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安创作手法之探究

2016-01-03 01:45古陵颖
艺术评鉴 2015年5期
关键词:前奏曲白鸽

古陵颖

摘要:20世纪初,时代的浪潮推动着浪漫乐派后期的作曲家们,作曲家纷纷尝试创新的作曲手法。寻找新的音响与色彩,此时,法国作曲家梅西安(Oliver Messiaen,1908-1992)便是十分特别的存在。梅西安在名片上介绍自己为:“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巴黎圣三一堂(La Saint-Trinite)管风琴师,鸟类学者与节奏家”。由此可见大自然的音乐——特别是鸟鸣与坚定的天主教信仰对他的重要性,而这些元素更贯穿在其作品当中成为他独特且丰富的音乐语言与性格,而他的影响力也不仅止于法国,同时也滋养了许多作曲晚辈。

关键词:梅西安 前奏曲 白鸽 当代音乐

此《钢琴前奏曲》为梅西安第一部出版的钢琴独奏作品,也是其于巴黎音乐院的学生生涯中所创作的。梅西安师承杜卡,且受斯克里亚宾、东方音乐(印度节奏)以及鸟鸣音列技巧(Serial Techniques),倾向于宗教神秘主义,同时也是最早把音列技巧用到音乐方面(音之长度、强度等)的作曲家并大力提倡以精神性需求为依归的音乐技巧。

而这八首《钢琴前奏曲》都有各自独立的标题,依序如下:

《白鸽》(La Colombe)、《忧郁景致中之呐喊》、《轻盈的数字》(Le nombre leger)、《消失的瞬间》(Instants defunts)、《触不到的梦之声》(Les sonsimpalpable du reve)、《焦虑的钟声与别离的泪》、《宁静的鸣暗》(Plaintecalme)、《映在风中的光影》(Un refletdans le vent),这些极具想像力与富含诗意的标题,充满了象征主义的特性。以第一首《白鸽》为例,在圣经中,鸽子象征纯洁,使人们体认到神与复活的耶稣基督,充满期待的迎接复活的新生命与未来的世界,因此把《白鸽》列为曲序第一也有其特别的宗教意涵。

梅西安的音乐语法与在《白鸽》中之呈现:

一、有限移位调式

梅西安说:“古典的各种调式,具有一个主音:古代诸调式,则有一个结尾音。而我的调式,既没有主音,也没有结尾音,他们只是色彩,古典和弦假设了各种的吸引力和解决。我的和弦则是各种色彩。他们生产于各种理之的色彩,这些色彩且随之而演变。”

与十二调式的印度、中国、古希腊及素歌不同的是,梅西安的自创调式系统有七个有限移位调式,它是一种以旋律语和声为基础所产生的调式,梅西安是以十二平均律之半音阶体系(equal-tempered chromatic scale)作为设计基础,并将十二音之八度关系以二度、三度、四度等音程,各作为调式之结构组成之素材。调式在允许同音异名的前提下,可以形成对称的音组,而音组之间也以“共通音”相互构成。在六次的移位后,调式便会回到原先相同的音组。

二、不可逆行的节奏

所谓“不可逆行的节奏”是指此一节奏型态无论从左至右,或是右至左的型态一致,音值的排列相同。

在梅西安早期的作品中,对此节奏的使用并不明显,直到1949年的作品《圣灵降临节弥撒》才将此手法使用得淋漓尽致。但笔者认为也可在《白鸽》中看到此种节奏的雏形。

三、附加时值

梅西安对于“附加时值”如此定义:“它是以一个音,一个休止符,或是一个附点,添加入任何一个节奏的短小时值。”而在《白鸽》中最后三个小节,梅西安也使用了“附加时值”的手法表现有如远方教堂钟声的残响。

梅西安认为他所创作的音乐是“为天使而作”,并描述此曲的色彩有如“带有紫罗兰色的橙色条纹(orange veined with violet)”,且以“包复式的朦胧色彩并带有表情地缓板”稳定的弹奏,因此诠释此曲时要特别注重声音色彩的呈现。值得注意的是整首乐曲笼罩在D的力度之下,考验演奏者触键的控制力。在第1-2小节中低声部犹如渴切的低声祷告,而高音有限移位调式二的第二移位的声响有如上帝圣灵充满的回应,而第3-5小节八度平行彷佛中古世纪在教堂中缭绕的素歌风格主题重复在第6-10小节中出现,有如九次虔诚祷告,带有焦虑、渴求的情绪,最后终于在第10小节E大调属九和弦上达天厅,第二段与第一段相似,而在最后尾声阶段,减八度音程有如远方晚钟的残响缭绕,彷佛所有世俗的纷扰与哀愁在祈祷过后,随着钟声渐渐回归平静。

猜你喜欢
前奏曲白鸽
童话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白塔上的白鸽(外二章)
春天的午后
白鸽的梦想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钢琴前奏曲
前奏曲
伤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