,俄罗斯开展的空间天文观测任务主要集中在高能谱段的天文观测, 例 如 1994年 3月发射的太阳高能探测卫星日冕(Coronas)和预报(Prognoz)等系列。2011年成功发射的光谱-R(Spektr-R)望远镜,能够与位于俄罗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境内的地面射电望远镜构成天地一体的观测网,对宇宙射线源进行同步观测。

俄罗斯/苏联用于地球空间探测的卫星规模仅次于美国,其发展的国际宇宙(Interkosmos)系列等卫星对地球空间进行了全面的探测,尤其是地球电离层等区域的研究具有领先水平。

此外,俄罗斯在空间微重力试验等领域也做出了贡献,其光子(Foton)系列返回式卫星,为国际用户搭载微重力科学实验有效载荷,在空间生命科学和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2)载人飞船

俄罗斯/苏联是载人航天领域的传统强国,发展载人航天的历史悠久、技术先进,拥有完备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研制了一系列载人及货运航天器。俄罗斯/苏联在载人航天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成熟技术,通过东方飞船、上升飞船、联盟飞船、进步飞船、礼炮空间站、和平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在载人航天领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可靠的先进技术。

20世纪90年代至今,俄罗斯参与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建造与运营,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取得了大量科学成果。

目前,俄罗斯的航天事业尚在恢复之中,其规模和经费投入远远低于苏联时期。但近年来投入明显加大,开始加快多个重大项目进展,设计新型载人飞船并建造新的东方发射场。

(3)空间探测器

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空间探测。在月球探测方面,苏联共发射60余个以月球为主要目标的探测器,创下多项世界第一。在开展月球探测的同时,苏联还对金星和火星开展了大量的探测活动。苏联是发射金星探测器最多的国家,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目前,全球共发射火星任务40次,俄罗斯/苏联共19次,占发射总数的近50%,其中发射失败8次,任务失败6次,部分成功5次。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俄罗斯的空间探测活动发展进度缓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12年,俄罗斯只发射了火星-96和福布斯-土壤2个空间探测器,均发射失败。

俄罗斯未来将进行的空间探测任务包括月球-水珠(Luna-Glob)、月球-土壤(Luna-Grunt)、机器人月球基地(Robotic Lunar Base)和金星-D(Venera-D)探测器。

(4)运载火箭

俄罗斯运载火箭有很多系列,而且较多火箭是在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俄罗斯商业发射带来的利润在其航天总收益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俄罗斯现役火箭包括:联盟号火箭、宇宙号火箭、旋风号火箭、安加拉火箭和质子号火箭。此外,还有天顶号、起点号、闪电号、呼啸号火箭等。联盟号火箭是世界上发射次数最多的火箭,达1675次。宇宙号火箭是俄罗斯也是全世界发射数量位居第二的运载火箭。旋风号运载能力介于宇宙号和联盟号之间,该火箭有三个型号。质子号火箭是专门研制用于发射大型航天器的火箭,由原切洛梅设计局研制。

2. 航天设施

(1)总体情况

俄罗斯拥有现役发射场3个,在建发射场1个。所有发射场都属于政府公共设施,并且均能进行轨道发射。除了本国拥有的发射场以外,俄罗斯还长期租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目前,俄罗斯大多数航天发射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Baikonur Cosmodrome)完成。

(2)基本信息

俄罗斯现役和在建发射场信息如表1所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隶属于哈萨克斯坦政府,目前被俄罗斯租赁(直到2050年),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部队共同管理,位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现役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载人或无人飞船、空间探测器和人造地球卫星,也进行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试验。

栋巴罗夫斯基空军基地(Dombarovskiy Air Base)隶属于俄罗斯空军,位于俄罗斯亚斯内附近,既是拦截战斗机基地和洲际弹道导弹基地,同时又是商业发射基地。

卡普斯京亚尔发射场(Kapustin Yar)隶属于俄罗斯联邦政府,位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目前主要作为导弹试验和新型飞行器试验的地点,同时也负责发射探空火箭。

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Plesetsk Cosmodrome)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位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是俄罗斯当前最大的现役航天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军用卫星、试验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战略火箭部队的作战训练。

东方港航天发射场(Vostochny Cosmodrome)隶属于俄罗斯联邦政府,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预计将于2018年完全建成。2016年4月28日,发射场进行了联盟-2运载火箭的发射。

四、航天技术与应用产业

1. 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业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航天工业基础。俄罗斯负责研制和生产航天器的企业超过百余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下列企业。

