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

2016-01-04 23:28于洪敏吕维振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陆军体制装备

于洪敏, 黄 韬, 吕维振

(1.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101416; 2.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3. 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车辆系, 天津 300161)



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

于洪敏1,黄韬2,3,吕维振2

(1.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 北京 101416;2. 装备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北京 101416;3. 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车辆系, 天津 300161)

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在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管理。通过统筹管理,规范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运行机制、推进陆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提高陆军装备保障建设综合效益。从摸清保障资源底数、认真做好保障资源需求论证、科学制定保障资源建设规划、建立完善统筹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思路举措。

新体制;陆军;装备保障资源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新的陆军体制已经正式运行,新形势下的陆军装备保障资源在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矛盾问题,如部分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存在,规划主导资源配置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增量资源分配粗放、存量资源利用不足,各类资源还没有完全按照满足体系作战能力的保障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和协调配置等[1]。因此,为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的决策部署,按照“军种主建”的工作思路,陆军装备部门应该深入研究抓好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管理工作,确保装备保障资源能够有效利用,装备保障建设能够高效推进。同时,研究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军队建设“五个抓”(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中抓“科学管理”的具体举措,可有效推动陆军装备建设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向集约高效型发展。

1 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的概念及面临问题

陆军装备保障资源,是陆军装备保障建设、保障能力生成和作用发挥等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的统称。从总体上讲,通常包括装备保障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2]。人力资源是指从事装备保障工作的各级各类人员,他们既是装备保障的主体,也是装备保障的核心要素。物力资源是指实施装备保障的设备、设施、器材等,是装备保障的物质基础。财力资源是指装备保障活动所需的经费,是衡量装备保障成本及效益的货币尺度。信息资源是指装备保障活动中各种结构化的数据,是装备保障各项工作的桥梁与纽带。

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是指为实现陆军装备保障建设目标,对陆军装备保障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进行的通盘谋划、科学组织、协调控制以及效能评估等活动的统称。

陆军新体制的建立,使得陆军装备保障资源在种类、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一是人员构成种类增多,但比例失衡。由于陆军所属兵种数量较多,对应的专业人员种类较多,但各专业人员比例不合理,传统专业人员比例大,高新技术专业人员比例低,另外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二是保障设备、设施等种类数量增多,布局分散,缺乏综合集成。陆军装备品种多、数量大,相应的保障设备、器材、设施等在型号和数量上显著增多,而且分布地域广泛,不集中,综合化、集成化水平低。三是经费规模增加,使用更加灵活。依据军种主建的原则,陆军主管自身专用装备和全军部分通用装备的建设与发展,故可使用的经费规模、灵活程度会有大幅提高。四是信息量增大,但交流共享困难。根据陆军装备部的机构设置可知,陆军装备部的管理职能拓宽,因此装备管理的信息种类增加、数量增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类信息整合利用效益不高。故如何建设好、利用好这些资源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装备保障建设,是当前装备部门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2 加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意义

新成立的陆军装备部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一是运行机制尚不明确。陆军装备部的组织架构已经基本构建,但其内部各部门职能及业务流程还未明确,与外部相关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需理顺,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有待建立和完善。二是陆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有待加强。陆军装备种类最多,数量庞大,构成要素复杂,如何利用好这些装备形成体系作战能力,是装备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是保障资源底数不清,配置不科学。陆军装备部刚刚组建,划归陆军的部队及装备等也刚刚完成转隶,因此装备部对于所属保障资源还掌握不清楚。另外,在保障资源配置方面缺乏充分的需求论证和科学的规划计划,使得保障资源在建设、使用方面存在诸如存量资源利用不足积压浪费、增量资源重复建设粗放使用等突出问题。因此,加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对于规范陆军装备工作运行机制,推进陆军装备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有效解决当前陆军装备工作现实问题,提高陆军装备建设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2.1有利于规范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运行机制

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工作思路,陆军装备部主管全军陆军装备体系的需求论证、科研试验、订购采购、维修保障、储供管理和退役报废等工作,实现了陆军装备的一体化整合和全寿命管理。陆军的成立是一个新生事物,陆军装备部与军委装备发展部及军委其他部门之间、与战区联指及陆军部队之间、与其他军种装备机关之间、与装备承研承制单位之间,以及陆军装备部内部各业务局之间的相互关系都需要理顺;装备部按功能设置管理机构与部队按专业设置管理机构的装备管理模式还有待磨合;装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运行机制还需要建立健全和调整完善等等。研究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弄清装备保障资源的构成要素、体系结构和整体功能,有利于清楚地理顺各级装备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业务流程,完善陆军装备系统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的法规体系,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2.2有利于推进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三全”管理

