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堂话语中多模态的选择与协同

2016-01-04 09:37丁金淑
科技视界 2015年35期
关键词:外语话语模态

丁金淑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0 引言

现代多媒体等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外语课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符号资源成为课堂话语交际的重要手段,多模态化成为现代教学话语的重要特征,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需要懂得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模态的合理选择和设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本文对一位优秀英语教师的大学英语示范课的视频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和调配,以期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外语教师应用多模态和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启示。

1 研究语料与方法

出于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考虑,语料选自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荣获二等奖的选手的授课视频[1],长约18分钟,该比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最高水平[1]4。

从模态的角度分析,此视频中的课堂话语涉及多种模态[2]: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伴语言模态如语速、重音、停顿等;身体模态如手势、眼神、面部表情;工具性媒体PPT所承载的文字、图片及视频模态以及配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教室及其布局的环境模态等。在此,我们主要以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和PPT模态组合作为研究对象,其他模态对交际效果也产生一定辅助作用,但主模态还是口头言语模态和PPT 模态组合[3]。

本文采取个案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定性为主的方法,首先考察了其相关的教学语境,确定可采用的教学资源及媒体等,据此而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及蕴含的教学理念;然后探讨了课堂话语的体裁结构及各模态的协同作用;最后总结出带给外语教师的启示。

2 课堂话语中模态的选择

在现代外语课堂话语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与设计,取得最佳交际效果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多模态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张德禄认为[4],主导课堂话语中模态选择的基本因素是:教学内容(话语范围)、师生特点(话语基调)和教学条件(话语方式)。

在本语料中,从教学内容来看,讲授的课文是“Was Einstein a space alien?”大学英语综合课的目标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并将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入其中。

师生的特点:从学生来看,只有12位学生,属小班教学,课上易于兼顾到所有学生,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学生英语水平达到中等程度左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与教师的配合度高;从教师来看,该教师执教6年,具备良好的英语基本功和课堂驾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懂得如何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她对交际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在一个按传统模式安排的讲台和桌椅的教室进行,配有电脑、PPT投影设备、PPT遥控器、白板、录像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需综合运用多模态信息技术,制作并使用PPT课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PPT遥控器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师生的交流方式,使教师摆脱讲台的限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加自如的交流。

在对以上的因素进行分析后,教师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找出文章的大意(阅读技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文化素养)。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主题展开讨论,探讨文章的结构框架,选取两小节训练学生把握大意的阅读技能和分析作者所用的写作技巧,并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学习其中的语言知识,通过对主题的进一步探讨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是制约课堂话语设计的基本理念。在她看来,英语课本身就是启发学生心智,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交流活动。经过Elan分析[5],在不到20分钟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参与56次,其中集体参与37次,个人参与19次,其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的双边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为整个课堂话语设计适当的体裁结构。经分析,共有开始、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导入、课文讲解及组织活动、总结、布置作业和结束等七个阶段,与张德禄[6]总结的国家优秀课程大学英语综合课教学案例的体裁结构中的必要成分基本吻合,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态及模态组合。

3 课堂话语中模态的协同

在课堂话语中,各种模态都共同起作用于意义的传达与交流,尤其是师生的口头言语模态和PPT所呈现的文字、图像和视频模态。下面简略分析在此课堂话语的各个阶段中,教师选取何种模态及各模态如何协同来实现课堂教学话语的意义。

(1)开始:教师结合自己在午餐时分上场的情境,引用彼时去世不久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Stay hungry,stay foolish”的名言,顺着天才的话题引出本课的主题人物-爱因斯坦,用时半分钟,简洁、风趣、有时代感,主模态为教师的口语,主题显示采用PPT上的文字和图片。

(2)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主模态为文字,辅以教师口语和图片。PPT上的文字以点句的形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

(3)教学导入: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师生互动方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对爱因斯坦的认知,加深对他的了解,并借由他是否是外星人的探讨,为课文的学习进行背景知识和语言上的铺垫。主模态为师生的口语,还涉及图片和文字模态。图片主要是辅助提供背景信息,文字用于呈现纲要性的重点信息,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思路,突出重点。

(4)课文讲解: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为主线,有阅读技能的渗透,要求学生找出指定段落中关键词,用于描述跟文章主题相关的细节,同时兼顾重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采用了pair work、group work、举例讲解、故事编讲、句子翻译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思考,热情参与,边学边练。此阶段所使用的主要模态为师生口语(以教师口语为主),文字和图片,文字主要用于表达概括、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要点,而图片则更为具体、形象、生动。例如在讲解词组doze off时,先让学生根据PPT所提供的文字语境猜出这个词组的意思,问学生“Have you ever dozed off in class?”,然后借助于PPT上图文组合,以图为主的形式,举了发生在美国的两个相关的例句,加深学生对此的理解,而且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与“睡”相关的其他短语,并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词组和图片相互讲故事,训练学生使用所学词语的能力。

(5)总结:以填空问答的方式回顾了之前讨论的课文主题和语言点,并总结了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技巧。主要模态为师生的口语(以教师为主)及文字。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爱因斯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及中国科学家为什么从未获得诺贝尔奖。两个话题与课文有很高的相关度,且通过播放电影片段、查找课文观点、提供拓展阅读材料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学生关注文化差异及现实问题并发展批判性思维。主要模态为教师的口语,文字,辅以图片和视频,时长80秒的视频片段截取于热门印度电影Three Idiots,诙谐幽默,贴近学生生活,紧扣主题,又发人深思。

(7)结束:宣布课堂结束,赞扬了学生的表现,以一句“Go to lunch.You don’t have to stay hungry,right?”风趣地呼应了上课伊始的寒暄。主要模态为教师的口语,辅以PPT上爱因斯坦的图片和“Thank you”的文字,首尾呼应,各部分自然地连为一体。

4 教学启示

通过对本案例中多模态的选择与配合的分析,给我们外语教师一定的启示:

(1)教师需有较高的口语水平。通过上文课堂话语体裁结构中模态配合的分析可见,教师的口头言语模态依然是整个课堂话语的主体模态,占据统治地位[3]39,这是语言教学课堂的特点决定的。教师话语占大学英语综合课中整个话语量的60%-80%,据ELAN统计,本语料中教师的话语约占75%。教师话语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工具而且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教师须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要准确、得体、流利。

(2)教师需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熟识多种教学方法,具备教学设计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阶段进行多模态的选择,优化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3)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熟练掌握PPT的制作,懂得操作各种图像、音、视频处理软件,能根据课程和学生需要,合理设计,编制含文本、视频、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模态的课件,取得最佳交际效果,因为多模态话语可以使学生通过多通道获得信息,比单模态更易理解和记忆[4]52。

(4)教师要学会转换角色。新形势下的今天,“一边倒”、“满堂灌”的教学单边主义早已与时代脱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中至高无上的知识传播者与课堂主导者,而是起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让学生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一堂成功的大学英语课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

5 结语

在课堂话语中,如何进行模态的选择与设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为例探讨了模态选择的制约因素、程序及主要模态在共建话语意义过程中的协同,以及由此得出的教学启示。我们发现,课堂话语的模态选择受到教学内容、师生特点、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教师需确定合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置适当的体裁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选择适合的模态和教学方法,使得各模态相互协同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本研究是初步而浅显的,还需要在该领域做更深入的研究。

[1]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编.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附专家点评、比赛视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3]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39-43.

[4]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48-53,75.

[5]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121):8-12.

[6]张德禄,丁肇芬.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J].外语界,2013(3):39-46,56.

猜你喜欢
外语话语模态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