(1)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

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是俄罗斯载人航天系统的主承包商,航天工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俄罗斯航天工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能源火箭航天集团致力于开发各种用途的无人空间系统以及将航天器发射入轨的火箭系统,在国际发射和空间服务市场表现活跃,在利用航天高技术开发非航天产品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38%的股份由国家持有。

(2)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

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是俄罗斯主要航天企业之一,致力于生产、发射航天器及提供航天技术服务,在拜科努尔发射场拥有分支。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为国防部从事一系列研制与制造工作,是俄罗斯政府确定的国防产品的主要研制者。由于俄罗斯近十几年经济的持续低迷,该中心军事订货和国家订货不多,中心获得国防部和俄罗斯航天局订货约占15%—18%,其他均为国际合同。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是100%的国有企业,同时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控股。股份占有情况不详。用户主要为原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俄罗斯国防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及其他国家的航天机构。

(3)进步国家火箭航天科研生产中心

进步国家火箭航天科研生产中心目前在俄火箭和航天器制造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拥有实力雄厚的设计、试验和生产基地。中心先后研制、改进和生产了26种不同用途的运载火箭、地球观测卫星和导弹系统等大型航天与导弹产品,所研制的运载火箭进行了1600多次航天发射,其中900次用于发射自行研制的航天器。典型产品包括联盟号和闪电号运载火箭及资源卫星。中心还参加了资源号、生物号和光子号等多种卫星的研制。最新研制的产品有联盟2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执行国际空间站任务。此外,中心还与法国共同研制了联盟/弗盖特和联盟/伊卡尔运载火箭。

(4)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

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在俄罗斯通信卫星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欧洲、亚洲最大的航天器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企业。目前,公司已经成功制造和运行了超过一千余颗各种用途、不同轨道的卫星。目前,俄罗斯卫星、飞船中2/3是由该公司生产的。该公司是实现《2006—2015年联邦航天规划》中许多重要航天项目的骨干公司,同时也是《GLONASS联邦专项计划》中基于GLONASS和GLONASS-K卫星开发星座的主要执行者。国家持有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100%的股份,是国家完全控股的公司。

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开发宇宙飞船、航天系统以及不同种类应用程序等: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导航、测量学、继电维护。公司拥有卫星生产全部流程技术,包括应用调查、设计、开发、生产及测试。该公司还负责飞船控制和轨道维护服务。

2.卫星应用与产业化

(1)产业概况

目前,经过第二轮改革的俄罗斯航天工业产业包括了超过90家科学研究机构、设计机构(设计局)和从事加工、制造、维修和升级航天综合设施的工业企业。其中22%为航天工业企业,64%为科研机构(科研生产联合体、国家科学中心、科学研究所以及设计局),14%为其他类企业和机构。超过90%的航天从业者集中在35家大型企业中。现阶段,俄罗斯的卫星、载人航天器以及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主要都集中在赫鲁尼切夫国家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进步国家火箭航天科研生产中心这几大股份公司,俄罗斯政府进行的首轮改革就是将其他众多的、和这些公司具有相同业务的中小企业合并到其中,通过专业化整合,使其成为具有极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航天企业实现集团化发展。在第二轮改革中将联合-火箭航天集团和航天局合并,组建兼具“政府”和“企业”双重职能的国家集团,极大地提升其整体竞争力,使产业整齐划一,便于管理。

(2)卫星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现状

2015年全球共公布18颗GEO商业通信卫星订单,其中,俄罗斯全年仅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获得1颗卫星订单,远远低于美国制造商获得的10颗卫星订单(54%)和欧洲制造商获得的4颗卫星订单(23%)。

俄罗斯应用卫星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为成熟的当属通信卫星和对地观测领域。俄罗斯通信卫星的发展主要由政府主导,俄罗斯主要的卫星研制和运营机构均由国家所有,在2012年以前,俄罗斯通信卫星发展较为缓慢,研制能力不足,主要通过与欧洲制造商合作的方式完成卫星研制任务。2012年,俄罗斯发布《2030年前及未来俄航天活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固定、移动、广播通信卫星的发展,俄罗斯通信卫星市场逐渐焕发新的活力,俄罗斯也通过与欧洲制造商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逐步提升卫星的研制能力。俄罗斯通信卫星的应用体系不够完善:业务上主要提供固定通信、电视广播和数据中继业务;地理覆盖上主要面向俄罗斯境内,近年来向中东、非洲和美洲等新兴市场拓展。