装备的全系统全寿命全要素管理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普遍遵循的一种装备管理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质是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研究事物,着重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从事物与其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考虑,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陆军装备的“三全”管理就是要从横向上对整个装备体系以及装备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从纵向上对装备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整体管理,从对象上对构成陆军装备系统的各种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管理。根据1∶10∶1000法则,研究装备保障不能只局限于装备本身和装备的使用阶段,应该从装备论证研制开始就考虑保障问题,装备保障问题考虑的越早,越有利于形成战斗力,而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陆军体制的建立为实现陆军装备“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证,必须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努力提高装备保障综合效益。

2.3有利于解决新体制下陆军装备工作现实问题

为适应新的领导管理体制,确保陆军装备工作有序开展,保证装备不断供、不断链、不失修,军委制定了《全军装备分类建设管理办法(暂行)》。根据新的装备分类,由陆军主管建设发展的装备既有全军通用装备也有陆军专用装备。全军通用装备主要包括轻武器、通用工程机械、通用车辆、防化装备、单兵系统、中近程无人机等;陆军专用装备主要包括压制火炮、高炮、野战防空导弹、反坦克武器、坦克、装甲车、舟桥、陆军舰艇。与其他军种相比,陆军装备品种最多、数量最大。同时,由于陆军装备部刚刚组建,装备保障对象发生变化、资源底数不清、业务流程不畅,在这种形势下,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可以有效解决新体制下装备保障资源在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确保各类资源按照满足体系作战能力的保障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和协调配置。

2.4有利于提高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效益

按照“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战略要求,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内涵应该从“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转变为“按战略方向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有利于统筹兼顾主要战略方向、重要战略方向、国家战略防御核心地带以及战略前沿军事斗争准备需要,调整战略储备和保障力量布局结构,形成与各战略方向作战任务相适应、与整个战场体系相衔接的装备储供修体系;有利于统筹兼顾重型、中型、轻型部队,以及特种作战部队、陆航部队等不同任务部队的装备保障需求,优化保障资源的配置;有利于统筹运用军内核心保障资源和地方丰厚的保障资源,走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路子,构建以建制保障力量为主体、以军内企业化工厂为骨干、以装备承研承制单位为支撑、以社会动员力量为补充的装备保障体系,建立基于装备全寿命周期的军民融合保障机制[3];有利于统筹考虑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自上而下搞好顶层设计,规划好装备保障建设的路线图,明确建设目标,分层次、分步骤整体推进,逐步形成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综合保障能力。

3 新体制下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思路举措

陆军装备部的成立,实现了陆军装备发展、管理、保障从分部门管理向集中统管的转变,实现了由按专业设置管理机构向按要素设置管理机构的转变,实现了陆军装备的一体化整合和全寿命管理,有利于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因此,要充分发挥好体制优势,加强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管理,提高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提高陆军装备保障建设的综合效益。

3.1及时摸清现有保障资源底数

加强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一是要摸清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现状,包括保障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分布以及相应的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为资源统筹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例如,人力资源要摸清专业技术人员的类型、数量、结构比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等;物力资源要摸清保障设施、设备和保障装备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及保障能力水平,以及器材、工具的储存、消耗及配置情况等;经费资源要摸清经费的投向投量及使用效益情况;信息资源要摸清信息的种类、来源、存储、利用等。二是对各类资源作进一步划分并建立目录,形成标准化的信息存储结构[4]。三是规范各业务部门数据统计的标准,依托相应渠道定期提取,由综合计划部门汇总。四是对各类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利用率、效费比、剩余量等信息,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五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各业务部门资源信息壁垒,促进相互沟通协作。