俄罗斯通信卫星制造商列舍特涅夫-信息卫星系统股份公司主要有Express-1000和Express-2000两类卫星平台产品,满足小型和大型通信卫星(有效载荷功率3~14kW)的研制需求。

在固定通信领域,俄罗斯卫星通信公司(RSCC)是俄罗斯政府全资所有的国家卫星运营商,目前拥有12颗在轨卫星,位列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排行榜第11位,2014年收入2.3亿美元。RSCC主要面向俄罗斯市场提供通信和电视广播服务,同时还为其他运营商提供卫星的运管服务。RSCC超过70%的业务收入来自俄罗斯本土,近几年开始向国外市场扩展,主要是在非洲、中东和美洲等地区。

俄罗斯天然气通信公司(Gazprom Space Systems)是俄罗斯政府全资所有的国家卫星运营商,主要为其母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提供卫星通信业务,也向俄罗斯部分地区提供区域通信和电视广播业务。该公司目前拥有4颗在轨卫星,2014年公司收入1.079亿美元。近年来,Gazprom不断开拓海外市场,2015年,该公司不断在中东和非洲市场寻求突破,为该地区提供Yamal-402卫星转发器租赁。该公司与SES公司合作,将Yamal-300K卫星重新定位于东经183°轨道位置,开拓北美市场。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卫星相关产业发展,组建了格洛纳斯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太空服务市场,政府将国家自动化信息系统ERA-GLONASS转入新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中,并于2015年初正式开始运行,成为世界上首个利用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现代技术确保公路运输安全的国家系统。

2015年,俄罗斯航天系统公司已开始布设“国家高精度卫星定位网”。“国家高精度卫星定位网”由600多个单独的地区高精确定位网、大型国有和商业主网的GLONASS卫星基站组成。该项目的实施可使实时导航定位精度达到分米级和厘米级。“国家高精度卫星定位网”可为用户1周7天24小时全天候有保障地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遥感信息统一区域分发系统”于2011年开始建设,旨在将俄遥感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用户需求,2015年年底建成。此外,Gazprom计划发射“看”(俄语Smotr)太空监测与绘图星座。俄罗斯虽然一再遭遇发射延期,但仍在积极扩展民用对地观测系统的规模,重启本国天基对地观测计划,重点关注自然资源与灾害监测领域;对地观测数据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增长迅猛,特别是国防和自然资源监测领域将有望进一步增长。

五、 航天国际合作

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就非常重视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冷战初期,为巩固社会主义阵营,争夺政治利益,苏联政府积极促成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1967年苏联与部分华约国家签署了国际宇宙计划(Intercosmos)合作协议。该项目由苏联科学院外太空研究与应用国际合作理事会负责操作和管理。根据协议,来自波兰、保加利亚、古巴、蒙古、罗马尼亚和前捷克斯洛伐克等9个国家的航天员到访礼炮号空间站,礼炮号成为当时苏联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1975年7月,联盟-19与阿波罗-18飞船成功交会对接,共同飞行45小时,两国航天员还进行了互访活动。此次联合载人飞行被誉为“太空中的握手”,是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国际合作。1993年美俄宣布和平号航天飞机计划,并签订《空间合作协议》。2007—2011年,俄罗斯组织开展了多国参与的国际大型实验项目,被科学界誉为“把人类对火星乃至对人类自身的探索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1998年,俄罗斯曙光号功能货舱升空,拉开了国际空间站(ISS)建设的帷幕,国际空间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航天合作计划,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等6个航天机构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开始有16个国家,巴西于2002年退出),堪称国际合作的典范。

近年来,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态度十分积极,原联邦航天局载人项目管理局副局长米京于2015年3月12日表示,俄罗斯未来将着重关注月球开发计划,并打算与其伙伴国家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共同实施该计划。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Baikonur_Cosmodrome.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Dombarovsky_(air_ base).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pustin_Yar.

[4]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esetsk_Cosmodrome.

[5]https://en.wikipedia.org/wiki/Vostochny_ Cosmodrome.

[6]Pазвитие военно-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за 1991-2011гг, PосБизнес Консалтинг, 2001.

[7]Шкель Т.Медведев-эт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й выбор//Российская газета.11 декабря 2007.

[8]魏雯.《2011年俄罗斯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综述》[J].中国航天,2012(2):40-42.

[9]普里霍季科.国际视角中的东方航天发射场[J].西伯利亚研究,2011(5):16-17.

[10]王刚.俄罗斯航天未来发展解读[J].中国航天,2013(6):34-36。

猜你喜欢
航天卫星一带一路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miniSAR遥感卫星
静止卫星派
逐梦航天日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