3.2认真进行保障资源需求论证

习近平强调指出,军事需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重要牵引。军事需求是装备保障建设的依据和出发点,决定着装备保障资源配置的方向、内容、规模和结构。因此,要实现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管理,就必须从源头出发加强军事需求的集中统筹,充分发挥军事需求的牵引作用[5]。陆军装备部的综合计划部门应站在全军和整个军种高度,考虑装备保障资源的统筹利用,汇总各军种、各部门军事需求,统一论证、决策和监督。一是加强需求的提报指导。依照由战略目标分解能力要求再细化成资源需求的逻辑主线,由综合计划部门根据陆军整体发展战略目标,明确陆军装备保障建设目标,推导细化装备保障任务、能力标准和战技术指标等,制定军事需求指南,提出需求标准和重点,指导各部门的需求提报,汇总逐级提报的军事需求,然后依据军委管总的原则,上报军委装备发展部统筹协调。二是实施需求一体化论证。要完善论证机制,采取先进的需求论证方法,打破各兵种、部门的界限,按照装备建设总体需要,确定重点发展项目和军事需求保障的优先顺序。

3.3科学制定保障资源建设规划

以军事需求牵引规划计划、以规划计划主导资源配置,是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基本遵循。科学合理的规划计划,是指导装备保障建设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因此,需要依据前期论证的军事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计划。在规划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统筹衔接,避免出现不同层次规划计划的脱节,不同部门之间规划计划的重复、遗漏或矛盾等问题。还要注意加强近、中、远期规划计划前后连贯、紧密相连。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路线图的方法来进行战略规划[6]。路线图作为一种先进的规划、计划方法和管理工具,主要用于对现实起点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关键事项、时间进程以及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设计和控制。利用路线图方法制定规划计划,确保发展目标更加清晰、需求与建设实际结合更加紧密、建设项目安排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另外,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必须进行常态化的监督指导和绩效评价,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实现决策执行与末端落实的全程动态管理。

3.4建立完善统筹管理的运行机制

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运行机制,是装备管理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实现资源统筹管理功能的过程,是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基础。建立并完善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就是要规范装备保障职能和业务流程,形成责任清晰、运行顺畅高效的管理环境[7]。基本运行机制包括以资源需求统筹论证机制牵引资源配置[8],以规划计划执行机制实施资源的统筹管理,以绩效管理机制强化资源配置的监督与评价,以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资源统筹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良好的运行机制也离不开完善的法规体系。完善的法规体系,是规范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活动的必然要求,也是科学配置资源的可靠保证。因此,必须建立层次分明、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法规体系,运用法规手段对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从需求论证、规划计划制定到资源配置、监督与评价等全过程的各项活动进行规范。

4 结 束 语

只有充分认清加强新体制下陆军装备保障资源统筹管理的重大意义,以翔实的军事需求为牵引、科学的规划计划为主导,完善的统筹管理运行机制为保障,才能有效解决陆军装备工作现实问题,提高陆军装备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装备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陆军装备保障建设向集约高效型转变。

References)

[1]黄靖.军队资源战略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22-23.

[2]于洪敏.通用装备保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55-56.

[3]姜鲁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四个标志和实现途径[J].中国双拥,2014(3):10-11.

[4]张雪胭,于洪敏.装备管理信息化[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75-76.

[5]楼耀亮,李国亭,杨国栋.适应改革要求优化军队建设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中国军事科学,2015(3):13-22.

[6]周华任,秦天,赵小松,等.路线图的基本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7-50.

[7]郑怀洲,于洪敏.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49-53.

[8]张慧,冯建芳.试论构建我军战略资源统筹“全过程联合”模式[J].军事经济研究,2015(1):24-27.

(编辑:李江涛)

Overall Management of Army’s Equipment Resources Under the New System

YU Hongmin1,HUANG Tao2,3,LYU Weizhen2

(1.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Command,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2. Department of Graduate Managemen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3. Department of Military Vehicl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Academy, Tianjin 300161, China)

There are a lot of new problems exposed in the development, employment and management of Army’s equipment resources under the new system, while the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out these issues is through enhancing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the Army’s equipment resources. The paper bring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enhanc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Army’s equipment resources in aspects like regulating Army’s equipment operation mechanism under overall management, facilitating the whole life-cycle and whole system management and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from Army’s equipment support development, figuring out the basis of the support sources, seriously making argumentation on the demand of support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making the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of the support resources and completing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new system; Army; equipment support resource

2016-05-13

于洪敏(196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管理。

E0

2095-3828(2016)05-0010-04

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5.003

猜你喜欢
陆军体制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陆军海战第一连
防晒装备折起来
波兰陆军NH-90通军直升机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奋进吧陆军